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鸠吃什么(小小灰斑鸠圆了致富梦)
中等体型,全身灰褐色,翅膀上有蓝灰色斑块,尾羽尖端为白色,颈后有黑色颈环,环外有白色羽毛围绕……近日,在合浦县沙田镇淡水村科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这种少见的鸟类——灰斑鸠。
5年来,该合作社养殖灰斑鸠产业项目基地的年产值近千万元,养殖的灰斑鸠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更带动了沙田镇的农户脱贫致富。
从“爱鸟生手”到“养鸟老师傅”
一走进灰斑鸠的养殖基地,便可听到“咕咕咕”的鸟叫声。一名皮肤黝黑的男子正在基地里忙碌着,时而检查灰斑鸠的生长情况,时而检查幼鸟的喂养情况。他,就是灰斑鸠的引入者、饲养者——钟华。
钟华今年30岁,却已是饲养灰斑鸠的“老师傅”了,大家都喜欢称他为“老钟头”。
年少时,钟华就喜欢与小伙伴们上树掏鸟窝,爱好研究各种鸟类。随着年纪的增长,钟华对鸟类的喜爱程度也丝毫不减退。数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通过朋友的关系得到了7对灰斑鸠。
拿到后,他欣喜若狂,爱不释手。由于对此种鸟不熟悉,也不懂得分辨雌雄,他四处查资料,每天没事就坐在鸟笼前面,细心观察每一只鸟的外形、生活习性与特性,学习分辨鸟类的性别。一年多过去了,他对每只鸟都可谓了如指掌。
“经过观察,7对鸟儿中其实只有5对是真正配对的,其余都是同性的。你看,雄鸟的身形相对宽大一些,眼睛炯炯有神,比较活泼,能感觉到它雄性的气魄。而雌鸟的身形则幼小些,眼神也温柔许多。”一聊起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钟华就滔滔不绝起来。
一开始,钟华将灰斑鸠带回家之后,一直放在家里的院子里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灰斑鸠繁殖越来越多。
灰斑鸠养殖成为产业项目
一年过去了,最初的5对灰斑鸠繁殖到了1000多只。如此多的鸟儿,没有合适的场地该如何养殖呢?
正当苦恼之时,钟华的姐夫主动将自己合作社的场地让出来,大力支持钟华的养殖项目,这1000多只灰斑鸠终于有了“安身之所”。2014年,科农种养农民合作社养殖灰斑鸠产业项目也正式成立了。
“灰斑鸠养殖几乎是空白的,起码在广西没有见过,也没有相关的注册信息,我们应该是广西首个养殖基地。从喂养、疫病防控、销售等等都得靠自己一点一点去摸索。”钟华告诉记者。
没有经验,没有现成可参考的资料,钟华就日夜蹲在基地里研究,有问题就主动请教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抑或上网查找资料。经过几年的研究摸索,从喂养的食物,到疾病如何防控,如何增强鸟只的免疫力,钟华掌握了一套专业的养殖知识,可以沉着应对各种养殖问题。
2016年,灰斑鸠的数量已经翻了三倍,如今,存栏量已达到了10万羽,规模壮大了。这些年来,钟华通过网上平台、线下经销商等各种方式,推销自己养的灰斑鸠。由于他养殖得当,鸟只的品质好,并且灰斑鸠具有很好的食补功能,找上门拿货的人也越来越多。
贫困户入股成为扶贫基地
尽管家人一直以来都十分反对,认为这件事耽误了他的终身大事。但钟华依然义无反顾,把基地当成了家,把灰斑鸠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料着。
如今,该产业基地建设面积35亩,年产值近千万元,是沙田镇扶贫产业基地,以“大户牵头、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股东定期分红”为经营模式。同时,也是该镇“一村一品”产业示范项目点,承担了全镇30%以上的扶贫产业业务。
目前,基地还请了3个贫困户前来工作,其中2个临时工、1个固定工。临时工按100元/天计酬,固定工则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
如今,沙田镇非贫困村沙田村、对达村、淡水村共43户贫困户入股该基地,按投资额11%进行保本分红,对达村把30.36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按投资额10%保本分红。同时,基地辐射带动了7户本村群众进行养殖,每户增加年收入1万元以上。
对于灰斑鸠产业项目接下来的发展,钟华心里早已打好了“小算盘”:“我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建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场,喂养、繁殖都实现机械化。还要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灰斑鸠,把我们的养殖成果推广出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