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陈凯歌的无极(让陈凯歌急了的无极)
李诚儒一批《无极》,陈凯歌就炸毛了。
当年的柳岩也不过就是在陈凯歌面前提了下《无极》,陈凯歌也立刻愤怒了。
为啥《无极》是陈凯歌的痛点,不能说的秘密。因为《无极》之于陈凯歌,之于第五代导演,是一个永远的痛。
陈凯歌这个人,其实无论看他点评还是导戏,或者你看过他的书和电影,你就会发现这个人,有点东西,而且不止是有点东西,是相当有东西。甚至跟他不睦的前妻洪晃在电影《无穷动》中疑似吐槽陈凯歌,也能看出来,陈导的知识面是非常广博的。
自从《无极》之后,陈凯歌遭到很多质疑,甚至有无聊之辈,说《霸王别姬》,至今中国电影的最高峰,也不是陈凯歌导演的,而是主要是他父亲,陈怀皑老先生的作品,因为当初陈老担任《霸王别姬》的艺术指导,压制了儿子的表现欲,才有了这个巅峰之作。
这么说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傻逼,这些人既不懂电影,也不懂商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的作品,是有延续性的。我正好比较喜欢老电影和戏剧,尤其很喜欢陈怀皑先生,他的电影,受戏曲影响很深,大部分电影,都是戏曲电影,有人一听到这个就来劲了,一拍大腿,对啊,《霸王别姬》就是讲京剧的啊。
我们说陈老先生的风格,拿不是戏曲电影的《双雄会》来说,故事是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中的一段,玄妙点说,有一股莽苍苍的英雄气,比较粗犷豪放,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人物比较纸片,高大全,故事也比较简单,这就是戏曲的特点,因为戏曲最早是在舞台上,能表现的东西有限,人物形象必须鲜明突出,当然这种鲜明另一面就是人物通常没有那么多手法去表现侧面。
而《霸王别姬》这个电影,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它要表达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还有庙堂和江湖的隐秘联系,其中内容的厚重,不是陈老先生能拍出来的,我不是说陈怀皑老先生不会灵魂开窍,到了晚年,忽然神来之笔,拍了一部这个电影,不是说完全没有这种可能,而是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至于《霸王别姬》的这种风格,其实恰好是陈凯歌的最爱,你看洪晃的评价就知道,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既深,又不缺乏西方文艺理论的熏陶,或者我们可以不客气地说,能驾驭这种风格,还能塞进去自己很多东西的,华人导演中,只有陈凯歌一人。
这种既有民族戏曲情怀又有点西方戏剧洋气的风格,是陈凯歌独有的,现在提到陈凯歌,很多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过于自我感动,其实这就是陈凯歌的风格,准确地说法叫悲悯,他的作品里,有对人类刻骨铭心的同情。
在陈凯歌之前的《黄土地》、《大阅兵》都有体现,而在他之后的《荆轲刺秦王》中也留有余韵,所以《霸王别姬》如果是任何真的是任何一个人代导的话,都可以说是横空出世,唯独对陈凯歌而言,是水到渠成,有清晰的脉络,带有他个人鲜明的特色。
《霸王别姬》毫无疑问,就是陈凯歌的作品,这是不容抹煞的,陈导也是最会拍这种史诗片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内地导演中唯一一个能拍这种史诗片的人,这种文化储备和人文关怀的视野,都是其他导演不具备的,说他是内地唯一的大师也不为过,其他张艺谋、冯小刚、姜文都比陈导要差一大截。
那么这些又跟《无极》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必须要提另一位华人电影大师李安了。时间到了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横空出世,一下子在奥斯卡斩获了包括最佳外语片奖的4项大奖,这些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们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以前,华人电影再牛,也都是在港台和中国这些华语圈的电影节玩,了不起的去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拿个奖就够吹一辈子牛了,但是无论戛纳也好,威尼斯也好,其实都是艺术电影,而只有拿到奥斯卡小金人,才是商业和艺术的双成功。
在之前,华语电影,从来没有被奥斯卡小金人垂青过,所以,过去艺术是艺术,商业是商业,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李安的出现,等于告诉了第五代导演们一个可能,华语电影可以在商业上成功。
只有拿到奥斯卡小金人,才算真正出圈。
于是,第五代导演们纷纷开始摩拳擦掌,冲击小金人,最先下手的是最会抓题材的张艺谋,2003年张艺谋凭借一部《英雄》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差一点」拿到小金奖。国内的电影导演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嗨,原来好莱坞好这个,早说嘛,费那事干啥。于是陈凯歌和冯小刚也行动了,陈凯歌的就是他永远不想再提的《无极》,冯小刚的就是《夜宴》。
《卧虎藏龙》和《英雄》让中国的导演误以为,古装史诗是好莱坞最爱,《无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
刚才升值君说过了,陈凯歌是最擅长史诗片的,如果说只有一个人能拍好这种中国史诗电影,那么无疑,就是陈凯歌。他与冯小刚和张艺谋不一样,冯小刚是拍平民喜剧成功的,之前并没有驾驭过类似的类型。
所以,陈凯歌从一开始,就是志在必得。演员阵容上,汇聚了中日韩三国的最优秀的演员,这意思简直就是,你就算不给我们面子,也得给东亚一个面子吧。还有一点能看出来《无极》的野心,刚才说了,《卧虎藏龙》当年斩获了四项大奖,最佳外语片奖之外,还有最佳艺术指导叶锦添,最佳原创配乐谭盾,《无极》的美术设计,是叶锦添,冯小刚的《夜宴》,美术设计是叶锦添,原创音乐是谭盾。
你说这可不就是巧了吗?两位导演的野心,可以说是司马昭碰见了司马昭,昭然若揭。
而且,从题材上,就能看出来陈凯歌野心很大,《无极》的原著是郭敬明,但是这不重要,剧本已经进行了魔改,最后的剧情被网友一通吐槽,尤其是当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创了中国短视频吐槽的先河,火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升值君觉得,这个吐槽确实有点损,而且陈凯歌确实有点冤枉。因为刚才说了,剧本进行了魔改,虽然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宣布,自己是唯一一个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双料宝宝,陈凯歌和尔冬升面对这种跳梁小丑依然保持姨母笑也没有把他踹到桌子底下去,但是陈凯歌本人就是很好的编剧,只不过他这种大导演,权限太大,改剧本很正常,也不屑于再把名字挂编剧那一栏。
《无极》这电影的真正原著,是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升值君初中时代就手抄过莎翁的悲剧集,可以说,陈凯歌在这里完整的致敬了莎士比亚。陈红演的满神就是三女巫,光明大将军就是麦克白本白,其他所有人,也都是一个麦克白,陈凯歌在这里,说的是命运对自己的嘲弄,每个人都被命运驱使,得到了自己自以为想要的,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应该说,能够把郭敬明改编成莎士比亚,把《无极》改编成《麦克白》,你可以想像,陈导的付出还是很大的,这是何等的精神,这是粪里淘金的精神啊,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来一点:
为了奥斯卡小金人,陈凯歌导演,他拼了。
因为相比另两位冲金选手,他付出太大了,张艺谋我们不说,拍了个不伦不类的《英雄》,全部功夫用在了配色上,剧情还是很简单的,至于冯小刚,直接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搬到了五代十国,就去冲金了。
等等,怎么又是莎士比亚?这不是巧了吗!
升值君觉得,当年的两位大导演一定是琢磨过,张艺谋到底差哪儿了?为啥只能拿个提名不能像李安一样满载而归?俩大导应该是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文化上。
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人,谁?黑泽明。
历史上,除了李安,还有一个人在奥斯卡成功过,这就是黑泽明。黑泽明成就最高的电影就是《乱》,《乱》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把莎士比亚的悲剧背景放到了日本战国时代。
黑泽明密码=莎士比亚悲剧 日本古风背景;
李安密码=中国古风背景 武打动作;
张艺谋不成功密码=中国古风背景 武打。
推理得出,奥斯卡密码=黑泽明 李安-张艺谋=莎士比亚悲剧 中国(或任一文化)古风背景。
这时候,两位大导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数学智慧传承。
于是,没有文化的冯小刚就直接选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出名的《哈姆雷特》,还把谭盾、叶锦添、章子怡一起打包了,总之,李安有的,老子要有,李安没有的,老子也要有。
有文化的陈凯歌就苦了很多,选了更冷门一点的《麦克白》,当然也费了更多心力修改。
结果市场证明,第五代导演的这一番努力,纯粹是瞎琢磨,商业电影也不是小学二年级代数,最后的结果,无论是商业和艺术上,第五代导演集体失败。
尤其是《无极》的失败,更说明这一点,还是那句话,陈凯歌是最有希望成功的,至于冯小刚,本来就擅长喜剧,回去拍商业片还是驾轻就熟,张艺谋大不了继续研究自己的配色。
陈凯歌,则有点尴尬,他等于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失败了,而且由于网络的恶搞成为了一个笑柄,但他其实是最无辜的,当时三大导演的作品,反而水平最高的还是《无极》,故事内核最好的也是《无极》,也是最具有作者色彩的。
换言之,那俩有点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嫌疑,陈导,还是走心的,因为走心,所以伤得最重的,而且《无极》的失败,也其实是在提醒陈凯歌,那种悲悯的人文关怀,很多观众理解不了,这也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在商业上是必然失败的,这就代表,如果还想拍自己喜爱的题材,就必然会面对商业的失败,想当然地嫁接好莱坞大片的商业路线 本土艺术风格,就想获得艺术票房双丰收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陈凯歌的拧巴之处。
中国的商业电影,要等到更没有历史包袱,更熟悉商业套路的宁浩们的出现,才开始出现真正不拧巴,完成度比较高的商业电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