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乘舟入海我骑马返林翻译(翻译呼啸山庄的她走了)

2023年1月27日晚20:30,著名翻译家杨苡先生去世,享年103岁。

Renowned litterateur and translator Yang Yi died at 8:30 pm on Friday at the age of 103, Yilin Publishing House announced via Weibo.

她乘舟入海我骑马返林翻译(翻译呼啸山庄的她走了)(1)

杨苡 图源:译林出版社

杨苡,安徽人,生于1919年。翻译家、作家。先后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曾任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翻译、南京师院外语系教师。译著有《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著有儿童文学作品《自己的事自己做》等。

从花样年华到西南联大

杨苡出生于一个文学家庭,父亲杨毓璋曾任天津中国银行行长,其兄长杨宪益和丈夫赵瑞蕻都是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专家。

杨苡8岁时入读天津中西女校,她与同学一起看外国电影,将练习英文当作平时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

Yang was born in Tianjin in 1919 and went to the China-West Girls' School. She watched foreign movies with her classmates and practiced English as a daily hobby. Thi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er mastery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在开放、多元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杨苡,被认为是“五四”以后受中西合璧教育的第一代中国知识女性。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平津一带的大中学生一批批投身到救亡运动之中,受困于家庭的管教,杨苡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办墙报、搞篝火晚会、高唱救亡歌曲在游行队列中前进。

苦闷中的杨苡,拿起笔给作家巴金写信,在书信往来中,杨苡受到鼓舞,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报国方式,她拿起笔开始写作,将爱国、进步和对真理的追求融进文字中。1936年,她开始发表作品。

She wrote to Chinese writer Ba Jin and in their correspondence she was encouraged to pursue a career in writing. She began publishing her works in 1936.

她乘舟入海我骑马返林翻译(翻译呼啸山庄的她走了)(2)

杨苡向巴金倾诉的内容 图源:央视新闻

1938年,杨苡发表诗歌《失去爸爸的孩子》,因含有“骂日本人”的内容,她被日本兵盯上。为了逃避抓捕,她前往昆明去西南联大求学。一路上,她睡地板、挤闷罐车,从天津到香港,再绕道越南入境,踏上国土那一刻,“大家都流眼泪,回到祖国了。”她在中央电视台采访中回忆道。

In 1938 she published a poem containing anti-Japanese elements. To avoid arrest by Japanese soldiers, she went through Hong Kong and Vietnam before finally arriving in Southwest China's Kunming to study at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The moment we re-entered our homeland, everyone burst into tears," she recalled in an interview with CCTV.

那时的西南联大名师荟萃、大师云集,叶公超、冯至、吴宓、沈从文、杨振声等,这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学者、作家,都与杨苡有过师生之谊。

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颇为多元并蓄,谢文通教英诗、陈嘉教莎士比亚、冯至教德文、吴宓教欧洲文学史……在这种通识教育理念的灌输下,杨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为后来从事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学养储备。

首创《呼啸山庄》译名

在西南联大,杨苡遇到了翻译之路的“引路人”沈从文。沈从文看重她在英文方面的才华,建议她从中文系转去外文系,并给了她很多翻译的书看。巴金也写信鼓励她尝试翻译,“不要急,一星期译几百、几千字都行。”

At university, she was advised to change her major to English from Chinese by author Shen Congwen, who lent her many books on translation. Ba Jin also encouraged her in her endeavors.

杨苡翻译的首部作品是《呼啸山庄》,此前它一直被译为《咆哮山庄》,但杨苡总觉得缺点味道。

Huxiaoshanzhuang, the Chinese name of Wuthering Heights, was her first notable translation.

她乘舟入海我骑马返林翻译(翻译呼啸山庄的她走了)(3)

《呼啸山庄》

梁实秋曾把这部小说定名为《咆哮山庄》,“梁实秋英文水平超一流,只两三个月就翻完了,但我总觉得书名不是很妥,谁愿意用‘咆哮’二字来称呼自己的住宅呢?”

“我那时也住个破房子,没人要的丙种房,一塌糊涂,厕所什么都是坏的,楼下有个大院子,当时正好拿了笔稿费,两百块钱,我就瞎搞,建设起来,种了点树。每晚坐在那儿,外头刮大风,对面山上像闹鬼一样,尤其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家,有点瘆人。那晚风雨飘摇,一阵大风呼啸而过,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宛若凯瑟琳的哭泣,觉得自己正住在约克郡旷野的那所古宅子里,不自觉地念着Wuthering Heights,灵感从天而降!”

那晚,杨苡兴奋地写下“呼啸山庄”四个大字。上世纪50年代,她的译本由平明出版社出版,后来国内出版这部小说都以《呼啸山庄》为通用译名,为无数中国人打开了世界文学的大门。

杨苡说,她最喜欢的翻译风格,就是遵循原文的语言特色,传达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信’就是要尊重作者的文字,你不能改来改去,‘达’就是让别人看懂。”

几十年间,她翻译出《俄罗斯性格》、《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作品,以翻译质量高、语言美广受赞誉。

与巴金鱼雁往来

1937年,杨苡从中西女中毕业,墙上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就定格于她的青春年华。墙上的少女若有所思,杨苡说,每次回看这张照片,仿佛就回到当年情景——她笑着激动地对母亲说:“巴金的信!是巴金写给我的!”

她乘舟入海我骑马返林翻译(翻译呼啸山庄的她走了)(4)

1937年,杨苡从天津中西女中毕业后在照相馆留影 图源:南方人物周刊

杨苡与巴金的第一次碰面是在昆明,当时巴金到昆明看望萧珊(巴金的妻子),杨苡这才见到断断续续通了十几封信的神交已久的“巴先生”。“一见面之后非常窘”杨苡印象中,四川口音很重的巴金在生人面前不太会说话,甚至有些结巴,但告别之后,大家在纸上世界又开始了无拘无束的交流。

因时常受到巴金的鼓励和引导,杨苡一直将他视为自己的心灵导师。从17岁写信诉说人生苦闷开始,这段亦师亦友的关系持续了大半个世纪,在杨苡眼中,“巴金是一位坚强的探索者”。

她乘舟入海我骑马返林翻译(翻译呼啸山庄的她走了)(5)

杨苡与巴金 图源:澎湃新闻

杨苡牢记巴金的叮嘱“多读、多写”,让自己安静下来、充实起来,“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百岁的她,每天睡得很迟,“我舍不得,我的时间最好就是(晚上)10点以后,看书。”

一百年风风雨雨,杨苡在口述自传中总结自己的生命旅途:“人生值得一过。”

杨苡先生,一路走好!

编辑:左卓

实习生:秦欣然

来源:央视新闻 南方人物周刊 澎湃新闻 清华校友总会

缅怀,送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