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炒腊肉是肉好吃还是肉好吃(藜蒿炒腊肉原来是一盘)

藜蒿炒腊肉周忠应

藜蒿炒腊肉是肉好吃还是肉好吃(藜蒿炒腊肉原来是一盘)(1)

2001至2003年我在北京,每到冬春交替的时候,我会到附近的湘菜馆点一个特别喜欢的菜,这道菜叫洞庭仙草炒腊肉,我们老家称藜蒿炒腊肉,是一道具有家乡特色的美味。藜蒿是生长在洞庭湖畔的一种野草,这道菜最早是生活在洞庭湖边的渔民发明的,因其烹饪后具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慢慢传入湖南百姓的餐桌,成为湖南的一道名菜。

家乡有句俗语:“一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做柴烧。”吃藜蒿,也得看时节,立春的时候是可以吃的菜蔬,过了时节就只能当柴烧的杆子了。每每冬腊月间,住在洞庭湖周边的人们,便纷纷到湖滩上采摘嫩绿的藜蒿,我们那里叫打藜蒿。藜蒿打回家与腊肉合炒,藜蒿鲜嫩翠绿中发亮,腊肉肌红脂晶,黄绿相间,端上饭桌看看就令人垂涎欲滴了。藜蒿的香气沁人心脾,夹而食之,一股清香窜流舌尖,脆嫩味美。不过,藜蒿的香气,是独特的,如同野葱、香菜,带着强烈的辛蒜味。

藜蒿炒腊肉的做法其实很简单。采摘藜蒿取其嫩茎,去叶洗净,切成寸段备用。取肥瘦相间的腊肉,放入冷水中煮沸,捞出洗刷干净腊肉表面脏污,同时也煮去了腊肉本身多余的盐味,切成腊肉片备用。热锅冒烟,放凉油、入腊肉、快翻炒,腊肉本身已半成熟,不要久炒,出油晶透带点黄色即可。放藜蒿、快翻炒、加点盐、入点糖、淋辣椒油,关火再翻炒几下,藜蒿浅绿变成深绿即可,装盘上桌。一盘异香芬芳、口感脆嫩的藜蒿炒腊肉就炒好了。

藜蒿炒腊肉是肉好吃还是肉好吃(藜蒿炒腊肉原来是一盘)(2)

在我们岳阳,这道菜也叫老牛吃嫩草,非常的鲜明形象。腊肉最好是陈年腊肉,藜蒿则是刚从洞庭湖边打来的,非常鲜嫩。打回来的藜蒿,要马上就要炒着吃,藜蒿脱离了泥土和水,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老去,不再是嫩草。但它仿佛又蕴含了春天万物初始的精气,也洋溢着绿水的清澈。

藜蒿是野菜,属于大素,吃得过多会引起胃部的不适;腊肉是大荤,用适量的腊肉搭配着藜蒿爆炒,才能把藜蒿的个中滋味张扬到极致,尤其是那种清香,虽然有些浓烈,却能直接渗入人的五脏六腑,可以是一个“爽”字了得。

北京有很多人喜欢点这道菜,开始只是好奇它的菜名,洞庭仙草。草根的东西,让一个仙字去修饰,真让人惊叹文字的美妙。不过,要在北京吃上野生的藜蒿却有点难。因为藜蒿跟荔枝一样,不能存放太久。所以,有些人,便从洞庭湖把野生藜蒿挖回家自己养。家养的藜蒿一般粗壮一些,也脆口一些,不过还是遗传了它野生的那种独特的辛蒜味道。

老牛吃嫩草是一个褒贬不一的词语,大多用于年纪大的男人娶到了年轻的美女,含有嫉妒的味道。当然,我们的大文豪苏轼戏张先,就说得巧妙一些,说的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如果要我来给藜蒿炒腊肉命名,我会用“绿油油一片”或者是“老男人喜戴绿草帽”来形容,这样一说,似乎没有了喜感。

忽然,我似乎看见藜蒿愤然从《诗经》里抬起头来,瞪着眼来了一句:“于以采蘩,于沼于。”原来古时候藜蒿叫做“蘩”,一个大气而复杂的字眼。还是北京人有文化,这蘩一定是仙草的标配。

我已年过半百,当属老牛一头了。当然老牛确实喜欢吃藜蒿这样的嫩草,面对摆在眼前的“老牛吃嫩草”,我会舍弃其中的腊肉,将仙草一扫而光……先生,你呢?

藜蒿炒腊肉是肉好吃还是肉好吃(藜蒿炒腊肉原来是一盘)(3)

2020年2月22日写于沈阳特变之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