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下雪的古诗(雪后黄山每日好诗)
关注 ,让诗歌点亮生活
雪后黄山一 度
星图宛若大海,孤寂的帆影
让人想到雪后的青杉
高高低低的层叠,是一首叙事诗
这些仰望星空的人
都被排列成岩石磨成的句子
他们说,雪后,山中水潭
更加饱满。雪死后,更多的雪花
铺上新一轮的致辞
这是一个给死下了更多奥义的过程
也是给泥土更多的经幡
一只白鹇,在雪地上翻找着
像我送给别人的诗集
总是题上“适合有空的时候翻翻”
同样是翻阅。它的理想
比我崇高得多,它要从地下
翻出琴音。翻出制琴的桦木
耳朵里空余过的流水和风声
我没有去过黄山,也就无缘一睹雪后黄山的胜景,但并不妨碍我对黄山观雪的想象。读这首《雪后黄山》,大体可以按三个层次来梳理:1、雪后的山;2、雪后黄山;3、作者眼中的雪后黄山。作者的书写没有任何铺垫,开篇直接入题,“星图宛若大海,孤寂的帆影/让人想到雪后的青杉/高高低低的层叠,是一首叙事诗”——显然是雪后放晴,众人仰望星空的时段。作者也是众人之一,他首先关注的是星空,大海的意象和比喻并无新意,但“帆影”出现并作为星图的一部分,而且“仿佛高高低低的青杉树,是一首叙事诗”的续写,则在虚实之间给日常的大海注入新的内涵和元素,也有了陌生化的表达。观星者成为“岩石磨成的句子”,雪花成为“死亡的更多奥义”和“泥土的经幡”的隐喻指向,明显偏向了形而上,一只白鹇的出现显得颇具匠心,这种吉祥的鸟儿在雪地上的翻找行为被比喻为“翻阅”——“从地下翻出琴音”和“制琴的桦木耳朵里空余过的流水和风声”赋予了其特别的意义。我们注意到,作者的观看从“星空”到“仰望星空的人”再到“白鹇”,是一个不断缩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以死亡为代表的形而上的宏大主题如何展现和升华?作者给自己提出了险峻的挑战,在我看来,其完成并不够完美。回到前边对三个层次的梳理,作者全部的描写和呈现,看似紧紧围绕着“雪后黄山”这一特殊场景,却并没涉及太多地理学上的黄山的特殊或非凡意义,这也是我对这首诗略感遗憾之处。
特邀点评:谷禾
诗人简介
一度,1980年生于安徽桐城,现居上海得丘礼享谷文创园从事创作。第36届青春诗会诗人,鲁迅文学院诗歌高研班学员,参加第八届十月诗会。作品散见《十月》《诗刊》《时代文学》《四川文学》《黄河文学》《星星》等刊物。和友人主编《安徽80后诗歌档案》,出版诗集《散居徽州》《午后返程》《眺望灯塔》《高河埠》。
专家简介
谷禾,生于1967年,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写作,著有诗集《飘雪的阳光》《大海不这么想》《鲜花宁静》《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北运河书》《世界的每一个早晨》,小说集《爱到尽头》,散文集《黑棉花,白棉花》等多种,现供职于某出版单位。
登录www.zgshige.com
注册后即可投稿每日好诗
入选可获得稿费五百元
更有机会入选《诗刊》和汉诗英译
点评专家
北乔、陈先发、陈卫、曹宇翔、程继龙、耿占春、冯雷、顾北、顾建平、谷禾、洪烛、霍俊明、贾鉴、简明、蒋浩、蒋登科、雷武铃、冷霜、李少君、李海鹏、李建春、李犁、李壮、刘向东、李云、梁晓明、卢辉、罗振亚、马知遥、莫真宝、任毅、荣光启、沙克、师力斌、树才、谭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诗、汪剑钊、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强、吴投文、西渡、向以鲜、杨碧薇、杨克、杨四平、杨庆祥、杨墅、余怒、叶舟、臧棣、张德明、张清华、张定浩、张光昕、茱萸、张伟栋、周伟驰、周瓒、朱必松等
栏目主持 / 王夫刚
编辑:王傲霏,二审:曼曼,终审:金石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