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的思路(知与行)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的思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的思路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
——学习《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正定足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用心血和汗水在燕赵大地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诗篇,高瞻远瞩领导正定人民开展历史文化挖掘、传承和保护,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运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对新时代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历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代发展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正定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同志一到正定工作,就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保护。他指出:“我们保护和修复文物,既是对祖先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他深刻把握正定古城发展独特的历史方位,把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的思想贯穿从政实践,强调将正定的文物保护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把文物现场保护范围在全县城市规划中凸现出来。
为繁荣正定文化事业,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熟读历史书籍,走访群众,到各古建主管单位座谈,详细了解情况,对全县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和保存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为做好正定文物保护工作摸清了底数。他曾严肃地说:“我们保管不好文物,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他开会部署,听取汇报,安排相关部门对全县古文物、古建筑、古树、古文化遗址、革命遗址遗迹,制定保护规划,划出保护范围,设置明显保护标志。为修复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他邀请国内权威专家来正定考察评估,多次到省委详细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思路,为抢救正定古建筑、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使离开正定多年后,同志对正定古城的保护工作仍念念不忘,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
知之深、爱之切。2013年8月,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同志在正定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依靠人才做好历史文化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汇聚起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面对正定历史文化事业停滞不前、缺少领军人物,文化单位情况复杂、矛盾重重,文物古迹年久失修、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多方征求意见之后,提议由贾大山担任县文化局局长。他经常找贾大山促膝长谈,寻问正定保护古迹、发展历史文化的意见建议。在同志的支持下,正定成立文化发展基金,启动县图书馆建设,设立文艺繁荣奖,进一步增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底气”。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1983年3月,正定发布招揽人才的“九条规定”,震动全国。同志还组织编撰《正定古今》,让人们了解正定的历史;寄出亲笔“求贤信”,虚心向多位专家学者求教正定历史文化发展之路,聘请国家文物局工程师杨烈为正定县顾问团成员。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志倡导在全县普遍建立公社文化站和文化中心,恢复和建立俱乐部、青年民兵之家,利用秋冬农闲季节,举办农民夜校,开办文化、技术培训班,大力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组织各种专业和业余文化团体,为群众演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是关键。同志识才用才、知人善任,引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正定的历史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更加熠熠生辉。同志在正定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管理规范、评价科学、激励有效的文物人才体系,为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探索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
同志熟读县志史料,经常走街串巷,勘察古迹,对正定的历史和文化钻研得很透。他提出,正定古建筑集中,交通发达,应该复苏历史遗迹,发展文化旅游,实施旅游兴县,把正定打造成距石家庄最近的旅游窗口。通过修缮隆兴寺、临济寺等文物古迹,建设停车场等附属设施,正定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1984年,到正定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到40万人;1985年,游客突破50万人。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划拍摄电视剧《红楼梦》,并准备在北京周边选址搭建荣国府和宁荣街。同志认为这是一次发展正定旅游业的大好机会,在争取选址正定后,他提出将荣国府建成永久建筑。他有自己的考虑:要想把游客留在正定吃、住、玩,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更多的旅游、娱乐场所。于是,他做工作,求共识,引项目,找投资,请专家……1986年7月,荣国府落成,8月底,宁荣街竣工。1987年,随着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正定知名度大大提高,当年就吸引了130万人次前来参观,门票收入达221万元,极大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思想开放、视野开阔,积极创新、勇于担当,实现了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同志在正定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创新管理方法,丰富利用形式,把挖掘、保护、利用与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确保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越走越宽广。
坚持用历史、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后人,在守正创新中开创文化发展新境界
同志深情地指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但表现为对她的河山、民族、历史、文化难割难舍的依恋之情,还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命运前途的倾心关注,并甘愿为祖国和家乡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抛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最忠诚的爱国者。”当时,正定对于革命遗址的保护还不是很重视,同志告诉大家,革命成功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要把这“不易”化作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同志亲自抓全县重要革命遗址保护和革命烈士事迹的搜集、挖掘、整理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学生、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同志的推动下,正定县委和县政府对一大批革命遗址进行了修缮保护,并竖立汉白玉碑以示纪念。“岸下惨案”是1937年10月日军侵占正定时发生的一起屠杀事件,同志请人挖掘整理,开辟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亲自审定纪念碑碑文。
革命遗址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革命遗址对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志在正定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展示利用形式,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守正创新,开辟未来。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实践,充满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滋养。我们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确保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精神血脉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宋学民 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