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典故及传统 方志四川重阳特辑
重阳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之名来源于《易经》。《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古人认为,“九”是象征吉祥长久的“至数”,两九相重,即是至数相遇,故 将此日视为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吉日。
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的起源
壹
丰收祭祀
《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其时已有在农作物丰收时祭祀的活动。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贰
祭祀“大火”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而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人们在这个时节举行祭祀仪式来为之送行。
对应着“大火”的出与没,古人将重阳节与上巳节或寒食节、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秋与春的大节。《西京杂记》说:“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若说上巳是迎春的“踏青”,重阳便是“辞青”。“辞青”这一番秋寒新至时的游赏,是具有仪式意义的,之后人们便将蛰居过冬、以保平安。
重阳节的传说
民国《合江县志·礼俗》篇载:“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士人或登高山赋诗、饮酒,效桓景避炎。”
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也。”(“此可以代也”意为“这些牲畜代你们全家受灾了”)
《续齐谐记》是一部志怪书,作者自己也未将之视作史实。然桓景避灾的故事却流传甚远。自东汉后,九月初九躲避疾病灾祸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古时重阳节蜀地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蜀地与其他各地殊无大异。今从四川历代旧志中搜寻梳理重阳习俗,以供参考。
登高
清嘉庆《纳溪县志》:“重阳登高”;清同治《重修成都府志》:“九月九日……士大夫间有登高者。”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文人有登高赋诗的传统。民国《合江县志》:“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士人或登高山赋诗、饮酒”;民国《宣汉县志》:“九月,亦曰菊月或朽月,初九日曰重阳节,士人间有絜(jié)榼(kē)携酒登高赋诗者”。清光绪《江油县志》:“重九日,文人辄携酒肴登山浮白拈韵分题,极一日乐。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又如杜牧《九月齐山登高》:
戴茱萸簪菊花
清同治《大邑县志》:“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佩茱萸……”此俗在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清同治《隆昌县志》:“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佩绛囊,簪菊花……” 除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如此 ,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赏菊、喝菊花酒
清乾隆《雅州府志》:“九日为重九,亦曰重阳,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清嘉庆《纳溪县志》:“重阳……酌菊酒”。清同治《嘉定府志》:“重阳饮黄花酒、佩茱萸以登高”。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据传,此俗起源于晋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蜀中有些地方还饮茱萸酒。如清同治《隆昌县志》:“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佩绛囊,簪菊花,登高,饮茱萸酒”。
酿重阳酒
除喝菊花酒或茱萸酒外,古时蜀人也在重阳日酿酒。 民国《合江县志》:“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俗间酿酒”;清同治《重修成都府志》:“九月九日,人家酿酒谓之重阳酒。”但是这重阳酒,一般是头年重阳酿了次年重阳再喝。如清光绪《江油县志》:“重九日,……田家于是日酿酒,曰重阳酒,隔年宴客以为美。” 南溪县古有以糯米酿酒的习俗。清同治《南溪县志》:“九月九日为重阳……各以糯米酿酒,备来岁需,谓之重阳酒。有俗语:“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吃重阳糕
清嘉庆《纳溪县志》:“重阳登高、啖花糕、酌菊酒”。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其他习俗
重阳节,旧时蜀地还有些其他习俗。如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隆昌县重阳节有行婚礼的人家,要赠送枣糕,造重阳酒,采菊花置于酒器中。清同治《隆昌县志》:“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婚媾家餽(kuì)枣糕、造重阳酒,采菊置酒甕(wèng)中。
佳节又重阳!
谨以此文祝愿全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昨日 在 “封面新闻”并 同步在 今日(10月17日)《华西都市报》第11版发表。
2018年10月16日“封面新闻”刊发本文截图
2018年10月17日《华西都市报》第11版整版发表本文截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朱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情信息工作处)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 “方志四川”微信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ID:scsdfz。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