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业成说的励志话语(致34)
有一次,和一个球友聊天。这个球友哥哥老家是荥阳的。这位哥哥人到中年,混的很成功,家境殷实,儿子又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
闲聊中,他给我说了一句话:你属于“郑一代”,你不拼,谁拼?
平时一起玩的关系比较好的邻居有十四五个家庭。大家没事经常中午晒晒各自的饭菜。有一个好兄弟,每天中午都是鸡鸭鱼肉。有人调侃他说,你怎么顿顿一点蔬菜都见不到?他说,那我就多放点葱花。
这个兄弟是一个“郑二代”。
最近官方刚刚宣布,郑州十年净流入了300多万人口。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在腾讯刚刚发布的“城市年轻指数”,郑州在全国名列第五。
有人来上学,有人来投亲,有人来投靠老乡,有人做生意。
一代又一代的沉淀,几百万的“郑一代”都留在了郑州生活。
我一个朋友曾说:谁不是两个肩膀举着一个脑袋,举目无亲?
很多人荜路蓝缕,披星戴月,披荆斩棘,胼手胝足的在郑州闯荡。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刚来郑州的时候,不知道坐几路车,公交车经常坐反方向。
一部郑州的城市创业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的郑一代的打拼史。
01M哥老家是洛阳人。毕业以后,很早就进了一家当地的一家化肥厂。后来化肥厂破产,M哥下岗。他贷款做起了拖拉机的批发生意。
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谁知道会遇到一个外地的骗子,结果人财两空,还官司缠身。
M哥狠下心来,一个人到郑州打前站。当时老婆和儿子都还在洛阳。他先找了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做了几年之后,他自己做起了财务代理公司,后来又做财务入门培训。坚持十几年,高峰时期,曾代理3000多家企业。
M哥在郑州置业了几套住宅,还在龙子湖置了一层写字楼。
有一次聊天,他给我说,多亏当年被逼的没办法从洛阳来到了郑州。
02王哥也是七零后,周口人。
他很早去在外面漂泊了几个省份,在工地上干活。为了供弟弟读书,他一直在外面辛苦的打工。由于他干活不惜力气,待人厚道,还被老板提拔成工头。
后来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父亲身患重病,他决定在老家办厂,也方便照顾老人。结果,亏损的一塌糊涂。
2003年,他决定到省会郑州试试运气。租了一间新社区的底商。十几年来,他一直在超市生意。
王哥自己进货,帮客人拿东西,来回奔波,一度左小腿肿的跟大腿一样,静脉曲张。后来经过治疗,经过中医疗养,病情有所好转。
王哥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儿子考进了上海的一所体育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直接留在上海。二女儿考取了英国的一所学校留学。
03X总来自老家南阳,70后。
很多年以后,他一直念念不忘。一次,老爸喝完酒,把他叫到院子里,喊着他的小名:你天天只顾打篮球,你这成绩,这一辈子也就只能在老家种个地,没啥大出息了。
X总很不服气,高三下半年,放了学,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边,埋头苦学,终于考进了河南农业大学。
X总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科技市场跑业务。老总看他放得开,比较豪爽,经常带他出去见一些大客户。有一次,宴请一个大客户领导。
领导说,你年轻,能不能把这一瓶喝了?然后200万生意都交给你们啦。
X总二话不说,一口气干掉了一瓶,结果不知道自己咋被送到医院输水,怎么回到租房的地方躺了一天一夜。
他后来跟我讲,他为了练酒量,当时住在出租屋里,就弄俩凉菜,然后一个人从二两喝到四两,再从六两到喝到八两,最后到一斤。
他跟我说,人生就像《亮剑》,该拼刺刀的时候,如果你怂了,也就完了。
现在的X总,人到中年,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做的也风生水起。
04J总老家是江苏的。
他中专毕业,15岁就进了当地的一家纺织厂。在工厂车间呆了两年后,感觉前途无望,于是去先去了上海,接着又去了北京。
刚开始他做的是一家润滑油公司的仓储,后来觉得跑业务赚钱多,就主动申请跑业务。
J总又认识了公司的一个河南的姑娘,俩人谈起了恋爱。等有一定积累之后,J总和这个姑娘一起回到了郑州,做了当时北京那家公司河南的润滑油的代理。
他经常是一个人驾着车,春夏秋冬,来往于郑州和各个城市之间。2003到2008年,他的第一辆面包车跑了8万公里,河南省跑了八个地市,一直跑到报废。
他说:人生挣到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
05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才女。
来自安阳的H总很早就开始在郑州创业。最早她在南区开了一家厂。等生意稍有起色,村里面经常有几个人找事情,挑各种的刺。
有一个晚上,她拿了两瓶白酒,单独约这个村的村长一块吃饭。
她把两瓶白酒往桌子上一放,说今天晚上就咱俩,我一个人把它喝了,你以后能不能不再找我的麻烦?
村长看着她一口气把2瓶白酒一饮而尽,面不改色,当场表态:妹子,你放心,以后你就专心办你的厂子吧!谁再找你的事,谁就是孬孙!
H总后来把厂子关掉,又做了一段时间酒店用品的供应链生意。其中一个大股东使孬,最后这个项目不了了之。
H总最近之年几年专注于净水器生意。由于她以前的人脉积累,在疫情期间,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业务持续增长还比较快。
06大学宿舍老八来自于信阳。
性格内向的他,我没有想到后来在商界这么能折腾。
他和他弟弟一块成成立一家装饰公司,主要做吊顶等装饰业务。在这个赛道,他做的一度顺风顺水。
一次同学聚会,他给我吐槽:他的性格,不喜欢干这种求人的活,喝酒,应酬等等。
2020年,他联合了几个朋友投资了600万做了一家汽车4S店,当时我劝他,轻易不要跨行。他自己是大股东,然后撑到年底,店还是关了。
如今人到中年的他,从去年开始做了一个健康内衣,今年更加专注于中年人的三高问题,想在大健康领域有所作为。
结语河大养鱼,城大养人。
人生一定得折腾,但一定不能瞎折腾。
“郑一代”在郑州究竟拼啥?
勤奋、人脉、专业、资源、资本、眼界、视野。
“郑一代”从事什么行业?餐饮、商贸、小吃、超市、运输等等,像野草一样在这个城市生根发芽。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郑一代”又何尝不是一粒粒铜豌豆呢?
奋斗的人生自带BGM。
“郑一代”在郑州站住脚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和标志:结婚,买第一套房子,买第一辆车,孩子出生等等。
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人们了解和融入一座城市的方式,可能是吃的第一顿饭,租的第一套房子,认识的第一个朋友,谈的第一场恋爱,打的第一场球,喝醉的第一顿酒,办的第一张储蓄卡,办的第一张信用卡,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目送孩子走进幼儿园的大门……
“郑一代”的难,难在“上有老下有小”。
“郑一代”的难在没有退路,退无可退。
有多少人在郑州最开始的生存方式,开小吃店、出租车司机,摆摊、打零工,做电工、做保安,现在一部分人变成了送外卖、送快递、跑腿等等。
一小部分人功成名就,大部分人活成了一个普通人。
熟悉的景,熟悉的人,熟悉的城。
不同年代的生存方式不同,绝大多数正“郑一代”都没有躺平的资本,无论出身多么卑微,起点多么低落,只能一路奔跑,一路打拼。
有多少“郑一代”应该感谢当初的一无所有,才有了今天的义无反顾,今天的坦荡自信,今天的无所畏惧。
求之不得是常态,浮浮沉沉是人生。
人的心胸不是天生就大,很多都是后来被生活的委屈给撑大的。
亚里士多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城市是为了生活的更好。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