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什么叫爱情(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

这两天看到一条新闻觉得挺有意思,是复旦大学的教授陈果遭到了网友的抨击,说陈果老师从被万人敬仰,到被人唾弃怒骂,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说是陈果老师在一次采访里面读错了两个字,把“耄耋mào dié”两字读成了“maozhi”,这两个字非常生僻。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什么叫爱情(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1)

而很多人就抓住不放,把这个事情无限放大,说一个复旦教授不该犯这种低级错误,甚至质疑她是做假学问的,她的哲学也都变成毒鸡汤,各种攻击。陈果老师是复旦大学非常受欢迎的哲学教授,上课经常是座无虚席,一位难求,被学生称为“女神”和“酋长”,她也是很多年轻人的精神领袖。他的上课视频之前被很多学生发到网上,鼓舞和激励了很多人。但就因为这么两个生僻字念错了,就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过去所有的好,也瞬间变成了不好,从万人追捧变成了万人唾弃。

其实现在互联网不乏这样的网络暴力,为什么现在大家普遍缺乏宽容,为什么大众的舆论这么容易走入极端呢,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从众心理,思维偏见,缺乏同理心,个人社交权力的泛滥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人们通过肆意地指责和抨击别人,来获得某种虚拟的权力感,这是网络带给每个人便利和自由的同时的一个副产品。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什么叫爱情(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2)

之前我们分享过哲学家罗素《权力论》这本书,每个人都有权力欲,对权力的追求是一种欲望,它来自我们无尽的想象力,想象力才是欲望的边界。从根本上说,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个动机,或者说它都是为了满足我们某个需求或者欲望。

更具体地说,人的欲望分为两种,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生存欲望,对饮食、性和安全的欲望就属于生存的本能欲望。

第二层是,群体依恋的欲望,这其实也是一种本能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类群居生活发展而来的,表现为对群里的依恋,比如害怕孤独,害怕被拒绝、被排挤,被鼓励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家庭的依恋,对爱情向往,从众行为,都受群体依恋欲望的驱动。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什么叫爱情(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3)

第三层是,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是一种更高层级的欲望,生存欲望满足生存需求,群体依恋让我们渴望融入群体,而自我实现欲望则让我们进一步升华,脱离于群体,甚至高于群体,但是这种脱离是一种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自我实现的欲望不仅仅是渴望成就自我,或者自我价值的实现,你希望获得别人认可,获得别人的尊重,受人爱戴。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影响甚至控制他人的欲望,而这就体现在权力欲望上面,当上司对下属破口大骂,当父母对孩子河东狮吼,当你对公众人物肆意口诛笔伐的时候,你正是试图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展示一种力量,你似乎拥有一种权力的感觉,而且这种权力欲的满足会给人带来短暂的愉悦,因为你的自我实现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尽管同时也给别人带来了伤害。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什么叫爱情(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4)

今天这样滥用权力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而感恩、包容、同理心这些美德似乎越来越少,说到底,我们太多关注自己,而很少关注他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美德,而今天似乎反过来了,大家都在“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在思想家墨子的《墨子·尊义》这一篇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墨子推荐一个人到卫国做官,但是没过多久,这个人到卫国后却回来了。

墨子问他:“为什么回来呢?”

那人回答说:“卫国国君与我说话不算话。说‘给你千盆的俸禄’,实际只给了我五百盆,所以我离开了卫国。”

墨子又问:“如果给你的俸禄超过千盆,你还离开吗?”

那人答道:“不离开。”

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不是因为卫国说话不算话,而是因为俸禄太少。”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什么叫爱情(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5)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关注别人的错误,总是习惯性地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指责,而很少把注意力关注到自己,进行自我反思,而实际上对欲望的满足会加大欲望,而无法满足欲望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同理心,宽容,感恩这些基本的道德品质会平衡或者克制我们对欲望的冲动,让我们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