目前最常用的5种快充:别看快充技术这么多
【手机中国 杂谈】目前,配备了快充技术的手机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物,在手机使用率之高,生活工作节奏之快的当下,快充技术确实具有很高的需求。遥想以前,手机没电了需要专门腾出时间进行充电,如果碰到手机没电又有急事要出门的情况,手机电池也并不会因为你眼巴巴的盯着它就能改变它的“龟速”。
于是手机厂商们纷纷投入研究出了增大电池容量以外,能够提升电池使用率的方法,就这样快充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相较于前者的简单粗暴,显然后者的实用性更高,简单几分钟就可以充满几个小时所需的电量,对于生活节奏快的我们无疑是一项再实用不过的技术。
虽然目前市面上具备的快充技术看似分门别类,拥有很多派别,但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增大电压和电流这两种方式。而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快充方案就是高电压低电流、低电压高电流这样的分类,无论是高电压还是大电流,最终都是依靠提高功率来提升充电的速度,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两种主要的方式简单的为大家进行罗列。
高通Quick Charge
高通Quick Charge就是高电压低电流的典型方案,目前高通快充技术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Quick Charge 4第四代,从最初的QC 1.0仅仅支持最高5V/2A的充电功率,到QC 2.0可以兼容5V/9V/12V/20V四档充电电压,并且达到最大3A的充电电流水准。而Quick Charge 3.0则是在QC 2.0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以200mV增量为一档,支持3.6V到20V的工作电压动态调节。这样一来,手机厂商就能够根据自家产品的需求调整到最佳电压,从而达到预期的电流,提升手机的充电效率。
而最新一代的高通快充技术Quick Charge 4,已确定将会在下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35处理器上支持使用,预计搭载骁龙835的商用终端将在2017年上半年出货。据悉,升级版的QC 4.0通过Qualcomm Technologies的平行充电技术Dual Charge,与前代QC 3.0相比,可以享受到高达20%的充电速度提升。除了提升充电速度之外,QC 4.0还实现了更短的充电时间和更高的效率,能在更准确地测量电压、电流和温度的同时,保护电池、系统、线缆和连接器。一方面提升充电速度,一方面保护了电池、充电器等设备。
OPPO超级闪充
接下来再来看一下低电压高电流标准的OPPO VOOC闪充技术,VOOC选择的是保持电压不变,通过加大电流的方式提升充电速度。回顾OPPO VOOC闪充的这两年,最早诞生于2014年,之后在同年的10月推出了VOOC mini,15年用户量已经突破千万,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可,就在今年年初,OPPO又推出了超级闪充技术,充电速度还要领先于OPPO的VOOC闪充。
在了解超级闪充技术之前,先熟悉一下手机电池充电的三个阶段,分别为恒流预充电、大电流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当手机处于低电量时,电压也会相应降低,此时充电器会使用较低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的电压高于预定数值后,就会采用恒流充电。
而OPPO的最新闪充技术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工作原理,对电流进行严格的调控,这样的好处在于,避免了增压提升功率的方式,因此在线路损耗方面会减少很多,并且有效遏制了手机发热的现象。在经历了第一代VOOC快充充电器庞大以及充电线接口会断的隐患后,目前终于呈现给我们在快充、便携和安全这三方面都兼顾的快充技术了,只是这项技术只适配于OPPO这一家产品,兼容性还不够。
MTP Pump Express Plus快充技术
除了高通和OPPO这两个比较突出的快充技术,联发科MTP Pump Express Plus快充技术的原理和高通Quick Charge大同小异,都是保证了恒定电流,通过加大充电器到手机USB端口的电压来实现更大的充电功率。
我们发现近两年PumpExpress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内置PMI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允许充电器根据电流决定充电所需的初始电压。由PMIC发出脉冲电流指令通过USB的Vbus传送给充电器,再根据这个指令调整输出电压。
目前,最新的Pump Express 3.0宣称能够在20分钟内为智能手机充满70%电量,同时相比PumpExpress Plus功耗减少50%,间接降低发热。相比QC 3.0的200mV为一档的增量的做法,PumpExpress 3.0电压微调幅度仅为10mV,理论最高可提供5A充电电流。
此外,诸如一加的DASH极速闪充也是类似OPPO的VOOC闪充技术,原装充电器可以输出5V/4A的功率;再比如魅族的mCharge 3.0,由于是基于联发科平台,因此mCharge快充技术基本也是依托于MTK推出的Pump Express。
写在最后:在厂商一方面增加电池容量的今天,也确实在不断发展自家的快充技术,如今这项技术也已经越来越成熟。手机的续航问题会是手机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点,而快充技术也确实是一项更为合理的续航解决方案。随着用户体验正渐渐成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想必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智能手机搭载该项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