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pr间期综合症严重不(干货短PR间期综合征)

短pr间期综合症严重不(干货短PR间期综合征)(1)

1938年,Clerc首次报告了一组心电图表现为短PR间期和正常QRS波群的心悸患者。1952年,Lown、Ganong 和Levine进一步回顾分析了13500份心电图,其中短PR间期者有200例,大部分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有心悸症状者高达l 7%,明显高于PR间期正常组的0.5%。这种综合征被命名为LGL综合征,亦称短PR间期综合征。

一 定义及分类

心电图上PR间期<120 ms,QRS时限及形态正常,无继发ST-T改变,称为短PR综合征,常伴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内心房起搏时(S1S1法),短PR综合征的房室传导一般呈三种形式。I型,类似正常房室结对心房起搏的反应,但起始的AH间期和延长的幅度较小;II型,起始AH间期逐渐轻度增加,最后AH间期有跳跃(>60 ms);III型,随心房起搏频率增加,AH间期没有增加或增加很少。

机制

(1)存在特殊旁道,如James所描述的詹姆斯束,为后结间束末部的旁道纤维,心房侧连接着后结间束,远端与房室结的下1/3连接,或直接与希氏束相连,心房激动绕过大部分或整个房室结。

(2)加速的房室结传导(EAVNC)。EAVNC是一种电生理现象,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项:窦性心律时AH间期<60 ms;心房起搏频率≥200次/分时,仍为l:l房室传导;心房起撙频率增加≥200次/分时,AH间期延长幅度<100 ms。短PR综台征患者大约30%~58%有EAVNC,而EAVNC患者不一定有短PR间期。

(3)房室结解剖结构短小,通过房室结的时间缩短。

(4)上述因素合并存在。

三 潜在风险

由于短PR综合征患者的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房室结功能不应期均较短,说明房室前传能力强,传导速度快,当伴发房扑、房颤时,可导致极快的心室率,甚至还可导致室速或室颤,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这也许是该类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

四 临床意义

PR间期缩短、无阵发性室上速临床表现者,并无特殊意义。

短PR综合征患者所致的室上速有两种类型,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这是由这些患者的房室结解剖结构及其心内电生理特点决定的;少数患者也可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有部分患者合并隐匿性左侧房室旁道。

对未明原因的短PR间期者,可称为短PR间期心电图改变,不应诊断为短PR综台征。

治疗

此类患者易发生室上速。患者如果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可不必治疗。

如果患者并发有室上速,则按室上速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不稳定者,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终止室上速。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先刺激迷走神经,如颈动脉窦按摩,如无效,则静脉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用美托洛尔、三磷酸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发作频繁者,建议行导管消融治疗。

如果患者并发房颤、房扑及快速心室率,影响血流动力学,出现循环功能障碍、心功能衰竭、心绞痛等,则需要紧急行直流电复律治疗。如果反复出现心动过速,建议行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介绍

短pr间期综合症严重不(干货短PR间期综合征)(2)

林明宽,三亚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一年。目前担任《心血管病学进展》、《广东医学》、《实用心电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国医药导报》审稿专家。担任海南省绿色电生理联盟常委,海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 张若松, 程佩萱. 短PR间期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特点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 31(3): 315-317.

2. 张家友, 廖德宁, 赵学等. 短PR综合征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心脏杂志2008, 20(3): 258.

3. 孙瑞龙. 短PR间期综合征的当今评价. 临床心电学杂志1997.

4. 林文华, 王志坚, 刘菁晶等. 房室递减传导的短PR综合征一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 20 (6): 554-555.

5. 覃绍明, 邓金龙, 林英忠等. 短PR间期综合征患者的食管电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陕西医学杂志2006, 35(12): 1613-1614.

6. 张书富, 郑鹏翔, 华尔铨等. 短PR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研究. 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 8(1): 72-73.

7. 罗莹, 黄启华, 蔡力等. 心电图短P-R间期的电生理研究2006, 15(1):16.

短pr间期综合症严重不(干货短PR间期综合征)(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