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

关于相声的商演,网上总有一些奇怪的论调,似乎“商演”这种演出形式是某些相声演员发明的一样,让人啼笑皆非。

商演,说白了,就是商业演出,区别于慰问演出和义演等非商业性质的演出活动,只要是卖门票的演出都可以叫商演,当然这是广义。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1)

在相声界,一般来说,商演指的是狭义的商演,也就是有大型演出场地,票价要高于小剧场的商业演出,严格来说应该叫大型商演,小剧场那可以叫小型商演。

有些没怎么见过世面也不太了解相声历史的网友总觉得相声的大型商演起源于近十几年,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声开始进入戏院、茶社等场所,采取“零打钱”或者卖门票的方式挣钱,那种形式可以称之为小型商演。

马三立曾经到开滦矿职工礼堂去说相声,虽然那个场合人也多,但并不是只有相声一种表演形式,因此也不能叫相声的大型商演。

常宝堃曾经带领兄弟剧团到唐山、北京等地搞大型演出,但其表演内容却是以笑剧为主,也不能叫相声的大型商演。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2)

根据考证,相声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比较典型的大型商演应该发生在1950年,地点是北京长安大戏院,观众人数达到上千,门票也是当年的最高票价,表演内容则全是相声。

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相声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具体说说。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3)

一、相声改进小组

1950年1月,相声改进小组成立,在此之前,相声因为伦理哏、打哏以及荤段子等内容一度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

有两位相声艺人到工厂里给工人演出时以“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儿子”之类的伦理哏逗笑,结果被工人们给哄下了台。

德字辈艺人高德光在山东济南演出,有一个传统打哏相声,逗哏一钱板子打到高德光头上,动作有点儿大再加上高德光本身有高血压,结果直接倒在了台上不幸去世,相声演员打死人也成了一个“罪状”。

当时有人在报纸上呼吁,新社会应该取缔相声这种落后的曲艺,一时间相声行业风雨飘摇。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4)

在这个关键时刻,侯宝林、孙玉奎和罗荣寿等十几个艺人带头成立了一个相声改进小组,这个小组主要工作有三个,一是改编和创作新相声,比如《一贯道》《婚姻与迷信》等新相声。二是开办相声学校培养新人才,如赵振铎、王学义、于连仲等人。三是搞相声大会自力更生养活众多相声艺人。

相声改进小组聚集了从德字辈到文字辈众多艺人,于是他们首先在西单游艺社开办了相声大会,靠观众零打钱维持众人生计,一开始收入还行,但由于表演场地小,观众也不能老来,因此生意慢慢下滑,最惨的时候领头的侯宝林也只能一天挣一顿饭钱。

扩大经营,增加收入,成了相声改进小组迫在眉睫要做的事情,侯宝林将目光盯在了长安大戏院那里。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5)

二、长安大戏院商演

长安大戏院听名字就知道主要是唱戏的地方,地方特别大,一楼能容纳八百人,加上二楼包厢雅座一共能够容纳一千二百人观看演出。

侯宝林找到长安大戏院经理,提出要包场地。当时侯宝林也是京城相声名角,因此对方很欢迎,给了周五和周六两个晚上,但在谈票价时两人有了争议。

经理提出票价就按三、四、五角卖,再高就卖不出去了。

侯宝林不乐意,他问“裘盛戎多少钱”?“八角”。“荀慧生呢?”“也是八角啊”。

“那我们也卖八角”侯宝林掷地有声。

经理不同意,你们“挑费”轻,底儿轻,怎么能跟人家京剧比。

侯宝林坚持,就卖八角。

经理一听,那行,我按场租收,一场三百块。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6)

当年的长安大戏院,如果是名角来演出,他们就和人家五五分账,挣得多。如果角儿不行,他们就直接收场租,旱涝保收,哪怕你演半场砸锅钱也不退。

侯宝林一听,可以,但说好了,你要看我们生意好,不许中间反悔改分账。

经理看侯宝林这么有自信,考虑了一下,得,那就分账吧。

这里简单说一下,裘盛戎和荀慧生都是当年的顶尖名角儿,侯宝林他们虽然也算相声名角,但和人家京剧的地位还是没法比,打个比方,侯宝林他们就像现在的金霏陈曦,商演票价要求跟周华健、张学友演唱会持平,难怪人家经理犹豫。

侯宝林敢把商演的票件定到最高标准,一是对自己和同行们有信心,二来他本身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容不得别人看低相声行业。

第一天演出,上午下大雨,差点把侯宝林的心给下凉了,幸亏下午天晴,他赶紧跑到长安大戏院看卖票情况,结果一瞅,嚯,下大雨也卖了三成呢,得,到晚上七点一定满座。

实际上,下午五点时票就卖光了,那天的长安大戏院观众全坐满了,门票总收入达八百多,戏院和相声改进小组都赚了一大笔,一下子解决了众多相声艺人的吃饭问题。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7)

三、巡回商演

周五和周六,相声改进小组在长安大戏院卖了两天满座,经理想让他们多演几天,侯宝林一摆手:“换地方”,倒不是和经理闹别扭,他们也是不想把这一片的观众给喂太饱。

紧接着相声改进小组转战吉祥戏院,又是连演两天满座,每个演员都喜笑颜开,这种大型商演比旧社会说得少挣得还多,当然高兴。

在北京演了几场之后,天津同行邀请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转战天津,地点定在了同样规模宏大的中国大戏院,这里的观众席更多,达到两千多个。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8)

侯宝林特意邀请了天津当地的名角马三立和常宝堃一起参加演出,在演出开始前,北京来的相声艺人走到台上排成一行,在天津红了十几年的常宝堃一个一个向台下观众介绍,给同行们带个蔓儿。

第一天的演出空前成功,结果演出刚散,有的观众直接端着马扎(夏天)坐到了中国大戏院门口,就等着买第二天的票。有记者为之感叹:这说相声的都赶上梅兰芳的待遇了,以前只知道听梅兰芳得排队,现在听相声也排队呢!

侯宝林相声成就(相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商演在哪年)(9)

可以说,相声改进小组组织的这几次相声商演,不论是在作品上还是在演出规模上都让整个相声行业面貌焕然一新,直接扭转了建国后相声行业的困境,为相声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