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1)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鲿科,又称黄辣丁、黄姑子、三角峰、黄骨鱼等,昼伏夜出,杂食性鱼类,我国各大淡水流域均有分布,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我国养殖者和消费者喜爱。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和投饵量的不断增加,水质底质不断恶化,细菌病毒滋生,导致疾病频发,在饲养管理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巨龙水产技术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对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种疾病进行归纳介绍,希望与广大养殖朋友交流沟通,帮助广大养户提高养殖效益。

01

腹水病(细菌性疾病)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2)

发病原因:又称为出血性腹水病,由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等引起。

发病症状:患病鱼吃食减少或不吃食,离群独游或悬浮于水面,腹部肿胀,并有腹水,解剖可见胃或肠道内充满气体而肿胀,肝脏充血或出血;体表、鳍或鳍基、头部及腹面偶有出血现象。后期伴有背部、头部皮肤溃烂。

防治措施:

消毒:外用【二氧化氯泡腾片】/【鼎碘】进行水体消毒;

内服:同时内服【福渔康】/【恩味】 【肠新安】 【茵陈利胆康】/【肝葆】 【黄芪多维】5~7天。

02

肠炎病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3)

发病原因: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发病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流行于6~9月份,对成鱼和亲鱼危害最大,这个时期内,光照强度大,气温、水温高,投饵多,水质易坏,病菌滋生,黄颡鱼摄食强度大,新陈代谢旺盛,特别容易患肠炎病。

预防措施:

1、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改底调水。

2、 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

治疗措施:

1、 内服【肠新安】/【氟苯尼考】 【肝葆】/【扶正解毒康】;

2、 病情控制后,【底改先锋】改底,【优碘百毒净】/【鼎碘】消毒,2~3天后施用【净水美】。

03

裂头病,又名一点红(细菌性疾病)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4)

发病原因:由鲇爱德华氏菌、维氏气单胞菌等引起。

发病症状:头顶部充血膨胀,形成脓包,头部皮肤溃烂,严重时头顶穿孔、裂开,更有甚者头盖骨蛀空,形成狭小空腔,脑组织流出;体表有血点或血斑。解剖可见腹腔积有淡黄色液体,肝、脾、肾均肿大变形,胃部无食或充液。病鱼游动时出现侧泳或打转、头朝下,尾朝上的姿态。

防治措施:

1、预防:在病害流行季节泼洒【鼎碘】消毒,同时内服【多西康】预防;

2、治疗:

消毒:第一天全池泼洒【水毒灭】,第二天全池泼洒【鼎碘】;

内服:【福渔康】/【恩味】 【多西康】 【茵陈利胆康】 【黄芪多维】5~7天。

3、病情稳定后全池抛洒【底改先锋】或【底益康】改底,以防病情反复。

注意事项:该病常与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并发,并发时应首先杀虫,然后按上述方法防治。

04

溃疡病(细菌性疾病)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5)

发病原因: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霍乱弧菌等引起。

发病症状:黄颡鱼体表、腹部出现点状或块状溃疡性红点或红斑,身体的中后部常有大面积的褪色斑,鳃丝贫血,解剖可见肝脏肿胀。

防治措施:

1、消毒,第一天全池泼洒【水毒灭】,第二天全池泼洒【鼎碘】;

2、内服:同时口服【福渔康】 【多西康】 【茵陈利胆康】 【黄芪多维】7~10天。

3、病情稳定后全池抛洒【底改先锋】或【底益康】改底,以防病情反复。

注意事项:

1、该病常与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并发,并发时应首先杀虫,然后按上述方法防治;

2、该病常与真菌病同时并发,并发时应同时使用抑灭真菌的产品。

05

出血病(细菌性疾病)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6)

发病原因:系细菌类,具体病菌不详。

发病症状: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或打转;病鱼体色发黄,粘液增多,眼球突出,下颚发红,鱼鳍充血,腹部膨胀,轻压有血液流出。解剖可见肌肉和肠道有出血点,成鱼腹腔积水严重。4~10月份均可能爆发,其中5~6月和8~9月是高发期,对鱼种的影响大,成鱼在50g以上容易患病。

防治措施:

1、泼洒【鼎碘】 【水毒灭】 戊二醛消毒;

2、内服【福渔康】 【肝葆】 维生素k3粉,一日一次,连用3~5次。

3、病情稳定后全池抛洒【底改先锋】或【底益康】改底,以防病情反复。

06

水霉病(真菌性疾病)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7)

发病原因:水霉菌感染。

发病症状:患病鱼类在早期感染水霉菌时没有明显的特征,当肉眼可见异状时,水霉菌已经侵入伤口,并向外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絮状菌丝。由于水霉菌能分泌出蛋白质分解酶,鱼体大量产生粘液;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病鱼不断在池边、池底等摩擦,躁动不安,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最终因身体瘦弱、肌肉糜烂而死。

爆发季节:水霉病在入冬和初春时容易爆发,特别是在水温8~18℃时极易爆发水霉病;鱼卵、鱼苗、鱼种、成鱼均可发病。

防治措施:

1、鱼种入池前用【鼎碘】,10mL/m3,浸泡15min左右,以达到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的目的。

2、泼洒【弧可净】(主要成分:过硫酸氢钾),预防1立方米水深用量50~70g/亩,每半月一次;治疗1m水深用量125g/亩。

3、泼洒硫醚沙星,1立方米水深用量80~100ml/亩。

4、在秋冬季打捞、运输、投放过程中轻拿轻放,动作温柔,避免机械损伤。条件适宜时降低水位,提高水温。

07

鳃霉病(真菌性疾病)

发病原因:鳃霉菌

发病症状:病鱼上浮、无力,肉眼观察没有明显症状;典型病鱼的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有的病鱼鳃部血管因为鳃霉菌丝堵塞和压迫,使得鳃丝局部充血深红或贫血发白,多数鳃丝基部充血发紫;镜检可见明显鳃霉菌丝。

流行季节:鳃霉病在3~7月份发病,春季容易爆发,尤其是水温在20℃左右时发病率高;鱼苗、鱼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成鱼发病后死亡率低。

预防措施:

1、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将鳃霉菌带入饲养区;

2、 养殖前彻底清塘消毒,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用400毫克/升生石灰清塘消毒;

3、保持水质清洁,定期【底益康】改底、【净水美】调水,保持适宜的水体活力,避免有机质污染,使养殖水体保持肥、活、嫩、爽。

4、控制放养密度,放苗前注意苗种的消毒。

5、加强饲养管理,掌握科学的投喂量和施肥量,有机肥必须经发酵后才能放进池塘。

治疗措施:

1、泼洒杀霉菌的产品;

2、泼洒【改底先锋】,每一周一次,连用三次;

3、内服【肝葆】 【黄芪多维】增强鱼体质,促进康复。

08

细菌性烂鳃病

发病原因:柱状屈桡杆菌

发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摄食量降低或不摄食。鳃部粘液增多,鳃丝粘连破损并附有污物,严重时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小窗。全年均可发生,4-6月份是发病高发期,对鱼种和成鱼都有严重的危害。

防治措施:

1、鱼种下塘时用5%食盐浸泡10min左右。

2、泼洒二氧化氯泡腾片改底消毒。

3、内服【福渔康】 【多西康】,一天一次,连用一周左右。

4、泼洒【鼎碘】/【优碘百毒净】水体消毒,2~3天后施用【净水美】补菌调水。

09

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发病症状: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

预防措施: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并在投饵过程中要定期投喂【肝胆利康散】/【免疫肽】、【黄芪多维】以满足黄颡鱼的营养需求,促进其体色正常化。如已出现体色不正常则须停止投喂原用的饲料,分析可能出现的营养缺失,调整饲料配方,并内服【肝动力】、【黄芪多维】,修复肝胆损失,补充抗病营养增强体质。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黄颡鱼养殖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案)(8)

更多黄骨鱼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疾病防控联系巨龙水产技术团队或线上客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