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

1988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巨源乡城子村发现了一副红色棺椁

这是一座合葬棺,专家撬开棺材,便看到棺中两人穿着“织金锦”衣袍!

尸骸身上服饰种类非常多,款式也是天差地别。

除了衣料,两人的陪葬品皆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无一不展示着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而最让人惊讶的是,棺中的女子遗骸面部覆有一张金帛,金帛之下整个脸大若银盆。

结合着眼前的丰厚陪葬,有不少村民调侃着眼前是座“胖脸王妃”墓。

诡异的遗骸形态,极其华美的衣料,价值连城的装饰,金帛覆面的装扮,这一件件不同寻常的事都为这口红棺镀上了层层神秘色彩,专家对此展开了调查。

而让专家想不到的是,在对女子遗骸进行尸检后,竟意外得知了“胖脸”原因的残忍真相。

那么,棺中二人究竟是谁,这些难得一见的随葬品都有什么,“胖脸”的隐情又是什么?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1)

(红色棺材)

让我们先从有关墓主人身份的考证讲起。

一、覆面女子,红棺疑云

红棺中出土的服饰精美非常,但是这更让研究人员对墓主人的身份产生了疑问,尤其是两人中那位金帛覆面的女子。

这二人衣着精美,保存完整。然而引起所有人的注意的是,这位女性的尸骸面部覆盖一层黄色的布,从表面来看,她的面部饱满光滑,触感有弹性,就像一颗皮球。

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首先,在古时的墓葬风俗中,亡者覆面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

例如,魏文帝时期,曹丕受郭女王挑唆,将皇后甄宓赐死,并且命她死后以发覆面,口中塞糠。这其中的含义是带有非常浓烈的羞辱意味的,又有亡者死后不能伸冤的意思。

而在魏文帝死后,甄宓的儿子登基为帝,以同样的方式赐死郭女王,可见后人心中的愤恨。

这也说明,这种覆盖面容的墓葬方式是并不尊重死者的。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2)

(红棺材被撬开了一条缝)

红棺中的二人衣着非比寻常,显然身份非同一般。

这样看来,矛盾之处显而易见,这金帛覆面的女子若是身份尊贵,可与丈夫同棺而眠,为什么会被施以金帛覆面的方式入葬?

若是她生前有罪,为什么又能与丈夫同棺下葬呢?

要想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当其冲的就是找出红棺历史时间的线索。

一时间有两个推断难以抉择,一是有人认为这二人是女真人,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他们是宋人。认为他们是女真人根据的是因为东北地区在古代是少数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有一个少数民族两次从这里入主中原角逐封建王朝霸主,这个少数民族就是女真族。

支撑这个观点的还有一件事,城子村的附近有一座金代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城遗址,因此被大家叫做“城子村”。

由这个古遗址设施可以推断,城子村很有可能是金代的军事要地。

如此将线索整合一番,这口红棺很有可能是金代驻守此处的高级官员的墓葬。

这也能暗合红棺中二人衣着华丽的信息,认为他们是宋人的,则是提出了金人官员的常见服饰是盘领衣和乌皮靴,这二人明显穿着汉家衣裳!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3)

(金朝官员传统服饰)

经过研究考证,揭开墓主人的身份之谜的关键有三。

首先是对尸骸进行测龄,发现男性尸骸的死亡年纪为60岁

其次是在棺椁上有一件银质铭牌,这银质铭牌被放在棺椁的盖子上面。

银质铭牌高约48公分,整体呈现上下宽中间窄的形状。

上宽35公分左右,下宽31公分,中间约有17公分。

铭牌形状扁平,顶端两支连枝荷叶,中间盛开一座荷花,底部也是莲花样式的托底,又有莲蓬装饰。

中部长方形牌身纵列上书“太尉开府仪同三省事齐国王”,共12字。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4)

(女真族骑兵)

这个银质铭牌12字中,可以确定墓主人位高权重,获封齐国王。

齐国王在宋代并没有设置,只有金国有四位齐国王。他们获封的时间也不同。

第三个确定墓主人究竟是哪一个齐国王的关键线索,就是出土的数件衣物中,有一件在衣服内侧绣着“内省”二字。

内省在古代指的是皇宫中皇上和皇后正位之东,这种特殊的含义意味着这两个字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也就是说,这件衣服出自皇宫内造。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在金代早期并没有设置“内省”,直到海陵王迁都北京。

通过时间线索和身份线索的整合,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个墓主人就是下葬于大定二年,曾经被封为宗王、豫王、许王、越王、齐王的金国权贵完颜晏。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5)

(银质铭牌)

除了这些,在合葬红棺的里面还发现了一块“房券”。一面写“太尉开府仪同三省事齐国王”,一面写“房一座”。

这种“房券”是古人所设想的在阴间住用房屋的“房产证”。

这个“房产证”的信息也与银质铭牌相印证。

二、金国齐王,宋人王妃

完颜晏是金太祖的堂弟,生前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他去世时皇帝也派人加恩吊唁祭拜。

那么,躺在他身边,衣饰华美堪比皇后,与他合葬数百年的是他的王妃吗?

经过对女子的骨龄检测,考古队员发现,这名女子的年纪只有40岁。

二人整整相差20岁。而且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有早婚的传统,这女子是完颜晏正妻的可能性很低。

经过研究检测,考古队员进一步发现这名年轻的女子并不是女真人而是汉人。

而在揭开女子面部覆盖的金帛之后,关于“金王汉妃”的浪漫设想也被打破。

首先,完颜晏去世时女子只有40岁,纵然古人人均寿命并不长,但是也没有恰好夫妻一天去世的巧合。两人一天去世的原因只有两个“殉情”或者“殉葬”。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6)

(完颜晏石像)

在揭开女子面纱之后,考古队员发现女子面部发黑,大小异于常人。

这是因为在女子头部受到极大导致面部肿胀。而且金帛之下柔软弹性的触感并不是因为女子尸身未腐,而是因为金帛下面有很多蚕丝。

这种金帛覆面应该就是为了修饰女子死后并不美观的面容。在尸骨的腹部位置骨头发黑并有一些白色遗留物质,经过化验发现这些物质是毒药的残余。

由这些信息可以推断,这位女子的死亡并不是自然死亡或者意外死亡,而是出于殉葬目的的“谋杀”。

她很有可能是被击打头部之后被喂毒而亡!

这种殉葬并不少见,辽太祖时期有百余名官员为他殉葬,“生焚宠婢”也是金人习俗。

只是这位可以与齐国王同棺的殉葬女子的身份必然不是“宠婢”,她头戴价越黄金白玉的东珠,身穿金帛纹饰的锦缎,即便她是宋人,身份也必然不低。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7)

(靖康之难绘图)

这时,有人根据她的年纪提出她可能是赵金姑。赵金姑是宋徽宗的三十二个女儿,出生于1121年,这一点与殉葬女子相同。

并且,这个时间背景也让人联想到宋史中著名的“靖康之难”。

三、靖康耻,尤未雪

在赵金姑出生后的第六年,金人大举攻宋。

宋人不敌,被迫接受金人“金千万,银千万,帛千万”的索求。据传,这么大数量的进贡,金人要求十天内交齐。

宋朝纵然豪富,但是金人屡次勒索,何况时间又这么短。其实,这就是金人非兵之攻。在这种重压威胁之下,宋国已经十分慌乱。

宋国都庭一夜之间派出几十位天使,向民间收集金银财富。

举国上下,从皇族贵族到平民百姓,从太监宫女到和尚道士,从道姑僧尼到青楼妓女,所有人都要从口袋里拿出钱,共赴国难。

但是“金千万,银千万”若是真的能拿出来,金人也不会提出这样的标准。

时限一到,宋国果然不能如数拿出金银财宝。于是,金人又提出一点“以人抵债”。

金人到宋都开封取出皇室玉牒,将上面记录的人员统统记录下来,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趁乱逃脱

在这一年二月初七,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带着后宫嫔妃和皇室血脉离开皇宫,被押送至刘家寺营寨和青城营寨。

赵金姑此时就跟随着显仁皇后等人住在刘家寺营寨中的寿圣院。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8)

(显仁皇后像)

等到三月,金人共计掳走皇室三千余人,贵族四千余人,官员五千余人。除此之外另有奴仆百姓,工人匠人,不计其数,其中宫女,平民女性有万余人。

至此,北宋灭亡,这场震惊古今的事件被称为“靖康之变”。

皇族被金人押送北上,路途遥远,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抵达。

到了金国,这些皇族女性和贵族女性被当作战利品赏赐给金人的王公显贵。

赵金姑因为年纪尚小被当作奴仆送到浣衣局。直到14岁时成为金国皇帝金熙宗的妃嫔。

赵金姑美丽聪慧,金熙宗又对中原文化很有兴趣,因此赵金姑受到他的宠爱。

在有了一定地位之后,赵金姑帮助一些皇族女性摆脱奴隶身份。

等到赵金姑21岁时,她已经成为仅仅次于正妃的次妃品级。

赵金姑也是靖康之变后在金国受到最高册封的女性。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9)

(靖康之变)

但是,线索到了这里又断了。赵金姑是金熙宗的宠妃,她为什么会嫁给齐国王完颜晏呢?

按照金人习俗,金熙宗被完颜亮杀害而死,而后完颜亮做皇帝是可以继承金熙宗的妃嫔的,也就是女真族固有的“继婚制”。

有专家推测是完颜亮将赵金姑赏赐给完颜晏,毕竟完颜晏在金国的地位很高,赵金姑作为前任皇帝的宠妃,可能被作为“珍品“赏赐。

当然,因为并没有直接的历史记载和文物证明齐国王墓葬中的女子就是赵金姑,这一切都只是推论。

但是不论怎样,从这名女子的衣着打扮和合葬地位来看,她应该就是作为完颜晏的宠妾殉葬的。

而且这名女子很有可能就是靖康之难的经历者,也是殉葬习俗的受害者。

至于她到底是不是赵金姑,或者是其她宋国皇族女性、贵族女性,确认这一点还需要等待更多宋金时期的文物史料信息。

那么,古墓中有哪些有价值的文物?

花珠冠顶,绫罗绸缎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发达经济中心往往在南方一带,除了这里气候温和,水陆交通,阡陌发达的原因,这里里的纺织业也是历朝历代的重中之重。

在许许多多的纺织品中,有一种“织金锦”自战国时期就有相关记述。

传说中这种布料是在极其贵重的丝线中加以真金制作而成,非王公贵族不可用。

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衣料才开始全国追崇。

在这座红棺主人墓中,出土了几十件服饰。

这些服饰种类十分齐全,每件服饰的衣料是大不相同,不过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均能看出制造这些服饰的人必然手艺高超,不是寻常匠人。

其中,各项穿戴中,棺中二人的衣服涵盖了丝织品的大部分。

这一类中单是棉衣、夹衣、单衣就有三十多件。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10)

(宋朝服饰彩绘图)

款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长袍,圆衫,半裙,连衣裙等等大件衣服,另有鞋子,帽子,袜子,腰带等小件品类。

了珍贵异常的织金锦,更有织金绸。织金绢,织金绫等布料,颜色也是丰富多彩,有驼、绛、棕、烟、酱、绿、青等等,可以说真正是绫罗绸缎加于一身。

除了衣料本身的昂贵,在针绣刺凿一道上也是技艺非凡。

单单是绣法上,就包含了辫绣、打籽绣、贴补绣、盘香绣、平针、接针、套针、钉线、铺线、圈金等珍奇技法。

刺绣装饰之外,还运用了印法和绘法,令人称奇!

鬼技神工之下,花纹图案栩栩如生,有团龙、夔龙、云鹤、飞鸟、鸳鸯、朵梅、团花、卷草、璧桃、蝴蝶、卷云等等,皆是神形具备,美轮美奂。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11)

(织金锦衣袍)

这33件服饰中有几件十分不同。首先是二人穿在最外面的长袍。

这两件长袍一件是褐地织金锦棉袍、紫地云鹤纹织金锦棉袍。

所谓“织金锦”是我国古代宋朝时期的一项顶级制造工艺。

简要来说,金锦是由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绣娘将金帛切成丝线一样纤细,再与其他名贵的丝织品绣在一起形成图案。

其价值、工艺绝非一般金线绣品可比。我国历史上在先秦时期就有金锦记载,在之前出土的墓葬中也有金锦残片出现,但是如此完整的金锦服饰还是首次发现。

考古界因此将这个墓葬命名为“北方马王堆”。

除了金锦外袍,女子内里还穿着一件“露背连衣裙”。

这件“露背连衣裙”也是金锦制成。下端散摆极大,上衣背部有个很大的开口,有些西式露背装的风味。

这件“西装”并不是特例,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与现代吊带袜很像的上端带有绑带的裤袜。另外还有与现代脚蹬裤相似的底端有布条链接的裤子。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12)

(造型奇特的裤子——“脚蹬裤”)

棺中二人,男子头戴一顶三层幞头。这三层幞头的最里层是抹额,抹额的作用是将头发束住,使头发整齐美观。

中间层是无脚幞头,也有点像少数民族戴的软顶小帽。

最外层是垂脚幞头,这层幞头十分威仪,两脚垂长,一对天鹅白玉装饰在后侧在幞头后面。根据这对装饰用的天鹅玉饰就是“纳言”,是古代高级官员才能配戴的装饰品。

在取下幞头后,有一只簪子别着发髻。这根簪子是玳瑁材质,就是南海大海龟的龟背作为原材料,价值堪比犀角和象牙,十分珍贵。

男子双耳缀有一对金镶东珠的耳环。这种珍珠大而丰润,不过珍珠百年时间就会钙化,时间久远早已枯萎。

还有一件“玉具剑”放在他的腰部左侧,可见是一件爱物。玉具剑玉柄金饰,是皇帝和太子的象征佩剑。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13)

(三层幞头)

穿戴的饰品之外,男子手中还握有一对金块。一只八十余克,一只近七十克。金块背面刻有“八十”二字。

手握东西是古代的一种墓葬风俗,叫做“握手”。这种风俗起源很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相关记载,那时通常使用黑的布料将物品系在亡者的手臂上。

像这种手握金块的就叫做“金握”。另有手握玉品的为“玉握“等等。手握的东西通常根据亡者生前的地位财富而定。

“金握”的含义是希望亡者世世富贵,体现古人“灵魂不灭”的信仰。

男子饰品考究贵重,女子也不遑多让。这女子头戴一顶皂罗莲纹花珠冠,这顶花冠的精致程度令研究人员瞠目结舌。

花冠高14公分,内里直径17.5公分,整体采用盘涤技法制作而成。

花冠的外层是层层密密的莲花花瓣式样,这些花瓣层次分明,有上中下三层,花瓣之间相互摩梭缀连着瓜叶菊式样。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14)

(女性尸骸戴的花珠冠)

每一层的花瓣有5片,十分清晰,花瓣的边角之处嵌着珍珠,这些珍珠颗颗都是难得一见的顶级东珠,共计五百余颗。

花冠的背面还有一个花鸟图形的白玉缀饰,也叫做纳言,图案是练鹊纹样。练鹊纹样在古代通常被女子所用,它象征着仁爱和多子。

纳言下面有两个金环坠饰。金环也是古代女子冠上的常用配饰。

齐国王完颜晏墓葬的出土,完善了宋金时期金人墓葬习俗的史料空白,证明了金人墓葬习俗的变化,也体现出金国攻占北宋后,服饰风格受到宋人影响。

金锦等精美绣品的发现证明我国古代人们高超的织造工艺,反映出宋朝时期的手工业和织造业的先进水平。

清代墓考古现场(1988年哈尔滨出土胖脸王妃)(15)

(宋朝服饰彩绘图)

与他合葬的女子,金帛覆面,服饰华美,原因是作为完颜晏的宠妾殉葬。

虽然并不能确定此女子就是宋徽宗的女儿赵金姑,但她一定是殉葬风俗的受害者,也很有可能是靖康之变的经历者。

如果她是赵金姑,作为金国受到册封最高的宋国公主尚且不能逃脱殉葬,可见当时被俘虏的宋人下场。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后来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尤未雪……”

参考文献:[1] 贾英哲. 从女真贵族完颜晏墓葬出土文物看汉文化对女真族的影响[J]. 黑龙江史志,2011(8):53-54.

[2] 孙红梅. 《金史·完颜晏传》封爵史料勘误一则[J]. 中国史研究,2013(2):190-190.

[3] 王法. 阿城地区两处金贵族墓葬比较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94-95.

[4] 付彤. 阿城巨源金墓墓主小议[J]. 黑河学刊,1990(3):118-120.

[5] 张明华. "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J]. 史学月刊,2004(5):48-52.

编辑:江夏

责编:林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