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文/南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的父亲宫宝田对叶问说的一句话。
电影中宫宝田对武学传承的念念不忘;宫二对叶问难以言表之情的念念不忘,以及她对马三杀父之仇的念念不忘;管家福星对宫宝田收留之恩的念念不忘……
这些“念念不忘”在血雨腥风的武林江湖之下编织了密密麻麻的情感之线。但如果没有了任何的情感纠葛和意志传递,或许也就不成其为江湖。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我们可以将“念念不忘”称为“执念”,佛语言之“我执”。
佛教认为人是“五蕴”和合而成,是一种假有,而非实有。但众生不知自身真实的状态,固执的认为自己是主宰作用之实体——即“我”之存在,并进一步产生“我”与“我所”等之妄想分别,即称“我执”。
通俗而言,就是“断不了”,按佛语所言,诸法空性,执着于有相的世界,谓之“住相”。
我们以为唯有这个人能完成我们心中的一部分,而自觉地排除了其他可能性。我们执着于眼前的相,而看不到相有所成,则必有所灭。
即便我们到不了佛所说的境界,无法认识到万物空性之本质,我们也应该学会已经过去的事情如果无法挽回和改变,就应该活在当下,认清前方的路。
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模式,而不应该在“念念不忘”中去求过去事情的完成。未完成的意志会让我们像祥林嫂一样,即便我们会自觉地闭嘴不提,但会在心里不断地回想、默念那些已经过去了的人和事。
启迪多元思维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完形心理学”。
“形”是指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和结构,“完形”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中的“形”的完整性。
一个人会根据内心的需求而希望与外部世界发生的事件形成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尤其看的重事的期望未被实现,他会一直不断地想尽办法实现它。
比如小时候未玩的游戏,会在长大以后拼命去实现,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小时候未完成的意志。
有些经受过苦日子的人会在发达之后肆意挥霍,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些寻找初恋的人,正是心中“念念不忘”的情所驱使。未完成的情感,如果没有得以实现,这就像一个人感觉自己不完整,一定要找回那块丢失的拼图一样。
由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描写的是男主角盖茨比为了完成心中的一段不了情最后丢了性命的故事。
犹记当看到书上写道,黛西惊叫着扑倒在盖茨比铺在床上的华服上时,我都在心里惊叹:天哪,赶紧抛弃这个虚荣得无可救药的女人吧!
盖茨比也并非不知道黛西是一个充满物欲的女人,他都能清楚地听出“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但他依然执迷不悟。仍然要完成最初的心中阁楼的建设,尽管早已物是人非,他却依然固执己念,最后被黛西所害,乃至断送掉自己的性命。
正心正举
思变——“不疯魔,不成活。”“唯偏执者有所作为。”
这些意境如果放在艺术上会是一种惊艳的呈现,甚至这种偏执也可作为一种事业冲锋的号角。
但如果是扰乱了我们正常的心理,或者说我们固守的一些所谓的原则已经使我们举步不前而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索改变。
我们内心的成长就如同身体的成长一样,更多地讲求一种获得,却很少做减法,很少被告知不求。
有成必有毁,当我们觉得“获得”是一种自然、是一种应得的满足的时候,应该认识到“丧失”也是需要习得的功课。
拨迷见智
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丧失》(《Necessary Losses》)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我们一生中会面临的丧失——我们离开子宫就是最初的丧失,之后童年的终结、亲人的死亡、爱人的离去、朋友的背叛……这些都是人生必要的丧失。
她在书中写道:
至于我们的丧失与收获,我们已经看到它们往往是密不可分地纠结在一起。
为了成长,我们必须放弃许多东西。只有在丧失面前变得脆弱,我们才可以深爱任何东西。
只有经历了一些丧失、离去与放开,我们才可以成为个别的人、有责任感的人、联系着他的人、内省的人。
开启自在之门
“获得”与“丧失”是一体两面的存在,不能面对丧失,我们就不能更好地享受再一次的获得,我们只有承认过去的不堪与错误,才能更好地纠正与前进。
正如,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不完整,而无需去寻找过去的那块拼图。
“念念不忘”可以没有回响。
那些过去的事情,或是伤害、或是挫折、或是遗憾,只有正面对待,才能更好地告别。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所有 转载请联系“正心正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