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妃头饰比皇后的还最贵(华妃头饰超百万)
作为中国首档原创手作解密互动体验秀,《巧手神探》可谓是一档别开生面的综艺节目。
《巧手神探》把目光的焦点放在那些珍贵的手工艺品上,把“手艺人的故事”和“悬念”深度结合,扫落,每一件手工艺品在漫长历史中蒙上的尘埃,让它们重新熠熠生辉。
节目邀请了许多手作大师现场展示他们的拿手绝活:刺绣、木工、面塑、翻糖……那些历久弥新的民间传统艺术和花样翻新的潮流技术让人目不暇接,拍案叫绝。
“手作”意味着摒弃了毫无个性、标准化的流水线,用独特的匠心和纯熟的技艺酝酿出独一无二的巧思之作。
这样淳朴厚重的古韵和精妙无双的工艺,你有没有动心?趁着节目的热度,梅尔也想给大家介绍一种“绝种的手艺”,那就是:点翠。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甄嬛传》中华妃有一顶通体翠色、配以鎏金和各色珠宝的头饰?
那顶头饰就是用点翠工艺制成的,《甄嬛传》剧组斥重金从一位古董收藏家中借来拍摄使用。
孙俪在发布会上透露:这顶点翠旗头市值超过百万,她平时见到蒋欣戴着都会绕道走,生怕一个闪失造成损坏。
在成本庞大的《如懿传》中,点翠的美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周迅饰演的如懿在皇后时期头戴的点翠钿子华美典雅,复刻工艺复杂考究,其中很多头饰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中都能找到原型。
点翠工艺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它先用金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点翠的价格虽然极其高昂,但它颜色艳丽且永不褪色,跨越漫长岁月仍然可以散发明艳的光芒,所以深得古代达官贵人和各类收藏者的喜爱。
据百年老字号“懋隆”的老技师介绍:虽然明清以前古人早已用“翠羽”,但说起点翠真正兴起的历史,还要追溯到明清时期。
本来已经华美夺目的金银首饰在点翠的流程中只是一个“底座”,“点翠羽”才是最精华的部分。
试想,将柔软而珍贵的翠羽一点点慢慢地点到小小的胎体中,这是 一项高超的技术活,稍有偏差,哪怕手指轻轻抖动,都有可能对最终的视觉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图片来自水印
点翠的最后一步,是“刮青”,用翡翠刀将翠羽刮成蓝色,优秀的工匠刮出来的蓝色鲜艳璀璨,永不褪色。
为了追求“点翠”珍贵而难得的美丽,明清时期宫廷中的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
而“银库”专门设有“点翠匠”三名,专门承造“翠活计”。
图片来自水印
翠羽珍贵难得,本身价格就很高,再加上翠毛用于点翠首饰之前,还要经过多道工序防腐处理,最后全手工几乎是一丝丝的贴,所以就有了“一克点翠十克金”的说法。
然而,点翠技术却没有走上自己的“非遗”之路,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明清时代即有传闻称,点翠工艺所用的翠羽必须“活体拔毛”,这样才能保证羽毛的光鲜色泽。
做出一件首饰,需要无数翠鸟痛苦而死,这样的工艺即是再美也过于残忍,让人于心不忍。
其次,由于“生产性保护”的存在,传承人的发言就难免被烙上“都是为了赚钱”这个标签。
传统手艺本就艰涩难学,还要背上“残害生灵”、“见钱眼开”的骂名,传承者自然寥寥无几。
其实,“活体拔毛”只不过是古代手艺人满足达官贵人猎奇心理而制造的噱头,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居奇抬价。
久而久之,谎言在众人的口口相传中变成了神秘的真相。
大家不妨试想一下,拿着小剪刀来剪活翠鸟的毛,它在挣扎中必然会破坏羽毛的完整性和质感,这难道不是得不偿失?
况且有生物常识的人都知道,羽毛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以稳定状态存在的角质蛋白,翠鸟的生或死并不能带给羽毛实质意义上的改变。
换言之,“活体取毛”就是一种古代的营销炒作。
与此类似,点翠工艺的当代谣言是“翠鸟濒危,即将灭绝”。
其实,点翠所选用的翠羽全部来自于白胸翡翠,而非网传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蓝耳翠鸟和世界濒危物种之一的鹤嘴翠鸟。
这种白胸翡翠分布范围极广,种群规模尚未量化,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且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仔细想想,传统的手工匠人们只有想方设法地给人们灌输“翠鸟羽毛价值连城”的印象才能提高点翠工艺品的价格,他们耗尽心力的手工创作却被人们忽略在一旁,听起来也是很悲哀。
更悲哀的是,一些点翠工艺的传承人和推广者在如今依然在利用谎言恶意营销,向人们展示捕杀过程甚至暗中交易翠鸟。
“将传承的工艺放在材料之下,这项非遗也就走到了尽头。”
如果点翠的价值如果全看在一只鸟的份上,那么点翠工艺的生死就变得毫无悬念。
这篇文章,梅尔并不想为点翠工艺洗白,而是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辩证思考的机会。
毕竟,点翠这项魅丽精致的工艺先是被传承人和推广者恶意炒作,又被一些“动保”人身攻击辱骂太久,完全陷入了偏激的污名化。
一件事总是很复杂的,有人关心动物,有人关心艺术,有人关心历史。
“点翠”并非孤例,是很多“非遗”将会要面临的现实矛盾之一。
重“翠”轻“点”,是信息差导致的。在宣扬传统手工艺的路上,很多推广者和传承人都必须转变思想,真正地把手工继承这件事本身发扬光大。
眼下,很多自媒体和节目都在想尽办法让大家更了解传统,对手艺人的扶持,是现在各大媒体都在做的事情。
比如95后面塑世家的传承者郎佳子彧选择了在抖音上更新自己捏制的作品,将面塑细致的选料、加工、塑形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媒体受众面前。
在钻研手艺之外,他开始跟随一些社会热点,试着用面塑作品融合时尚潮流,用流行趋势和自己的感悟赋予面塑工艺崭新的一面。
同样在抖音上爆红的手艺人是庐州油纸伞传承人余万伦,在她的视频中,紧绷的竹质伞骨在她的巧手下旋转,并经历12层糊纸,无数次地刷油,再点缀上天然的花草,5色福线穿针3000次织成伞骨下伸缩关节……
一支淡雅精致的油纸伞就这样诞生,网友纷纷留言“喜欢”、“想收藏”、“舍不得打出去”。
90后竹编传承人小宽也把竹编工艺带到了自媒体。
在他发布的抖音中,每个镜头都专注于手和竹的一来一往。
从选材、到开竹、过剑门、煮蔑、染色、制成竹篾、编织……一副完美的竹编终于成型时,无数网友也和小宽一起经历了制成竹编的全过程。
这也许是《巧手神探》这档节目的初心,也是让更多的人领悟传统技艺之美,让非遗手艺人们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媒体的目光真正投向那些流传悠久却因为无人问津而即将陷入失传的工艺时,传统工艺也将因此获得新生。
附录: 非遗项目“北京点翠”在2014年入选北京市级非遗名录
-end-
梅尔迪丝原创
感谢地址大学张教授
感谢阿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