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告诉我们真实的意义(罗生门其实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

罗生门告诉我们真实的意义(罗生门其实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1)

小说《罗生门》

故事梗概

罗生门,其实是位于日本京都中央大道朱雀路南端的一个城门。小说《罗生门》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故事。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候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罗生门告诉我们真实的意义(罗生门其实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2)

“鬼才”芥川龙之介

创作背景

芥川龙之介的创作生涯是在大正五年(1916年)前后,资本主义高速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这是一个天灾人祸横行的乱世,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人与人之间也相互疏远,看不到任何人性的真诚,丢弃的女尸生前“吃”官兵,老妪“吃”女尸,家奴“吃”老妪,人人都在“吃人”,人人又都在被“吃”。 当时的芥川爱上了吉田弥生,但遭到了养父母和最疼爱他的伯母的反对,致使他的恋爱无疾而终,吉田弥生最后嫁给了别人。芥川为此很苦恼。一方面他感到家人在所谓好意掩盖下的自私,另一方面他在这个过程中也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在这种悲观厌世的情绪之下,芥川创作了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的《罗生门》。

《罗生门》中,芥川龙之介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堕落的全过程,由善变恶,并显示了在利己主义面前人们的价值观的脆弱。广义上说,人类的恶行大部分都可以说成为以什么理由为基础的利己主义。龙之介通过短篇小说的形式,给读者带来了生动的利己主义者,这也是《罗生门》成为他的代表作被世人关注的原因之一。

罗生门告诉我们真实的意义(罗生门其实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3)

罗生门

罗生门的寓意

罗生门用来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后来演化成事实真相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同时又都难以拿出第三方公证有力的证据,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

罗生门告诉我们真实的意义(罗生门其实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4)

电影《罗生门》海报

1950年,黑泽明执导悬疑电影《罗生门》。不过,该片并不是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而是他的另一篇短篇小说《竹林中》。

罗生门告诉我们真实的意义(罗生门其实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5)

小说《竹林中》

《竹林中》讲述了一个武士带着妻子在前往若狭的途中遭遇大盗多襄丸,武士被缚,武士之妻被大盗凌辱。小说共有七段文字,分别是案件的证人樵夫、行脚僧、捕快、老妪和案件的关键人物大盗多襄丸在公堂上的供词,加上妻子在清水寺忏悔时对案件的描述以及被杀的武士借巫女之口对案件的描述,共同组成了该小说。奇怪的是武士说自己是自杀,而多襄丸和妻子又各自承认自己杀了武士,单独来看,他们的话都可以自圆其说,然而又相互矛盾。很显然,故事中的人物是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这也就是“罗生门”的寓意。

罗生门告诉我们真实的意义(罗生门其实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6)

电影《罗生门》剧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