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丑表演甩帽子(靖丰剧团演丑角一炮走红)

豫剧名丑表演甩帽子(靖丰剧团演丑角一炮走红)(1)

展学昌先生作为靖远,乃至大西北公认的秦腔艺坛权威、大腕儿和亲历者、见证者,直接提供了一系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关振中 靖丰剧团演丑角一炮走红

——《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15)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武永宝

按语:2023年1月30日凌晨4时,闻名大西北的一代秦腔巨匠,须生泰斗麻子红(郗德育)的三代嫡传弟子,展学昌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3岁……展学昌先生系当下靖远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家。一时,文星陨落,乌兰含悲,黄河呜咽……为了纪念展学昌先生,并表示深切哀悼之情,兹,笔者特意推出、刊发此文。本篇靖远秦腔史话的故事,系展学昌先生生前讲述……

笔者《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一书专著,系统地、多角度地记述了秦腔艺术在靖远发展、演绎的历史脉络和轨迹,其中留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独家资料,乃是贡献于地方和秦腔史的一份文化大餐。可谓传世有期,意义非凡!展学昌先生作为靖远,乃至大西北公认的秦腔艺坛权威、大腕儿和亲历者、见证者,他曾给笔者直接提供了一系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东西在本书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关振中的故事,是其一也……显然,展学昌先生对于这部专著的问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他是有一份功劳在其中的。

昨日,电话里犹自频频交流、畅谈。不意,今兹,先生竟遽然作古仙游……震悼之余,又有些遗憾。因为,还有几个环节的资料,尚未曾从先生那里讨教、得到。在这里,作为晚辈,且同为文化人的笔者,只能默然恭祝先生:一路走好!安息吧。您的功绩,以及文化贡献,将彪炳史册。为后人所铭记!

豫剧名丑表演甩帽子(靖丰剧团演丑角一炮走红)(2)

青年时代的展学昌。1957年,展学昌刚进入靖丰剧团做学员,留下了这张照片。当时,他师从剧团副团长寇世英、团长王华民、大牌艺人黄致中等师傅学艺。几位老师见他是个好苗子,争相给他教戏、传艺。其中,受教最多者,当属王华民和黄致中。展学昌与二位老师,师生感情非常深厚。黄致中号称麻子红第二,系最正统的麻子红的嫡传弟子。展学昌因师承黄致中,故,他便成为正统的麻子红的三代传人……如今,展学昌先生辞世,这个世界上,麻子红的最后一个三代传人走了……从此,世上再无麻子红的嫡传弟子……一切归于历史的尘埃。(图片系展学昌、李忠提供)

豫剧名丑表演甩帽子(靖丰剧团演丑角一炮走红)(3)

展学昌先生秦腔剧照。(图片系展学昌提供)

豫剧名丑表演甩帽子(靖丰剧团演丑角一炮走红)(4)

1960年2月11日,靖远县秦剧团全体职员欢送原剧团教导员李树秀调动工作合影留念。图中有61人之多,队伍庞大。合影中除几位县领导外,50多人皆为剧团成员。组成部分有:演员;乐队;后勤;会计出纳;学员;大衣箱等。图中有圆圈标志者为:李树秀。据展学昌先生指认,李树秀左手依次为:黄致中、朱训俗、寇世英、王靖民、雒其俊等。团长王华民,为李树秀右数第四人。名丑角关振中,也在这张图片中。(图片系李艳艳提供。李树秀,李艳艳之祖父)

关振中,陕西长安人。原靖远县“靖丰剧团”的骨干演员。

1.慕名前来,要求加盟剧团。关振中早年在陕西、宁夏一带唱戏。后来,好像加入了宁夏中宁县秦剧团。1958年,他辞去宁夏中宁剧团的工作,来到靖远,要求加盟靖丰剧团。当时,靖丰剧团在西北产生较大影响,关振中系慕名而来。关振中那时还不算名角,故,不能被立即吸收进剧团。中间尚有一个考察、审视的过程。当时,可以说是剧团的编外人员,临时工。当然,加盟官办的靖丰剧团,绝非易事。

2.演旦角戏,表现平庸。当时,剧团里极缺旦角。旧社会,旦角几乎清一色由男生扮演。坤旦(女生扮演)极其稀罕。新社会,坤旦渐多。然,尚未普遍。有时候,旦角依然须由男生扮演。关振中初来靖丰剧团时,按照他的特长,被剧团的领导李树秀、王华民安排主演旦角戏。文武旦角,都演……然,其表现平平,乏善可陈。剧团上下都不看重他。据展学昌先生回忆,自己当时唱小生,还曾与关振中配戏。如《游西湖》等等。关振中饰演过李慧娘等旦角,表演一般般,无特色。糜滩人万夫武(1933年生)先生也回忆说,靖丰剧团曾在糜滩下乡演出,他亲自观看过关振中饰演的旦角戏……正因如此,剧团不准备接纳他,准备适当时候,将他辞退。为此,关振中饱受屈辱,比较郁闷。

3.演丑角,一炮走红。后来,机会来了。某次,剧团演出《三休樊梨花》一戏,因剧中饰演“红绍”薛东辽的丑角演员得急症,缺席。戏报于白天,早就贴出去了。此刻,临阵缺席,戏无法开演。这可急坏了剧团的领导。万不得已,只能临时换戏了。不过,这是很犯忌的事儿……此际,关振中站出来说:这戏我练过,能演。团长,就由我来顶替吧……王华民迟疑不决,副团长寇世英也说:你真练过?真会演丑角?

大家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关振中先是演旦角,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演好这一行就不错了。能兼演多种角色,那就是全才。再说,丑角与旦角,戏路相差甚远……关振中真能行吗?

关振中见此,急了,说:时间快到了,就给我这次机会吧。演砸了,我就卷铺盖立马走人。让观众骂我一人好了,不连累剧团……

李树秀最后拍板,说:好,那就由你来演吧。

关振中得令,未化妆,遂在出场口简单一个亮相,做出一个夸张的丑角动作,台下观众即被逗乐,响起一片掌声……化妆后,出场正式演出,其演技超群,发挥得极好。可谓丑态百出……观众遂被征服。关振中这场演出,竟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发现,原来,关振中是一位被埋没了的丑角大匠人。至此,终于脱颖而出。剧团领导见此,当即表态要接受他为剧团的正式演员。

4.耍脾气,连夜走人。演出结束后,关振中却负气出走了,不知所踪……人们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半夜里,人们在汽车站找到了他。大家叫他回去,关振中却说,靖丰剧团把我不当人,瞧不起我。我在这里受气受够了,实在待不下去了。我到哪里都能唱戏,何必要待在这里。我还是到别的剧团去唱戏吧……人们好说歹说,才将他拉回来。显然,关振中心里憋着委屈,这次爆发了。

自此,人们方才见识了关振中的潜能,他也被立即吸收为剧团的正式演员。在剧团里,他专演各种丑角。不再演旦角戏了。久之,在靖远城乡有了广泛的知名度,人气爆棚,遂奠定了自己在剧团的地位。另据时年90岁的李德茂老师回忆说,关振中原来在剧团系临时演员,工资是30几元,至此,被吸收成正式演员,工资加了10元。当年的40几元工资,属于中上水平。待遇不错。从此,他安心在剧团唱戏,成为骨干演员。

5.新疆归来心切,车祸亡故。1962年,靖远县秦剧团(原靖丰剧团)按国家政策,予以撤销。50多个演职人员被遣散,四散而去……关振中,当时与新疆石河子农六师剧团取得联系,经人引荐,遂加盟该剧团唱戏。靖远县秦剧团的另一位大牌演员岳文俊,当时去了新疆焉耆剧团,这二人算是走得最远的两个。其余人员,大多散布在甘肃、宁夏、青海各地……

1979年,靖远县秦剧团恢复成立,鉴于团里没有好的丑角演员,靖远县领导批准,准予关振中归队,将其调回靖远县秦剧团继续唱戏。关振中闻讯,有些兴高采烈,兴奋啊……他在石河子已经待了18年了,靖远是他的第二故乡,能重新回到靖远唱戏,是他的一个梦想。关振中拿到调令,遂急忙办妥相关的调动手续,准备立即返回靖远。可谓回家心切。当时,关振中借用兵团的拖拉机搬家,结果,竟出现车祸,拖拉机翻滚,关振中罹难……一代名丑角,竟殒命口外,客死他乡……

展学昌评价:关振中,是一位优秀的秦腔演员。

2022年8月23日辑录整理于平川

2023年1月30日再稿于平川陋斋

展学昌先生简介

展学昌,2023年1月30日去世,享年83岁,甘肃靖远县东湾红柳村人。1956年14岁考入靖丰剧团学艺,师承“麻子红”高徒黄致中、寇世英、曹福成、周正俗、王化明等秦腔名老艺人。他功底扎实、文武兼备、戏路宽广,以演悲剧见长;他嗓音苍劲有力、行腔展拓、气氛热烈;表演潇洒大方,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正宗郗派第三代传人。除了表演,他还具有较高的导演水平,曾担任过甘肃景泰县秦剧团团长,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秦腔演员。展先生不光在秦腔艺术上有独到造诣,在书法方面也颇有成就,是甘肃著名书法家之一,尤其在靖远、景泰、皋兰县域,妇孺皆知。其戏好、人好、很有人缘。

豫剧名丑表演甩帽子(靖丰剧团演丑角一炮走红)(5)

作者简介

武永宝,1963年生,甘肃靖远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财会学校教书5年。后,调回甘肃白银工作,曾长期从事白银市平川区的基层档案、宣传、文化、文联等工作。分别担任各部门的负责人。曾连续四届任甘肃省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网络长篇小说《独石记》,在起点中文网推出。长篇小说《黄河远上》,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中篇小说《虎豹口》、《西部国风》等,发表于《飞天》、《大家》等杂志。创作取向以反映西部黄河文化、黄河人生为主。其中,中篇小说《虎豹口》为其巅峰代表作,曾被某中国作协会员、某地作协主席抄袭重复发表于《红岩》杂志1998年6期,以及收录进其2005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无羽之鸟》。反映黄河筏子客生存状态的中篇小说《西部国风》,获甘肃省第二届黄河文学奖、白银市凤凰文艺奖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北京等方面有关文化公司曾多次筹划将《西部国风》拍成影视剧……同时,由作者授权,该公司将《西部国风》的名称作为知名文化商标,2018年5月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成功。之后,在这一栏目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总之,《黄河远上》、《虎豹口》、《西部国风》被媒体誉为西部黄河文化三部曲。近年,作者创作了二三百万字的西部黄河文化题材的散文、随笔,以及纪实文学等。其中,已完稿的50万字的笔记小说《独石方域搜奇记》、30万字的《1958~1961靖远人走洮河纪事》、15万字的《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三部专著,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豫剧名丑表演甩帽子(靖丰剧团演丑角一炮走红)(6)

作者2005年秋,时任平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白银市作协副主席,参与考察长三角经济带活动时留影于南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