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乾清宫后面的宫殿(故宫后廷三大宫之乾清宫)

故宫内最主要的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包括前朝三大殿和后廷三大宫。三大殿即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宫即为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上几期我给大家分享了三大殿的建筑特征和功能用途,下面几期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后三宫的建筑形式与功能用途。今天就先从后三宫之首的乾清宫讲起吧。

一、概述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首,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朝曾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修缮的。“乾清”一词出自《道德经》中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在古代,皇帝自称天子,代表上天统治人民。“天得一以清”,乾即天,象征皇帝是天地之间最尊贵的人,所以他的居住场所名为乾清宫。

二、建筑特征

乾清宫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m2。屋顶建筑形式为重檐庑殿顶(图1),是我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中等级最高的(具体见故宫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庑殿顶)。屋面覆盖黄色琉璃瓦,每层屋脊都设置有九个脊兽(具体见故宫屋脊上的小兽-见证紫禁城600年的繁华与沉浮)。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故宫乾清宫后面的宫殿(故宫后廷三大宫之乾清宫)(1)

图1 乾清宫全景图

故宫乾清宫后面的宫殿(故宫后廷三大宫之乾清宫)(2)

图2 乾清宫近景图

殿内(图3)金砖曼地(具体介绍故宫宫殿内的金砖是金子做的吗?),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正中央是一方形平台,台上设有象征皇权的金漆雕龙宝座和金漆雕龙屏风,宝座前设有甪端、仙鹤和香筒,地平台前有四个烧檀香用的铜胎掐丝珐琅香炉,并排放置于硬木几架上。殿内正中高悬着顺治皇帝书写的“正大光明”匾额(图4)。雍正鉴于其父康熙立太子及诸子夺嫡门争的历史教训,创立了新的储君方法。即皇帝将亲书传位诏书密封藏于匣中,一份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另一份皇帝随身密藏,以便日后对照。

故宫乾清宫后面的宫殿(故宫后廷三大宫之乾清宫)(3)

图3 乾清宫内景图

故宫乾清宫后面的宫殿(故宫后廷三大宫之乾清宫)(4)

图4 “正大光明”匾额

殿前为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三、功能用途

1、日常用途

乾清宫是皇帝起居休息,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明代时作为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宽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

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

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清代康熙之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2、停灵之所

清朝时,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3、举行宴席

清代,每年的元旦(现在的春节)、万寿节等重大节日,都要在乾清宫举行赐宴活动,唯有千叟宴规模最大,场面最盛。康熙六十一年春,召集叟老千余人,宴席于乾清宫前,赋诗并赐叟老寿杖。乾隆五十年正月,弘历为庆祝国家殷实富足,在乾清宫举行的千叟宴规模比康熙时更大,有三千耆老入宴。入宴者赐如意、寿杖、朝珠、绸缎等物,盛况非凡,礼节繁琐。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请大家多多转发和关注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