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该知道的24条建议(七日谈知识改变命运)
四十多年来,高考始终保持着最普遍的参与度,守护着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底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成就自我、改变命运依然是能够选择的最好出路,读书路、上坡路总是不好走的,但“躺赢”“躺平”一定是不靠谱的“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并且是最持久、最可靠的人生“主打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生应该知道的24条建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应该知道的24条建议
四十多年来,高考始终保持着最普遍的参与度,守护着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底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成就自我、改变命运依然是能够选择的最好出路,读书路、上坡路总是不好走的,但“躺赢”“躺平”一定是不靠谱的。“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并且是最持久、最可靠的人生“主打歌”。
又到一年高考时。就在万千学子走进考场、执笔追梦之时,神舟十六号专家航天员桂海潮的求学事迹在网络刷屏,并带火了社交平台上“哪一刻让你觉得读书特别有用”的话题。
从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至今,四十多年来,高考始终保持着最普遍的参与度,守护着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底线。通过这场无关贫富、不分阶层的考试,中国有超过1亿人进入大学,其中很多人得以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如果说,恢复高考,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高考成为很多“追梦人”改变命运的里程碑,那么国民教育水平的大幅提升,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同样成为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成就发展奇迹、书写“春天的故事”的动力源泉。
高考考试内容和学生专业选择的变化,同样折射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比如,今天经济学、金融学相关专业炙手可热,但在恢复高考之初,大多数学生对经济学既不了解也不“感冒”。1978年参加高考的证监会前任主席肖钢曾透露,他高考志愿填报的是中文专业,录取未果后,自己被调整到了金融专业。其实,当时他“搞不清什么叫金融”。直到改革开放推进带来切切实实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经济学科才逐渐站上时代潮头。大量专业的从无到有、考生专业选择的冷热变迁,某种程度也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变化的风向标。
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有人说,“高考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不看脸的战斗。”略显极端的话语,从反向印证着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对高考公平公正的确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代中国人都是听着劝学名篇长大的,中国社会也从骨子里尊重知识、尊重奋斗。尽管“读书无用论”也曾流传一时,尽管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寒窗苦读不如出门打工”也曾颇有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还是意识到,没有文化才是贫困的根源,只有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近些年,随着社会心态的变化,面对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新“知识无用论”开始抬头。有人认为“高考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有人宣扬阶层固化贩卖“出身”焦虑,有人渲染“就业难”“工作卷”力推“佛系”,如此种种,无非就是想表达知识无价值、奋斗无意义,但事实真的如此么?市面上的暴富神话、“终南捷径”,最终多被证明是圈钱陷阱,至于“毁掉体”“失败体”,背后也基本都有批量营销收割流量的痕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成就自我、改变命运依然是能够选择的最好出路,读书路、上坡路总是不好走的,但“躺赢”“躺平”一定是不靠谱的。
宏观而言,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就个体微观来看,面临的技术更新迭代更快了、社会竞争压力更大了、人生不确定性更多了,更要靠知识、靠学习把自己武装起来,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应对各种境遇和变动。“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并且是最持久、最可靠的人生“主打歌”。
“小时候贪玩,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发展的春天”,永远是“知识的春天”。祝福每一位在学海中争渡的年轻人,祝福每一位在考场上疾书的年轻人,且去努力,去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原标题:“知识改变命运”是最可靠的人生选择)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鲍南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