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1)

凯瑟琳·格里菲斯


凯瑟琳·格里菲斯(Catherine Griffiths)是新西兰著名设计师、文字设计艺术家。有人说,她不仅是设计师,更是当代视觉艺术家。她的设计同新西兰这个国家一样,有着独立于世界边缘的纯粹与诗意,“即兴”是她个人的艺术态度,她乐于见到艺术中的偶然性。对于“场域”这一议题凯瑟琳·格里菲斯也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她游走于不同的环境之间,将设计作品与周遭环境相连。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2)

凯瑟琳·格里菲斯为本次中国展览设计的海报


金秋十月,格里菲斯第一次来到中国举办个展,她将这次在上海举办的展览命名为“Soloin [ ] Space”,在同期讲座《即兴的形式》(Improvisation in space)后,格里菲斯回答说,solo是她个人的感受。在牛津词典中,“Solo”的释义是“一个人表演的音乐、舞蹈或娱乐”。与此对应的“即兴”(improvisation)对于凯瑟琳·格里菲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她十分珍视艺术中意外的发生,她认为艺术不应被框架所束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视觉与德稻设计学院兼职副教授孟鑫认为,“即兴”是在事件开始的源头上,就渴望打破观者对结局的预判,使观者进入创作中的起承转合,并准备好接纳随之而来的种种不可预测。由此,我们感受到的是格里菲斯传递出的艺术创作的偶然性以及一种轻松的氛围。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3)

The Space展览空间


展览在上海The Space画廊举办,画廊的大门和窗户上的设计符号都取自为这次展览即兴设计的海报草图,极简的单色、纯白的线条以及各异的白色几何形状看似随意地散落在玻璃上,或松散或密集,疏密有致,像一曲清冽的独奏曲,此时音调激昂,彼时又柔和低缓,这股字体散落的力量引导观者进入展览空间。展览“Solo in [ ] Space”的海报也体现了格里菲斯的设计理念,她将整张海报视为一个整体,关注整体的黑、白、灰空间,边缘处的平衡符号,以及“In”的出现带来竖向的方向,在一旁偶然、即兴地加入黑色圆点,打破了僵硬的线条趋势,构成了曲折的动态。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4)


《脱欧系列》(The BrexitSeries),2015


格里菲斯也是新西兰政治和关注女性主义的先锋人物。她将字体设计应用于政治海报中,这在新西兰是少见的。《脱欧系列》数字印刷海报中的Johts、Gergia、Brexit等都是字体名,这是格里菲斯对退欧事件的疑问,也是对个人身份认同的思考。海报《1997-2017,43枚黑针奖,40位男性,3位女性》,客观冷静地叙述了过去20年新西兰最高设计奖男女比例失调的事实。海报上,黑色为底色,数字“40”为白色,代表女设计师的数字“3”为紫色,看似将紫色淹没于黑色底色中,其实是对男性主导价值体系的强调。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5)

《惠灵顿作家之路》(WellingtonWriters Walk)系列文字装置,2002–2004


格里菲斯说:“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启发。”她在访谈中也提到说,她会去详细了解一个地方的方位和它的过去。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并倾听周围人的声音。这似乎是这位独行者向场域发出的合奏邀请。她将艺术带入公共雕塑和建筑领域,将文字设计与空间、建筑和景观相连。《惠灵顿作家之路》(Wellington Writers Walk)中制作的大型文字雕塑是格里菲斯第一次走出印刷,走入公共性场域中,尝试与公众互动。正如她自己所说:“突然间,我从传统印刷页面中跳了出来,进入了景观,站在了所有人面前。”她拒绝了以传统的铜板嵌入市民广场来纪念当地作家和诗人的方案,而是用作家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文字设计,创造了十五座大型混凝土文字雕塑,这一系列雕塑或悬浮或放置在惠灵顿的海滨地带。格里菲斯选取新西兰作家Bill Manhire、Katherine Mansfield和James k.Baxter的文字,设置为Helveti ExtraCompressed或Optima字体,引导过往的市民阅读这些作品,观者、场域和装置在这里融合。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6)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7)

《温柔的 贪婪的眼睛:建筑中日复一日的巴洛克式实践》,2016


这不仅是作品与创作场域的融合,当我们步入The Space画廊会发现作品与展陈空间的融合。在展览标题“Solo in [ ] Space”中就暗示了这一点,Space既有创作场域的影射,也有画廊名TheSpace的暗指,而以[ ]代替the,则呼应了展览空间中“[]”型的布局。在“[]”型布局的展陈空间中陈列了格里菲斯设计的书籍和报纸,其中《电话书》‘The Phone Book’是电话号码系列作品之一,每一页的数字都是图形的对话,黑与白以及字母本身的力量营造出一种失落的氛围。艺术家又巧妙地与展陈空间结合,在画廊侧翼区域,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画廊的分隔墙,呈现了《电话书》装置,整面墙贴满电话书每一页打印出的海报,并与书中的比例相同。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8)

凯瑟琳的东方游记(凯瑟琳格里菲斯)(9)

《AEIOU–构造/投影》(AEIOU–Constructed/Projected),2015


策展人段智华说:“场域间的独奏,希望引发你的独奏,也以此独奏向观众发出合奏的邀请,这是平静的、有力的,也是诗意的。”这正是凯瑟琳·格里菲斯在艺术中的游吟,艺术设计的即兴以及场域的融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