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晚年为什么那么穷(张爱玲这样的天才)

张爱玲有一个不一般的出身:名 门世家,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的祖父也是清末名臣,父亲张志沂是个典型的“贵二代”,母亲黄素琼也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新女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张爱玲晚年为什么那么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爱玲晚年为什么那么穷(张爱玲这样的天才)

张爱玲晚年为什么那么穷

张爱玲有一个不一般的出身:名 门世家,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的祖父也是清末名臣,父亲张志沂是个典型的“贵二代”,母亲黄素琼也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新女性。

张爱玲是一个多才的天才文学家。8岁开始学习绘画,英文,钢琴,校园投稿;9岁开始创作小说。12岁首 次发表小说《不幸的她》,招来很多评论。

1939年,张爱玲19岁,报考了伦敦大学,因为战争,只好改读香港大学中文系。首 次在社会刊物《西风》上,发表了她的处 女作《天才梦》。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张爱玲没毕业就返回了上海。报考圣约翰大学未被录取。然后,开始给《泰 晤士报》、《20世纪》撰稿。

1943年,成熟的小说《沉香屑.第 一炉香》在《紫罗兰》上发表,一炮而红,从此文学界知道了有个张爱玲。然后,佳作连连,一直在文坛上大放异彩。

白先勇说:张爱玲是不世出的天才!

叶兆言说: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李欧梵说: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像神话一般,经过海峡两岸一代代的作者、读者爱戴、诠释、模仿、批评而再现她的永垂不朽。

就是这样一位女作家,为何却得不到好好的爱情?即便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结果仍然是伤痕累累?以致孤独地死去,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

也许,人的一生本来难以圆 满,越是诗人、作家,越难。为什么呢?

大概爱情本是平民的东西吧,平民都不能圆 满,何况作家、诗人?他们本来就是尘世的孤独行者。

张爱玲的一生感情,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

一是她的家庭。张爱玲的父母性格不合,一个是典型的破落遗少,传统而封建,从不思进取,无 能、空虚且慵懒。一个是新女性,开 放、独 立而反叛。

她实在ren受不了丈夫那副油盐不进的二世祖模样,两人关系剑拔弩张。母亲便常把气撒在张爱玲身上,好像如果没有张爱玲,她就不会被拖住双脚而可以早早离开这个男人。

十年后,他们还是离 婚了,母亲撇下了她赴美国留学去了。张爱玲便跟着姑姑住到了静安寺附近的常德公 寓里。

这样的家庭,对张爱玲的成长应该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是跟文学有关。太酷爱文学的人,她的灵魂本来就比人高 级。高处不胜寒,高处自然就孤独。孤独就不合群,不合群就不容易接受俗人。这样,能爱的,想爱的人,就非常有限。

三是她的性格。就像张国荣沉迷于程蝶衣一样,因为入戏太深,张丰毅说他不是在演戏,他就是程蝶衣。大概因为前两个原因,家庭、文学的影响,张爱玲沉迷在她的文学世界里、角色世界里,性格孤僻,心思很重,不阳光,不开朗,难洒脱。

1944年初春,因为小说《封 锁》而结识了胡兰成。胡兰成是个情场老手,烂透了的渣男,撩妹技术一 流。对于张爱玲这样孤独又缺爱的女人,很有 效。张爱玲很快就成了他的俘虏。

不乱爱的人一旦爱上,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即便知道了胡兰成有家庭,即便知道了胡兰成是渣男,还是爱,放不了手。结婚后,胡兰成依旧出 轨,张爱玲几次选择原谅,又几次绝望。就如她自己说的,卑微到了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1945年,日军溃败,作为汉J的胡兰成,逃到了武汉。在汉阳,又跟一个17岁的护 士小周结婚了。张爱玲还是在等,等着浪子回头金不换。没多久,胡兰成在温州又跟范秀美同 居。张爱玲终于死心,结束了两年满是屈辱的婚姻。

1955年,张爱玲跟难民一起,从香港搭乘邮轮到达美国。在纽约,没有工作,没有住处,过得很是凄惨。第2年,她申请住进了一位作曲家的遗孀创立的“文艺营”,免费给艺术家提供半年的住宿。

这一年,在文艺营里,36岁的张爱玲认识了66岁的美国作家赖雅,很快,两人便结婚了。

结婚后,张爱玲曾怀过一次孕,可是,实在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张爱玲选择了打胎。

要说张爱玲跟赖雅有多少是爱情,我都不太信。但张爱玲迫于生活的压力和需要,在这陌生的国度,她需要一个家,需要一个男人陪伴这艰苦的日子,只有相互扶持才能走下去。

10年后,赖雅去世。张爱玲再无任何希望,不再跟人来往,更不喜欢跟人交流,过上了隐居似的独居生活。其实,之前她也不喜欢跟人来往。

1970年,她寻到了伯克莱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 心的一份工作。时间还比较自 由,为了不跟人打交道,她黄昏时才去上班,晚上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熬夜。她喜欢这样的安静,仿佛全世界只有她一人。

一年期满,张爱玲被解聘。也许是伯克莱水土不服,也许是她长期的孤僻、熬夜,还有日子的艰苦,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常感 冒。1971年秋,她又去了洛杉矶。

在洛杉矶,身体并没有得到好转,而且每况愈下。日常生活都很艰难,更不用说找工作了。加之她孤陋寡闻的生活,没有朋友,没有知己,对人和社会都失去了兴趣。

她曾想往着,有一天,能够安详地躺在地板上,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没有任何的痛苦,维持着做人的尊严,顺乎自然地解脱。

这么艰难的日子,这么糟糕的身体,竟熬到了1995年秋。这年秋天,她在自己的居室里,真的就这样去世了!独自一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让她受尽苦难的世界。

但是,她真的安详吗?

只有她自己知道。

解脱了,那是一定的!

但对于爱她的读者,爱她文字的每一个人来说,却是太过悲 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