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牛筋的搞笑段子(牛筋脑筋懒筋)

《说文解字》:“筋,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集韵》:“筋,大腱也。”现代汉语中,“筋”多指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如蹄筋。过去杀猪场杀猪,都要把猪的蹄筋提出,晒干了由食品公司统一收购。干蹄筋是比较名贵的食品,水发之后,或煨或烧,入口软糯。很多菜系中都有烧蹄筋这道菜,不仅口感好,还有美容养颜、强筋健骨的食疗效果。

吃牛筋的搞笑段子(牛筋脑筋懒筋)(1)

吃牛筋的搞笑段子(牛筋脑筋懒筋)(2)

烤牛板筋

“牛板筋”是牛背部两块连接全身运动肌肉的主大筋,因为很有嚼头,现在几乎成了烧烤摊上必备的菜品。

吃牛筋的搞笑段子(牛筋脑筋懒筋)(3)

牛筋底

(有一种淡黄色半透明的鞋底,叫“牛筋底”,因其颜色与性状似牛蹄筋而得名。这种鞋底弹性好,韧性强,穿着舒适,防滑,耐磨,走路悄无声息。)“筋头巴脑”指食物有韧性,耐嚼,比如:酱牛肉我就爱吃筋头巴脑嘞,有嚼劲儿。“筋滓”指的是肉上的筋膜之类,比如:这块肉不好,上面净筋滓儿。脚跟筋黄县话称为“大筋”,这是人体最粗大的一根筋。所谓“伤筋动骨,一百零五”,伤着筋和伤着骨头一样,都是重伤,要慢慢休养。黄县民间俗语,“姑舅亲儿,辈辈亲,打断骨头连儿筋;两姨亲儿,一辈亲,死儿姨姨断儿根”“一辈儿姑舅亲儿,十辈儿连儿根,砸断骨头连儿筋”,以筋骨相连比喻姑舅亲的牢固。过去的人习惯劳作,闲下来反倒全身不适,黄县有句俗语叫“闲嘞筋疼”,讽喻的是人闲极无聊,没事找事,多此一举,比如:你管他嘞事儿做什么,闲嘞筋疼。做人不行,背后让人家千夫所指,称为“戳断儿脊梁筋”。“抽筋儿”指肌肉痉挛,多因疲劳或受寒引起,游泳时腿很容易抽筋,非常危险。“转儿筋”指肌肉强直产生类似抽筋的感觉,“腿肚儿转儿筋”也用来形容内心的恐惧,比如:他一听他爹回来喽,腿肚儿都转儿筋喽。睡觉时脖子受寒,或因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转动不变,称为“落枕”,也叫“失枕”,有的地方称之为“脖儿转儿筋喽”。

由“筋”的本义推广开去,有些相类似的也可称为“筋”,如和好的面很有韧性,用黄县话说就是这面“有筋”“筋大”,而且面越溲筋越大,所以做过年的大饽饽都要找个男劳力溲面。而做面衣时,最重要的就是减少面筋的生成,这样炸出来的东西才松脆,所以要尽可能少“搁喽”。可以看见的皮下静脉管,称为“青筋”,比如:她的皮肤很白,下面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叶片上分布的叶脉,也可称为“筋”,比如:这油菜有点老了,吃起来净筋。

吃牛筋的搞笑段子(牛筋脑筋懒筋)(4)

拉筋儿

秋天树叶落了,拣半干不湿的杨树叶子,去掉叶片,只留下叶柄,两个人各持一根,十字交叉着拉,谁的拉断了谁输,黄县话叫“拉筋儿”。得到一根百战百胜的“筋儿”,就跟拥有倚天剑屠龙刀似的,“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筋儿”干燥了就没有韧性了,晚上睡觉时要放到鞋垫底下,第二天虽然有点臭烘烘的,但战力依旧。有的人动歪心思,往“筋儿”里插根细铁丝,这就是出老千了。

吃牛筋的搞笑段子(牛筋脑筋懒筋)(5)

跳皮筋儿

拉筋儿是男孩玩的游戏,女孩子乐此不疲的是“跳皮筋儿”。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伸缩性的线绳,黄县话叫“猴儿筋”(黄县话称调皮多动为“贱”,所谓的“贱猴儿皮学生”,皮筋正是因为伸缩不定而与猴子联系到一起了吧)。小孩穿的裤子上缝上猴儿筋,就不用系腰带了,穿脱也方便,这样的裤子叫“搐带儿裤儿”。

吃牛筋的搞笑段子(牛筋脑筋懒筋)(6)

烤麸

面粉放在水里洗,淀粉溶于水,剩下的就是面筋,面筋很黏,可以用来黏蛣蟟。面筋油炸或水煮后,可以加工成食品,好多素菜都离不开面筋,小学生爱吃的辣条很多也是面筋做的,江南的烤麸亦是面筋的一种。辣椒里面纵向长着三四道白色的筋,用来固定着生种子的蒂部,这称为“辣椒筋”,很多人都以为辣椒籽最辣,其实辣椒筋才是最辣的,怕辣的人吃之前得把辣椒筋去掉。

吃牛筋的搞笑段子(牛筋脑筋懒筋)(7)

拖大墼

春天拖大墼,黄泥里要掺入麦冠草或剁碎的乱麻绳做筋,掺少了大墼没有韧性,掺多了黏合度又不够,要把握一个度。和搪毛灰时,白灰里也要加入剁碎的麻刀做筋,这样墁好的墙才能不巴缝。过去纳鞋底用的麻绳要自己搓,去“麻刀铺”买来“麻皮”,用梳头发的篦子把麻皮劈成细细的麻筋,再用专门打麻绳的“拨周槌”把三四根麻筋续在一起,打成单股麻绳,然后两根麻绳拧在一起,这才成为能用的麻绳。黄县有句歇后语叫作“麻筋(马尾)儿勒豆腐——提不住掫(诌)”,想弄根马尾是要冒一定风险的,而且除了勒蛣蟟,平时也很少用到马尾,所以我觉得这个歇后语还是用“麻筋儿”比较妥当。既然筋是“肉之力也”,那么脑力也可称为“脑筋”了,可以指思考、记忆等能力,如动脑筋、脑筋好,也可以指意识,如旧脑筋、脑筋开通。“一根筋”是形容死心眼的人,也可以说“死脑筋”,比如:他这个人不管做什么都一根筋。“缺根筋”指不善于动脑,或脑子不灵光,比如:我那个时候啊脑儿就是缺根筋。民间称人身上的一根使人懒惰的筋,叫作“懒筋”,实际指懒惰思想,比如:过了婆家的沟,就把懒筋儿抽。

“筋骨”指筋肉和骨头,比如:练武术可以锻炼筋骨。还可指人的体格,比如:你父亲筋骨还好吧?又可指面的韧性,比如:春麦面没有冬麦面吃起来有筋骨。说的话有内容有内涵,可以说他说的话“有筋骨”。生来就体瘦而健壮有力的人,可以称作“筋骨人”,这个意思黄县话也说作“筋挣”,比如:他长得真筋挣;她是个瘦筋挣儿。初夏最早出现的知了,古代称为“蟪蛄”,黄县话叫“小草蚧儿”,也有地方称为“筋筋挣儿”,形容的是其短小精悍。夸奖一个人身手矫健,用黄县话说就是“真够儿挂筋喽”。“带筋”与“挂筋”意思差不多,形容人体质很好,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行动迅速,比如:看那个小孩走道儿多带筋。构树古代又称楮树,其树皮薄而略粗糙,看上去像没有树皮一样,黄县话称为“筋骨树”,据说它的种子有补肾明目强筋骨的作用。“筋筋”也可作动词、形容词后缀,“超(音)筋筋”:形容走路快而飒利,比如:他走起道来超筋筋嘞。“瘦筋筋”形容瘦而有筋的样子,比如:他长嘞瘦筋筋嘞。也可以说:他长嘞挺瘦筋嘞。再瘦下去,瘦得脖子上的筋都露出来了,用黄县话形容就是“三根筋挑儿一个头”。人饿到极点,无精打采,用黄县话说就是“饿嘞脖伸筋都抬不起来喽”。形容人声嘶力竭,黄县人会说“你看你抻儿乜脖伸筋”。

“筋道”指食物有韧性,耐咀嚼,比如:拉面吃起来够儿筋道喽。也写作“筋道道”,比如:这糕蒸嘞筋道道嘞。也指老人身体结实,比如:二大爷身儿骨倒挺筋道嘞。还可指话语有意味,耐人寻味,比如:别看他说话有点磕巴,可挺筋道,挺有嚼头儿。有时用“筋筋道道”来形容言行举止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样子,比如:他不管干什么都筋筋道道、慢条斯理嘞。

人要做某个动作,须得先通过神经刺激肌肉收缩或放松,然后带动筋腱牵拉所附着的骨头来完成,所以“筋”又有了收缩、皱缩的意思,比如:这衣裳刚洗一水就筋喽;他一遇儿事就愁嘞筋筋脑门。形容一个人举止不大方,怯场,遇事退缩,会说他“侏老烂式嘞,一缒一筋筋”。海波螺煮得火大了,肉就往里缩,“一抠一筋筋”。竹蛏长如手指,平时斧足和出、进水管伸在外面,受惊就快速“筋”回壳内,所以黄县人称之为“海指筋儿”。引体向上需要身体向上缩,黄县话叫“筋单杠”。厌恶、愤怒的样子叫“筋鼻儿瞪眼”,比如:我怎么惹登你喽?见儿面就筋鼻儿瞪眼嘞。送人钱物或拿出东西给人使用,会心疼得直抽搐,所以黄县话形容一个人吝啬会说“他够筋筋喽”。形容一个人不爽气、不大方,会说这人“筋筋搐搐嘞”“筋筋八两嘞”。在黄县话里,交待一个人任务,然后让另外的人予以督促,有盯紧、抓紧之意,这也可以称为“筋”,比如:你最近筋儿他点儿;你筋儿他点儿写作业;他嘞学习你筋儿点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