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治愈人心的就在这山水之间(赶山走海追春风)

最能治愈人心的就在这山水之间(赶山走海追春风)(1)

来自网络 侵权删图

有人说: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见过山峦峰叠,大好河山;也见过袅袅炊烟,净抚凡人,却依然相信心底的爱。

爱人爱己更爱生活,正如《赶山走海追春风》封面的一句话: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河湖海。

《赶山走海追春风》是由杨晓升主编,雪小禅、周大新、刘醒龙等20位著名作家联手创作的散文集。书中写了文化生活、自然风光、寻访旧迹、人间温情四个专辑。文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从烟火红尘中逃脱的精灵,在辽阔的山河岁月中,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姿态:

不关风月,只观山河。

一、煮字为药,以慰尘心

“我喜欢看匠人做工。比如看木匠做家具,看银匠打首饰。站着看,蹲着看,不觉得累。……他们专注做事的时候,会有一种气息,那种气场能量很强,略微敏感一些的人都会为之感染或迷醉。”

这是胡烟《大匠之门》里的开篇。苏轼曾说,不一于汝,而二于物。心无旁骛,专注做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外界雨打风吹,我依然是我。

银匠出身的戴进、漆工出身的仇英还有木匠出身的白石老人都是擅长各类绘画的画家,他们在作者的笔下无一不是透着真和痴,他们从不委曲求全,亦不会随波逐流。

郎瑛在《戴进传》中评价戴进:“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着,业着而名远,似可与天地相始终矣。”董其昌形容仇英在画画时,两耳听不到鼓声,心里没有杂念,跟禅定差不多。而白石老人也在自己的笔墨中开悟,回归到人类最朴实的经验中。

他们是匠人精神,文人意气。工作态度认真坚持,画作朴素踏实,在生活中毫无违和感。

二、一物一景,自有风骨

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生命凋零,物是人非,总有些痕迹藏在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中,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感悟。

在王剑冰的《石问》中,我们随着作者探寻的脚步触摸到了千年前的脉络。

此文中寻访了青铜时代遗迹营口石棚。作者惊异石棚的构造,无法想象三块高出地面3米的片石竟能将一块巨大(占地约50平方米)的石棚举起,并且历经岁月无情的变迁而千年屹立不倒。

石棚巍巍而立,作者无比敬畏,而我更是万分诧异。因为作者所到之处正是我的家乡,而我对这一古迹竟全然不知。惊讶之余,赶忙查阅资料。原来营口石棚与我相距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除此外我还发现家乡的很多古迹。读过这篇《石问》,坚定了我想去寻访古迹的决心。正如作者对石棚的看法“它或许是在一处神域,怀云袖雾,经天纬地,守望着一方世界。”

生命路过总会留下痕迹,不管是几天前、几年前乃至几千年前的痕迹都会在岁月的洗礼中温润心灵,或是熨帖灵魂。

三、万物有灵,皆是缘定

《你的名字》里说:虽然我们不在一个时间点,但缘分让我们彼此相遇。

看到《香樟花落了一地》的题目,以为作者定是写与香樟树难忘的过往,读过全文,才明白作者写了一只猫咪——白鸟。全文没有过多抒情,只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白鸟的一生,读后让人情感不受控制,泪水模糊了视线,心疼起那只暖心懂事的猫咪。

何等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如儿女,如老友,如亲朋,生命中相携一路的陪伴该是多么情深!无奈总有些情深缘浅。

相伴十几年的感情还是酿造出无法抹去的甘苦,像一个很深的潭水,慢慢的泛上一些细微的水波,持续地动荡着,我像生了一场病,浑身的力气被抽走了,人软的只想躺在床上。”这是作者姚育明的感受,相信更是有此经历之人的痛楚。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当年的《传奇》能风靡一时恐怕和歌词有些联系。

我相信命运,相信缘分,更相信万物皆有灵性,事情皆有因果。

人海之中,静默之处,依然有通透灵魂

我们《赶山走海追春风》般去寻,去找,明知道浮华如梦,却不甘寂寞。其实,当我们懂得了世间万物皆值得的道理,生命就有了归处。

停下匆忙的脚步,安放好灵魂,不理世间纷扰,只观山河日月,身心将永远清澈澄明。

我是林之秋,感恩所有的相遇,愿与你细品人生,不为往事忧,只为余生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