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美先变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要想美先变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

佛教经常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那什么是“空”?明明是有,你怎么能说它是空呢?“空”也有一个说法叫“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相。

曾经认为,“空”和“无相”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心理学里的“疯狂”和“压抑”,就是一个人非得说,这个杯子没有,明明是有,就说它没有,这是一种过度的压抑,你疯狂地压抑自己的这种感受。但是,随着对于佛教的了解越来越多,他说,他发现这个东西并不疯狂,甚至还越来越有道理。就是空和无相越来越有道理,它“并不会剥夺生命的意义”,它是一种更合理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

问问大家,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有没有颜色?比如这是不是黑色,这是不是白色,这是灰的,那是红的,有没有颜色?你觉得有,对吗?!

没有,颜色是什么?颜色是波,是这个东西的组织形式,导致它反射了黑色到你这儿。这个东西的组织形式,导致它反射了灰色到你的眼睛里边。这个东西到底什么颜色,你根本不知道,只是我们人类普遍的编码认为,这是灰色。

所以,你不觉得“空”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吗?!比如说世界是三维的,你是看得到的——“世界是三维的,但是我们是通过二维数据观测这个世界的。虽然我看到你坐那儿有立体感,但是这个立体感,是投射在我眼球表面的光点。我的眼球表面是二维的,我的大脑全面地看清三维世界,是因为我们需要将这些二维数据加以处理,利用它们构建一种关于世界的‘理论’。”

要想美先变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2)

你看,你还不说它是空的,就是甚至我看到的这个人,长的都不是这个样子。我刚说的是颜色,你看它形状,这个形状是我的大脑把一个眼球上的平面的二维的光点,重新想了一遍。

你想想苍蝇看到是什么样呢?苍蝇是复眼,苍蝇看到你们的样子,跟我看到你们的样子完全不一样。哪个是真的?不一定,这事真不一定。

所以,我们人最大的一个幻觉,也就是我们不相信“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相信很多东西有本质。

这个杯子的本质就是盛放东西。你看,你认为这个杯子有一个本质,它是能够盛放东西的,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杯子还可以摔碎,还可以听它的响声,还可以当乐器。但是我们认为,它的本质是盛放东西。

有一个葡萄酒的品鉴实验:他们找了很多葡萄酒给大家喝,就是特别多人都会品葡萄酒,所以他就请了很多人来品葡萄酒,品完葡萄酒以后,就让大家说哪个葡萄酒好喝。唯一的区别是每个葡萄酒都有标价,他就告诉你这个葡萄酒一万块,这个葡萄酒三千,这个五千,一百块的。实际上,是乱来的,它里边的葡萄酒都是同一种,只是分别标上不同的标签。然后大家投票。

无一例外,投票的结果就是觉得贵的那个好喝。为什么?你没喝茅台的时候就已经嗨了,你知道吗?!你觉得今天晚上就要喝茅台了,那个味觉就已经被调动了,所以喝下去觉得爽。这就是人们头脑当中的这种自欺。我们的感觉对我们的知觉有着大量的渗透,就是真的假的是混在一块儿的,你是根本看不明白的。

所以,理解了“无相”或“空”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对事物的认知会比平时的观点更真实”;第二,“从事物的‘本相’来看,我们平常对这些事物的反应并不恰当。”就像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反应,对一个卷尺的反应,对于一杯酒的反应,对于一个情绪的反应,这里边充满着大量的我们赋予它的本质,赋予它的概念.

当两个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人们会把对方的国家完全想象成坏人。这种时候你就会给他一个本质,说这种人就是坏,没办法,这就是本质主义。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做了冥想,还会有战争吗?就是大家在讨论这个话题,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进行冥想,结果会怎样呢?有一个大师说,肯定不会发生战争。原因是什么?谁会和自己作战呢,谁会和自己——无我,当你冥想到“无我”的境界以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大家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分子。并没有一个所谓的“自我”存在,那你跟谁打呢,你争啥呢。所以,没有人会和自己作战,战争会减少很多。

在聊天的时候说,了解到“空”这个概念以后,会带来冲击力。其中一个说:“如果有人对此全盘接受,就可能会萌生一种想法,认为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变成一个毫无情感,没有情绪波动,情感被剥夺的机器人。但是我要说,依我的经验,我认为持续佛学修行,可以丰富情绪,使人的情感变得更敏锐,使人变得更幸福、喜乐。我认为一个人对待世界的方法,可以更自由、更快乐、更喜悦。”

“不给事物附着这些评价性的情感内涵,不正是带来了一些自由吗?换言之,不给事物归因太强的本质,正是自由的源头。”

当我们赋予这个杯子说,它的本质就是装水的时候,这个杯子和我就已经都不自由了。它就只能完成这么一个责任,但实际上这个杯子,很有可能有更多的用途。它没有一个本质说,它一定是怎样的。这就是关于“空”和“无相”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所以,当你读《金刚经》读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样的话,你不能理解的时候,你听一下这一段,很有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要想美先变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