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有头脑的直爽人(适当的悠闲和懒散)

老俞有头脑的直爽人(适当的悠闲和懒散)(1)

今夜的月亮又大又圆,今夜的月色如银水泼地,一片朦胧清明。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六。今年北京没有雾霾的天气多起来了,晚上常常能够看到月亮。我有半夜在小区路径上散步的习惯,今年看到了不少次月亮的阴晴圆缺,弯弯的月亮、饱满的月亮,清醒时看月,酒醉后也看月。几多阴晴圆缺之后,不知不觉就进入秋天了,七月的圆月升起来了,随着月亮一起升起的,是树丛中、墙脚下,唧唧鸣叫的秋虫。

夏天也看到过圆月的时候,五月十五和六月十五的月亮。那个时候天气闷热捂汗,即使半夜,一打开门,也是热浪扑面。流着汗在圆圆的月亮下散步,再加上那呱噪的知了声,让人产生一种焦躁,把静心赏月的情愫生生摁了下去,赶紧回家躲在空调底下。

浪漫也是有季节的,冬天的浪漫可以穿上棉大衣和雪花一起嬉戏,春天的浪漫可以在繁花丛中踩着落英牵手,夏天的浪漫可以一叶扁舟在荷红叶绿中弄笛,唯独秋天的浪漫,除了叶红果熟,可以和月亮密切相关。冬天月亮太冷,春天的月亮太浪,夏天的月亮太燥,只有秋天的月亮、丰满、明快、优雅、沉静,给人一种不自觉的融入,月光好像侵入肌肤一样的凉爽。

农历七、八月份,人们在果实和稻粱丰收之后,终于可以有一份闲心,抬头看看高悬的明月,想想和明月相关的节日或者仪式,为农耕社会的单调,增加一些生命的活力和喜悦。于是我们有了七月初七的七夕,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八月十五的元宵。这三个节日,两个都和爱情相关,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八月十五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在七、八月份这样一个气温宜人、秋高气爽、空气澄明的季节,在这样一个稻粱丰收、仓廪殷实的时光,夏天的燥热已经过去,冬天的严寒还没有来临,人们没有理由不放下心中的远虑近忧,先悠闲一下,或浪漫一把,或感叹一下人生的易逝。于是,“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月初七,因为牛郎织女相会,我们把它叫中国情人节了。其实这是商家炒作、年轻人起哄带来的结果。当然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好,多一份自己的情人节,总比2月14日不三不四跟着洋人过情人节好。但七夕传统上的含义和情人没有太多关系。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请求心灵手巧的日子。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这其实也和婚姻有关,女孩心灵手巧了,自然得到男人和公婆的喜欢,生活也就会更加浪漫幸福一些。

七月十五,中国传统上叫中元节,是道教中纪念地官的节日。由纪念地官想到地狱,想到鬼神,于是就有了鬼节的说法。其实中国民间,七月十五是纪念祖先的日子。我小时候记得到了七月十五这一天,父母会在桌上摆上碗筷,做上三荤三素,倒上家酿米酒,请祖宗回来享用,然后跪拜烧纸,再送祖宗回去,让祖宗确保一家平安,五谷丰登,家族兴旺。中国老百姓朴素的幸福生活的,也通过满月时候的祭祀表达了出来。其实七月十五的月亮,一点都不比八月十五的差,但因为传统的缘故,几乎没有诗词歌颂七月十五的月亮的。

人们一提到秋天的月亮,想到的就是八月十五的月亮。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算是个大节日,其主要原因是可以吃到月饼。现在一到中秋节,月饼就过剩成堆,最后当垃圾一样扔掉。我们小时候,一年中最期待的东西,就是春节的鱼肉、端午节的粽子和中秋节的月饼。

从八月初一开始,月亮还没有出来,伸手不见五指,就开始期待月亮一点点圆起来。到了中秋节那一天,全家搬上凳子小桌,坐在院子里,母亲就用一个圆盘,把几个月饼端出来,这是全家一年中难得的欢乐和欢聚时刻。中秋节前天天在农地里劳作,中秋后又需要为全家过冬奔忙。只有中秋节,在记忆中是纯粹美好轻松愉快的节日。

现在几乎全人类都进入了城市讨生活,已经没有忙和闲之分。绝大多数人一年四季忙得屁滚尿流,连抬头看一眼天空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有那份闲心坐下来好好喝茶、吃饼、赏月了。我们在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很多的同时,极大牺牲了一份悠闲和懒散所带来的精神的满足和升华。不过,生活是不能少一份这样的悠闲的,在城市生活中我们需要努力去寻找,就像植物的成长需要寻找阳光一样。适当的悠闲和懒散,对于我们的生命有别样的意义。只要我们的心能够静下来,我们的脚步能够慢下来,我们的欲望能够弱下来,那每个月的月亮都是好月亮。“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今天刚好是个好天气,今天的月亮如此明亮,今天的我,刚好有一份悠闲的心景,于是,七月十六的月亮,成了我今年看到的最美的月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