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量血压的三个时间点(至少这7点需要你掌握)

正确量血压的三个时间点(至少这7点需要你掌握)(1)

实习护士小A第一个实习科室是心内科,量血压对她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近日发生的一件事,让小A认识到:看似简单的血压测量,背后也是一门大学问。

正确量血压的三个时间点(至少这7点需要你掌握)(2)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量血压:并非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某日上午,护士站,小A在接待刚入院的新病人,测血压、量体温、评估疼痛,等等,一切都能驾轻就熟做下来。可是没隔多久,主管医生拿着电子血压计又去病房给病人复测了一次血压,回到护士站以后就听到主管医生在抱怨。经了解原来是主管医生发现测得的血压异常,护士竟然没有及时报告,而他复测结果血压也没有那么低。

我听到后立即查看了病历上夹的那张记录着患者生命体征的小纸条:血压71/46。

于是我问小A,测量出的血压是否告诉过带教老师?小A摇摇头说:“忘记了”。

但在我看来,并不是小A “忘记了”这么简单,而是她根本就不知道“71/46mmHg”意味着什么?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当然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小A,毕竟这才是她实习的第二个科室。于是我带着她去病房重新复测患者的血压,顺便考了她几个关于血压测量的问题。结果小A发现患者测得的血压值卧位与坐位不一样,左侧与右侧不一样,脉压差相差还那么大!小A感叹:“测量血压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

以下这些与血压测量有关的问题,作为护士你一定要掌握,不仅考试会考到,病人也会问到,更重要的是在临床遇到异常情况时你必须学会判断。

血压测量六问六答

1、取坐位还是取卧位?

临床上测量血压常常取坐位或卧位。

但也有体位要求:诊断高血压病时,最好取坐位,坐背靠椅;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1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

提醒:无论取何种体位,上臂均应置于心脏水平;为免受血液重力作用的影响,测血压时,心脏、肱动脉和血压计“0”点应在同一水平位上。

2、量左臂还是量右臂?

临床上一般以测右臂血压为主。

建议:第一次检查时要测量双上肢血压,以免漏掉外周动脉疾病。对偏瘫病人应取其健侧手臂,以防患侧血液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地反映血压的动态变化。

3、血压左侧高还是右侧高?

正常人左右上臂的血压会有 5~10 mmHg 的差异,同时约有 20% 的正常人,左右上臂血压差别>10 mmHg(称为臂间血压差异)。

有资料显示:右上肢的血压要高于左侧。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右侧肱动脉来自于升主动脉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而左肱动脉来自于它最小分支左锁骨下动脉,血压的消减程度就要大一些,故要低于右侧。

提醒:当左右上臂血压不一致时,以数值较高的血压值为准。

4、电子血压计准还是汞柱血压计准?

目前临床上以电子血压计测量为主。

由于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因素较多,2016 版CHEP 高血压指南推荐:使用经验证的电子(示波法)血压计测量上臂血压,准确度优于听诊法(C 级)[ 除非明确要求,否则诊室血压测量均指电子(示波法)血压测量方法]。

5、服药前测还是服药后测?

对于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测血压主要是为了评估服药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以便调整用药。可以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以了解血压的控制情况。

提醒:对须观察血压者,应尽量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姿势)、定血压计。

6、脉压相差大反映了什么?

脉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也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脉压>40mmHg视为脉压增大,老年人的脉压可达50~100mmHg。

提醒:老年人脉压是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附:血压相关知识点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正常血压:收缩压 90 ~139 mmHg,舒张压 60~ 89 mmHg,脉压 30 ~ 40 mmHg。

备注:毫米汞柱与千帕的换算关系:1mmHg=0.133 kPa;1 kPa=7.5mmHg。

7、临床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18 岁以上成年人非同日3次测量上臂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即可考虑为高血压。

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级和标准见下表:

备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虽然没有按照年龄分层,但高血压治疗目标值在指南中有分层,即不同危险因素的人血压目标值可有差异。

善于思考,勤能补拙:给实习生的4点建议

以本文中的案例为例,实习护士测血压时:

首先要学会判断是正常还是异常。

发现测得的血压值低于正常值标准时:评估患者是否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如有,需立即汇报带教老师进行处理。但该患者一般情况可,自己步行入院,也无胸闷、心慌、出汗等现象,此时可询问患者是否口服过降压药?此前的基础血压是多少?再看袖带松紧是否合适,然后更换体位或肢体重新测量血压。如复测结果仍有异常,需及时汇报带教老师进行处理。

以下4条关于实习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保持主动和勤快:三级医院都特别忙,老师带教也不容易,别指望每一位带教老师都会主动来找你,给你讲解临床知识。你要主动问、主动学、主动做。须知道:工作以后再也没有人会手把手教你了。

2、 端正态度,找准定位:作为实习生,你的主要定位就是来学习的。要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准确定位自己。身边的人都是你的老师,尊重所有人,并向他们学习。

3、理论和实际结合:随手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是系统学习的机会。进入每个新科室之前,认真把书本中该科室的常见疾病复习一遍,从发病机制、诊断、处理原则到护理措施。你会发现临床往往和书本是有差异的,理论联系实际,定期整理汇总,以后你会感谢这些宝贵的财富。

4、学会沟通:为何叫“上临床”?就是让你多靠近床,多往床边跑。病人是最好的老师,试着多去和病人交流聊天,学会「换位思考」,在实习期间学会和病人打交道。

当然,除此之外,建议抽出时间多看看相关的专业书和练好英语,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

2、王增武,董莹,亢玉婷. 2016 版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高血压指南介绍.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 (5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