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就是特殊韵味(有些人看不起老戏)

一些对中国传统戏曲不了解,喝了一点洋墨水的人看不起老戏,那是他们的浅见和无知的表现。实际现在戏曲剧团,挣钱全靠演老戏,新编戏只会贴钱还不一定有人看,而老戏,那是过去一代又一代的老艺人精心打磨出来的杰作,每一出老戏都不简单,都不同凡响。

舞台上虽然有“三不计”原则,但是还有一条规矩,那就是戏理戏情要“情通理顺”。如果前后矛盾,故事讲得让人不信服,说不下去了,那么这出戏也是失败的,很多的前辈艺人,改戏实际很多情况下是改的这方面。

有人说谭鑫培是革新家,但很多时候我们看文献记载,谭鑫培在继承传统方面,那也是别人比不了的。

老戏就是特殊韵味(有些人看不起老戏)(1)

谭鑫培王瑶卿合演《南天门》

因此,越是这样的大师他越是对传统尊重,不轻易对传统胡乱下手,改的时候更加谨慎。往往他改的,都是传统中的不大合理的地方。他修改的目的也不是破坏,是使其更趋完善,实际这也是戏曲改革的一条正确的路子和方向。

不是戏曲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需要改,改也是改那些不合理不好的地方,而现在的一些所谓的戏曲人,他们是什么都改,只要他看不顺眼,不明白的,他就敢下手,这就有点让人觉得很要命了!

日前翻阅文献,看到这么一段记载。《汾河湾》这出戏,谭鑫培学的是前辈艺人王九龄。他饰演的薛仁贵,追赶柳迎春到窑门口,于是在窑洞门外,老生有一大段的唱腔,这段唱腔是描述薛仁贵与柳迎春的关系,以证实自己的。

老戏就是特殊韵味(有些人看不起老戏)(2)

电影里描述的谭梅合演《汾河湾》

可是过去的老词儿呢,唱的都是仁贵离家以后的事情,这就让人很吃惊了,离家以后的事情,柳迎春怎么会知道?既然她不知道,她又怎么能证明外头的这个男人就是她丈夫呢?

所以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戏文出现了bug,不能做到情通理顺了。

当年谭鑫培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于是他就把唱词整个改了,改成了薛仁贵离家之前与柳迎春的一些事情,这样既说得通,也讲得明了。

老戏就是特殊韵味(有些人看不起老戏)(3)

伶界大王谭鑫培

他既然能把夫妻二人的一些私事说出来,那么这绝对就可以证明窑门外的这个军人,就是她的丈夫回来了,柳迎春开门迎接也就顺理成章了。

京剧名旦史依弘曾经在一个讲座上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新编戏拿出来才几年呀,别瞧老戏故事重复,但打磨了上百年,越修缮越完善,它怎么能不好呢?”

她这实际也说了一个关键点。那么包括这出《汾河湾》,很多的情节,就是在艺人与艺人之间的这些互动交流;以及演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剧情剧理;唱腔唱词更趋完善优美,观众更加爱看,因此,老戏其实就像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一样,越打磨越修缮越光彩照人!

老戏就是特殊韵味(有些人看不起老戏)(4)

名旦史依弘

这出老戏中的这个情节,虽然短暂,但完善起来并不简单,薛仁贵在窑外抒情,窑里的青衣该怎么样呢?这就牵扯到中西表演的不同处理方式问题了。

薛仁贵在窑外大唱特唱自己的过往,柳迎春在窑里听着,也有所触动。那么当年齐如山从西洋留学回来以后,看了戏认为这不符合情理,于是写信给梅兰芳,说丈夫在外头说,你在屋里难道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老戏就是特殊韵味(有些人看不起老戏)(5)

电影里谭梅合作《汾河湾》的桥段

于是梅兰芳就加了很多的身段,一会儿皱眉,一会儿擦泪,一会儿凝神,一会儿翻袖子戳戳点点。台底下彩声四起!他还洋洋得意呢,结果对面的老谭不乐意了。因为这违反了梨园行在演戏上的另一个规则:那就是别人在表演演唱的时候,如果没有剧情上的安排,其他人是不允许你加戏的,你动静太大就是“搅和”在“刨”人家,是看你还是看他?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样即让表演者分神,也让台下观众觉得乱,国戏的这一点,和西方戏剧的那些表演规则,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事无巨细都在忙乎,但是中国舞台它是有轻重的,不是说台上的所有的人都是重点,重点是角儿,或者是重点表演的那个人,而不是其他人,没到该表演的地方,其他人最好不要折腾,这也是中国戏与西方戏剧的重大区别之一吧。

老戏就是特殊韵味(有些人看不起老戏)(6)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荷露团珠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