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

原标题:精绝古国真的存在?!一夕之间却神秘消失?原因或是...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

2022年12月3日19点,央视财经频道,《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第十场“海纳百川”——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展,隆重登场。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2)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直以来,中国始终以海纳百川的交流之道推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携手共进。这次,我们将一同走进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去往西域大漠腹地,唤醒沉睡的精绝古国;还将扬帆海上,跟随郑和七下西洋,重看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

兼收并蓄:中国古代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

第一篇章“兼收并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数千年来不断地兼容并包,求同存异,持续地与世界各地的文明交流互动,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核心特征。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3)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每一次“上新”都让世人惊叹不已,尤其是它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跨区域文明交流的印记和成果。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4)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5)

新近才从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顶尊蛇身铜人像是残缺的。但神奇的是,它的另一部分居然是35年前在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分离三千年后,两者终于完美拼合,呈现出一个“头顶尊,手撑罍(léi),双脚朝天,脚踏凤鸟”的神人铜像。人物服饰具有典型的蜀地特色,然而其采用的范铸法、上尊下罍的形制,以及朱砂彩绘的手法都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典型文化特征。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6)

同样,三号祭祀坑出土的神树纹玉琮也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融合色彩。玉琮是当时中国其他地区非常流行的礼器器型,比如甘肃的齐家文化。玉琮内壁的神树则与三星堆自身的经典图腾——青铜神树相呼应。可以说,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的重要实证。由此也侧面印证了我国“半月形文化带”的衍生和发展路径,它东起大兴安岭,沿长城一线西抵河湟,然后向西南弯折,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直至云南西北部。这条路线途经范围的生态环境、文化现象均有相似之处,体现出“农牧融合”的特点。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7)

有着“草原瑰宝”之誉的鹰顶金冠,被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匈奴王的王冠。它保存极为完整,顶部绿松石制作的雄鹰,气势不凡,精巧的工艺可以让雄鹰随着佩戴者的移动,呈现出跃跃欲飞之态,象征着匈奴王族驰骋草原的英武身姿。来自新疆小河墓地的毡帽和现代的渔夫帽十分相似,是当时风靡小河地区的“时尚单品”。它制作精良,特点是喜欢用伶鼬做装饰。不仅缀有鼬皮,帽子的前部还悬挂着鼬头,体现出当时人们崇拜动物的精神内涵。

开放包容:汉唐盛世的异域融合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8)

第二篇章是“开放包容”。各族人民在交流中,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结。这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9)

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交流之路,成就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其开端就在于西汉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的两次“破冰之旅”。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就讲述了汉武帝派张骞到大夏国,询问所获匈奴金佛名号的故事。张骞第一次出使是要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可惜没能成功。第二次出使,他带领了三百多人的超级外交团,带足了令西域各国羡慕的汉地物产,充分让西域诸国感受到了大汉的强盛和风采,由此开通了中西交流的官方通道,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商路,东西方世界从此被“丝绸之路”这条纽带连接起来。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0)

东汉长颈玻璃瓶小巧精致,展示出非凡的玻璃制造工艺,据传它来自古罗马,可能是用于装香水等贵重液体,是一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东汉的域外珍宝。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1)

出土于山东齐王陵陪葬坑的银豆,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主体的银盒装饰是外凸的花瓣造型,是典型的波斯风格。盒盖上的三个铜兽钮和下方的铜圈足,则是银盒传到中国后加上去的,使其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一箪食,一豆羹”。“豆”作为古人吃饭的常用食器,最大的特征就是高柄。所以作为舶来品的“银盒”自然是要入乡随俗,就被改造成了“豆”。精绝古国曾经辉煌灿烂,一夕之间却神秘消失,千年传说令人向往。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尼雅遗址的现身,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这里出土了大量产自内地的文字织锦。比如鸡鸣枕,山峦云气的纹饰中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八字吉语,还有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说明这里在汉晋时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学界推测,后来可能因为尼雅河的枯竭才迫使人们不得不放弃了这里。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2)

大唐盛世,交通发达,文化昌明。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堪称唐代金银器中的精品,体现出中国、粟特、印度三位一体的文化融合特征。它造型独特,是典型的粟特器皿。圆形的把手,上部有宽宽的指垫,下部多带有指鋬。口沿和底盘的连珠纹都是粟特地区的流行元素。因为手感舒适,一到中国很快就流行开来。上面的长牙兽就是摩羯,这一形象则来自印度。杯壁相间排列着四幅男子狩猎图和四幅仕女游乐图,动静结合。外国的器皿造型,细看之却又充满中国风味,尽显唐代人海纳百川、多元开放的文化特质。粟特人原是中亚地区的民族,广泛活跃于丝绸之路上,可以说有商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昭武九姓”还是官方设立的专门用于管理粟特人的“萨保”官职,都说明粟特人曾与中华文明充分交融。敦煌飞天举世闻名,它本是印度的神祇形象,历经百年逐步本土化。最早十六国时期的壁画上,飞天头带圆光,西域人长相,上身半裸,身体粗壮;到了隋代,飞天变得身体轻盈,迎风翱翔,显然受到了中原道教羽人形象的影响;等到了唐代,则完全中国化,飞天更加从容、优美;最后到了元代,则程式化特点明显,形象相对固定,特征极为明确。敦煌飞天历经四百多年四个朝代,完成了其细腻而复杂的本土化演变过程。

和而不同:宋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

最后一个篇章是“和而不同”。中华文明始终秉持着“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用和而不同的交流之道,绘制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华文明图谱。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西至非洲、东至日本,显示出一片“舳舻千里”的繁华景象。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3)

“南海I号”沉睡海底八百年,一朝出水便震惊四方。当年它就是满载着货物从泉州出发,远赴印度乃至中东地区进行海上贸易。其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大部分是南宋瓷器。其中就有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收藏的马可波罗罐极为相似的瓷罐,大多是德化窑的出品。“涨海声中万国商”,当时的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大量的外销瓷器贸易带动了泉州当地窑业的生产,宋元时期,泉州的窑址达到了70多个,其中德化窑和磁灶窑的规模最大。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4)

蒙古人远征从西方带回了制作青花瓷器的钴料,很有可能还带回了阿拉伯的工匠,这才有了元青花的异军突起。而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展开,元青花逐渐成为瓷器的主流,风靡全世界。同时,域外文化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现世仅存三件的青花无挡尊,其器型就来自西亚地区的金属器皿,还以波斯文做装饰,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明清时期,到中国来定制瓷器成了世界风潮。数千幅定制图样在欧美各国绘制完成后辗转送达中国,完成定制烧造。欧洲的贵族们,以及各类公司和社会组织,甚至军团和城市都希望将自己的徽章、族徽等图案标志,定制烧到白瓷上,打造独享的徽章瓷,以彰显身份和荣耀。这些“高定”瓷器既保留了中国瓷器传统彩绘技艺,又融入了欧洲的艺术风格和风俗人情,精致华丽,极具时代特征,被视为收藏珍品。《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图中标注了牵星方向、航道远近、有无浅滩或暗礁等信息。全图起点在南京,最远至东非沿岸,共绘制和标注了30多个国家、530多个地名,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研究资料。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5)

郑和铸铜钟,铸于他第七次远航“西洋”期间,造型厚重古朴,纹饰端庄大气,肩部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的铭文。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向世界各国传递了“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理念,是古代中国探索世界的重要一步。明成祖时期也被后世誉为“远迈汉唐”的时代。

第二赛程:八强愈战愈勇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6)

赛程接近尾声,距离决战之局仅一步之遥。八强选手每个都是底蕴深厚、身经百战。走到此时,心态就成了关键时刻的压舱石。脱口秀演员杨景雯在上期节目中还是一枝独秀的得分王,这次两轮积分赛后,她居然成了倒数第一。她直呼就是因为心态崩了,会的、不会的都答错了。然而,在第三轮的抢答赛中,她接连拿下两题,积分一举反超。那么,谁将最终被淘汰出局呢?选手的比拼已经进入白热化,敬请关注本期国宝大会选手们的精彩对决。

真正的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真的存在)(17)

本期特展由三位嘉宾坐镇,分别是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胡朝辉。

(央视财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