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黑激素的结构(科学家揭示黑素皮质素受体的激活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课题组联合王明伟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分别结合内源性配体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和合成多肽配体阿法诺肽(Afamelanotide)及SHU9119与下游Gs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由钙离子介导的配体识别的分子机制以及受体激活和G蛋白偶联的通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研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促黑激素的结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促黑激素的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课题组联合王明伟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分别结合内源性配体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和合成多肽配体阿法诺肽(Afamelanotide)及SHU9119与下游Gs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由钙离子介导的配体识别的分子机制以及受体激活和G蛋白偶联的通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研究》。
黑素皮质素是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三种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β-MSH和γ-MSH)组成的一类内源性多肽激素,它们通过作用于黑素皮质素受体(MC1R-MC5R)参与机体应激反应、能量平衡、免疫调节和色素沉着等生理活动。
黑素皮质素的分泌受到胃饥饿素、瘦素和胰岛素等激素的调控,目前已有多种黑素皮质素多肽类似物被开发作为治疗皮肤病、肥胖症、厌食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潜在药物。然而,由于缺乏对黑素皮质素与其受体复合物结构的认识,黑素皮质素与五种黑素皮质素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比如环形多肽配体SHU9119作为MC1R和MC5R的部分激动剂,却是MC3R和MC4R的拮抗剂。对黑素皮质素系统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加深学界对该家族配体差异活性分子机制的理解。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解析了MC1R在不同配体刺激下(α-MSH、Afamelanotide和SHU9119)分别偶联Gs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分辨率分别达到3.0 埃、2.7 埃和3.1 埃。结合结构分析与功能实验,他们发现MC1R在跨膜区胞外侧形成一个较大的开口,以容纳“U”形的多肽配体和钙离子,黑素皮质素高度保守的HFRW基序插入到跨膜区的中央并提供了与受体的主要相互作用。对HFRW基序的修饰改变了配体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是配体差异活性的决定性因素,MC1R中的甲硫氨酸M128是将SHU9119从拮抗剂转变为部分激动剂的关键氨基酸。同时,位于配体正性结合口袋中的钙离子在该受体家族中高度保守,并介导配体与受体的结合。
此外,在Afamelanotide-MC1R-Gs复合物的三维重构中,研究人员分出一类没有Nb35抗体密度的复合物构象。通过比较没有Nb35的结构和结合Nb35的结构,研究人员发现Gs在没有Nb35的情况下具有相对宽松的构象,αN螺旋上移,Gβ距MC1R更近并与受体的Helix 8形成相互作用;将后者截短或者突变其与Gβ相互作用的氨基酸后大大减弱了受体偶联G蛋白的能力,这表明Helix 8与Gβ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受体招募G蛋白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研究为理解黑素皮质素系统配体识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结构模型,也为靶向黑素皮质素受体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这项工作的冷冻电镜数据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冷冻电镜平台收集。上海药物所博士研究生马山山和复旦大学研究生陈彦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和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等资金的资助。田瑞颖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1-00557-y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