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

#汽车文化# #微头条日签#

Honda Legend,名叫里程,国内也有不少车迷是直接翻译成传奇的,但无论它的中文名字叫什么,它从1985年诞生以来,虽然产量销量并不高,但其旗舰地位依旧,它仍是本田轿车部分的精神领袖。那么问题来了,在1985年前,本田最高级的车型只有从雅阁这款D级车基础上修改而来的Vigor,充其量也就是个D 级别,但即使这样,也很难跟当时日系扛把子的日产和发展迅速的丰田构成威胁,毕竟日产的Cedric和丰田Crown都当时E级车的代表作,本田很想研发一辆能挑战这俩对手的车型,奈何真不会造此类豪华车的困境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外援了。

1979年,本田与地球另一边的握手方就是英国利兰汽车(British Leyland),或者咱们今期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吧。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1)

70年代末开始,日本经济已经起飞,对于汽车商品的豪华化需求日趋强烈,当时日系品牌中又尊Nissan为扛把子,无论轿车还是跑车,都深受日本民众喜爱,再看看日产活成今天这个样子,难免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图为1979年的Cedric 200E Turbo)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2)

70年代末的丰田已经开始崛起,这段历史在我们的丰田车迷号上也介绍过不少,因为到了90年代前依然还是在完善车系的发展阶段,难以跟分级车型齐备的日产相抗衡的,例如丰田的经典跑车2000GT,也是日产Fairlady废弃的草稿上修改而来。(图为1979年代的MS112)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3)

对于绝大部分国内车迷而言,对于British Leyland这个汽车公司并不熟悉,但它却见证了英国汽车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全过程。

作为人类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人虽然不是汽车专利的拥有者,但其汽车工业却非常发达,今天国内的很多新一代车迷已经不会再有欲望去研究早已没落的英国汽车工业,甚至觉得英国车就那么回事了,貌似都已很难跟他们心目中奉为“神”般膜拜的德系品牌竞争了,但不妨上某乎上看看,原来德系MBA的车迷们拿出来攀比的,依然还是英国的劳斯莱斯、宾利和纯德血统的迈巴赫比较,那就更有趣了,英国汽车的代表作除了这两家就真没其他了吗?非也,如果抱着只看现在从而展望未来的角度去看待曾经的英国汽车工业,确实不值得驻足,但如果换成一种以车迷求知欲的视角出发,英国汽车是绝对绕不开地存在,而且作为过来人,笔者也可以告知一个有趣的学识和观念上的变化:当你从不懂到看懂英国汽车的发展史后再回头看德国车,或者日系车,包括美系车,你会发现,哦,原来它们很多的技术出处都在英国啊?豪华?跑车?小车文化?在英国汽车历史发展过程中比比皆是,平心而论,如果说对于豪华的认知、理解、工艺,英国车绝不在德系车之下,甚至还会领先一头!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4)

英国应为是欧洲少数保留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皇室从工业革命前至今依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下,很多奢侈品的制作思路和手艺被保留下来,不像欧洲大陆因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欧洲时期被清除得那么彻底,反而对于传承于马车时代的豪华车理念也得以保存。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5)

如果都是用“盲人摸象”来分辨是否豪华车,即便是不知道配置、不知道价格,坐到后排便可知道,豪华与否,看后排!本田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的第一辆E级车便跑到英国学师,不然也不会在第一代Legend上找“天童木工”为他们制作饰板了。(图为丹拿DS420的后排)

英国利兰汽车只是拿了Leyland Motors这个名字作为1978年至1986年的品牌集团联盟名称而已,而绝非你以为的Leyland这么强大把这么多英国品牌收购了之后的名称。整个集团内一共有19个汽车品牌不断的并购重组、再并购再合资等等各种操作而来,它们分别有:Wolseley沃尔斯利、Lanchester兰切斯特汽车、Leyland利兰商用车、Daimler丹拿、 Riley莱利、Albion阿尔比恩、Standard标准、Rover路华、Austin奥斯丁(日产的起源也来自奥斯丁)、Morris摩利士、Vanden范登、Alvis阿尔维斯、1923年由Morris创办的MG品牌、Triumph凯旋汽车公司、BSA汽车、Jaguar积架汽车、1947年从路华分离出来的Land Rover品牌、1952年由Austin创立的Austin-Healey、1959年还是由Austin创制的Mini迷你到1969年独立成品牌。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6)

Wolseley在英国成立得很早,1895年由Herbert Austin创建,1901年Vickers加入。是的,就是创办于1828年的知名军火公司,1896年直接将马克沁机枪收购了并推出替代的维克斯机枪,除了军工,汽车方面的动作还有1990年它还收购了Cosworth告士和夫,1998年将劳斯莱斯汽车卖给宝马、1999年被劳斯莱斯集团收购。2004年正式被BAE英国防务集团收购。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7)

British Leyland只是集团名字,而Leyland本身的主营业务是商用车、或者军用运输车等。

时间到了1975年,各种并购分拆重组持续了数十年后的1975年,British Leyland因为财务困难被国有化,重新成立了新的British Leyland Ltd,英国政府成了最大股东。1978年,公司更名为BL Cars Ltd,并分成两个部门进行运作,一个是负责类似Mini这类小型车的Austin Morris部门,另外一个则是负责中高端车型、跑车的Jagura Rover Triumph部门,而在1979年12月26日与本田合作的就是后面这个J.R.T部门,这个合作关系也被称为BL-Honda联盟。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8)

British Leyland严格来说,是一个逼于无奈的由英国政府作为大股东的汽车品牌抱团取暖体,也算是英国汽车走向没落的写照。

1979年,本田拿出了基于第二代思域为基础研发的Ballade与凯旋汽车合作于1981年推出Acclaim,该项目早在1978年,也就是本田与BL开始讨论合作时便已经成型,这也是欧洲第一款在区域投产的日系车型,因为当时欧共体内有一条限制区域外汽车产品进口的法规,某款车的销量不能占到同级车总销量的11%,而如果本田在英国换上BL名下的品牌后则不受此规范限制。在凯旋汽车名下的Acclaim基本完全成绩了本田第二代思域的所有机械特性,尤其那台1.4L级的EN4引擎还拥有当时在美国市场大放异彩的CVCC技术,Acclaim的销量也算是不负众望吧,1982年和83年均跻身英国销量前10名,合共卖出了133,626辆,1984年凯旋品牌不再运作,第二代车型就是Rover 200。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9)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10)

作为第一款在欧共体投产的日系换标车,Triumph Acclaim不单在英国销售,还出口到欧陆的其他左驾国家。

既然有了合作成功的基础,双方的第二个合作项目就是后来的Legend了。在英国合作方BL汽车里,主打中级车市场为主的Rover品牌下,当时的当家型号名叫SD1,定位是E级别型号,1976年正式上市,1977年夺得欧洲年度车称号,可见其在欧洲的口碑并不差,虽然销量不差。1979年,伊朗革命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SD1的销情每况愈下,但作为未雨绸缪,BL已经有计划推出接替型号,而此时本田也有刚才前文所提到的需求下,双方一拍即合,于1981年11月12日,本田和Asutin Rover部门在东京签署合作协议,项目代号“XX”,本田自家代号“HX”,市场分工则是欧洲市场由Rover品牌负责,放在英国生产;日本市场和美国市场则由本田负责。

本田legend汽车(曾经沧海难为水)(11)

Rover 800的前身是Rover SD1,其动力配置从直列四缸到V8不等,外观设计参考了当时雪铁龙经典CX和法拉利的Daytona

时至1985年10月,本田发布第一代Legend、车架代号KA1~6;1986年,路华发布Rover 800就是这次合作的结晶,下一集,我们就正式开始聊第一代Legend了,敬请留意本系列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