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叛父母的原因(恶毒母亲连生12个畸形儿)

她用这个可怕的器械把小家伙在胎里勒成了残废。她压迫他,毁伤他的形体,使他变成了一个怪胎。

——莫泊桑《怪胎之母》

莫泊桑33岁时,写了一篇奇作,名叫《怪胎之母》。

乍一看小说名,引人好奇;读罢后,却令人绝望。

故事里的母亲年轻时做错事,有了身孕。为了不被人发觉,她用褡裢勒紧腰身,肚子越大,她勒得越紧。10个月后,孩子依旧出生了,但极度畸形。偶然间,她得知畸形儿可以赚钱,于是堕入罪恶之渊,并愈陷愈深。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过: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我们总以为,一个生命的诞生,伴随的是母亲无私的关爱和长期的陪伴,情感上相互倚赖。殊不知,很多人穿着为人父母的衣裳,实则视孩子如商品,进行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成年人的罪恶,就是用无助的孩子去牟利。这不仅剥夺了孩子健康生活的权利,更给自己永久地套上了人性的枷锁。

生而为人,善爱孩子,是一种责任,一种良知。

孩子反叛父母的原因(恶毒母亲连生12个畸形儿)(1)

01、一个母亲用她的恶毒,剥夺了12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权利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经说过一句话: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实在太可怕了。

《怪胎之母》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魔鬼。

年轻时,她漂亮又能干。因为家里穷,她在一个农庄里当雇工,起早摸黑,干得比男人还卖力。周围人对她的印象只有一个:无可挑剔。

因此,大家忽视了她是个女人,情窦初开,渴望禁果的味道。

在一个炎热难耐的晚上,她忍着一身汗味,和一个长工躲在麦田里,偷尝了禁果。如果没有意外,这场“野外之旅”对谁都是一场享受,但恰恰意外发生了。

女人怀孕了。

她感到非常不幸,又羞又怕,发誓一定要把这件事遮掩过去。她用木片和绳子编了一个紧身褡,整天箍在腰上,勒到别人看不出异样为止。

孩子反叛父母的原因(恶毒母亲连生12个畸形儿)(2)

女人咬着牙,坚强得让人不寒而栗。随着肚子慢慢涨大,箍带越紧,疼痛越重,但她依旧强忍着,每天面带微笑地起早摸黑,下地干活。

10个月后,她躲在田野里艰难生产。周围的庄稼人瞥见了,纷纷围上来,看见从她的身体里钻出来一个奇怪的东西:头尖眼突,四肢和身体缠在一起,像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芽儿。

大家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便把女人叫做“魔鬼”,把婴儿叫做“怪物”。

对于女人来说,不幸才刚刚开始。

很快,她被东家撵走,收入断了,还要养个畸形儿,时时遭人嘲弄唾弃。为了生存,她干起了妓女的行当;为了尊严,她很想掐死自己的孩子。

但她忽视了一个事实,这一切都是自己造的罪孽,与孩子无关。当一个人丧失良知时,责任都归咎于他人,对于他们自己,极度爱护。

孩子反叛父母的原因(恶毒母亲连生12个畸形儿)(3)

当然,她的罪孽远远不止这些。

偶然间,几个跑江湖耍怪的人路过,嗅到了商机,于是高价带走了她的怪孩子,送进了马戏团里。

女人也看到了商机。她利用工作之便,故意让自己多怀孕,再重复当年的操作。

她这一生,就是12个。

除了其中一个夭折了,其他的都被马戏团带走了;通过这些孩子,她每年可以纯收入6000法郎。

女人在罪恶铺就的道路上,成了富婆,住着精致的房子,穿着华丽的衣裳;但从她身体里爬出来的12个孩子,不仅失去了健康成长或生的权利,还要在人世间因身体畸形成为舞台以及生活中的小丑,供人取乐,毫无尊严可言。

成人的世界里,从来都不缺自私与恶毒。一旦尝到甜果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哪怕冒着生命的危险。只是,这种愚蠢的行为,虽带来了财富的享受,也带来了人性的泯灭。

我们不得不深思,这场悲剧的源头,除了母亲的恶毒外,她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孩子反叛父母的原因(恶毒母亲连生12个畸形儿)(4)

02、畸形儿童在马戏团大受喜爱,揭开道德沦丧背后的生存环境

起初,女人只能靠出卖肉体,养活自己和畸形的孩子。此时,生活很艰难,但母子之间尚有一丝抚养的情感存在。

后来,马戏团看中了她的孩子,当场给了她500法郎,还约定每年年底再给400法郎。

女人因此发了财,也红了眼。

她故意制造更多的怀孕机会,设法生出各式各样的畸形儿,只要能够存活下来,自然不愁销路。

很显然,马戏团不是什么慈善机构,而是看到了畸形儿童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润价值。在人人寻欢作乐的时代背景下,马戏团小丑表演,特别是畸形儿童的滑稽动作,既可以带来欢笑,还能凸显人们的优越感。

换句话说,女人创造了怪物,社会提供了市场;女人是生产机器,时代就是刽子手;如果说因为母亲的狠毒,孩子被活活勒成了畸形,在身体上划上了第一道伤疤,那么因为时代的怂恿,畸形孩子最终被推上社会大舞台,随时随地展示身体上的伤疤,在他们的心灵上划上了第二道伤疤。

每道伤疤,都要了孩子的命。

孩子反叛父母的原因(恶毒母亲连生12个畸形儿)(5)

在女人和世人的眼中,畸形孩子就是怪物,不是受人唾弃,就是放在马戏团里供人观看嘲笑。没有人把他们当人看,更没有人从心灵上理解并支持他们。因此,他们一出生,就活成了木乃伊。

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一书中说: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地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的代价守护而来的。”

显而易见,这11个活下来的孩子,根本无法享受天真烂漫的童年,他们缺爱,渴望爱,却又永远得不到爱。深入思考一番,缺爱的不仅是那畸形的孩子们,还有那个残忍的母亲,以及那个无情的社会和时代。

只有缺爱的社会,才能滋生出太多心灵畸形的成年人。

100年前敲响的警钟,对于如今的社会与人,依然振聋发聩。我们也许不会像故事里的母亲那般狠毒,但我们依然经常忽视了爱,在金钱至上的时代诱导下,亲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弱得不堪一击。

孩子不是私有物,所以爱孩子,是全社会的责任和良知。

孩子反叛父母的原因(恶毒母亲连生12个畸形儿)(6)

03、善爱孩子,是一种责任,一种良知

读完小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除了痛恨母亲的残忍、同情孩子的无辜,更多的是伤感时代都转了多少个轮回了,但对待孩子的方式,依然没多少变化。

不管是新闻报道上,还是平常生活中,把孩子当成摇钱树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某些明星常年替父还债等,比如身边很多父母逼孩子走T台赚钱等。也许他们会说这是为孩子好,逼孩子成长,但事实很清楚,他们利用孩子的弱,填满自己的欲望之洞。

一句话,他们没有善爱孩子,更没有尊重孩子。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曾说过:

“一旦你将对方视为实现你目标的对象和工具,那么,不管你的目标看似多么伟大,你都对那个人造成了伤害。”

故事中的“魔鬼”母亲也许是为了生存下去,摆脱妓女的悲惨生活,所以卖掉畸形的孩子,甚至故意制造一个又一个畸形儿。但不管她目标如何冠冕堂皇,她没有善爱孩子。生活中,父母逼迫孩子走T台学表演,也许是为了让孩子变优秀,但他们行为的出发点依然不是尊重孩子。

心理学博士沙法丽·萨巴瑞曾就抚养孩子问题时指出,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

因此,善爱孩子,尊重幼小的生命,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良知。

也许,这就是文学大师莫泊桑想从这个故事里要传达给我们的真理。

(欢迎关注我@忆子读书,人生路上一起读书,读好书,体验不一样的世界。)

孩子反叛父母的原因(恶毒母亲连生12个畸形儿)(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