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青衣与女老生(女花脸的调门都这么高)

为什么女老生、女花脸的调门都这么高?

张再峰

京剧青衣与女老生(女花脸的调门都这么高)(1)

西洋声乐是接男女高,中,低音划分,通常将男女声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也称次高音),女低音六个声部。西洋声乐构成六个声部,其织体非常丰富、雄厚。主要是以和声的立体效果来表现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因此, 适合发展纵向和声式的歌唱。

京剧演唱,不分声部而是来用“行当分腔”。“行当”是京剧中扮演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性格类型, 是专业上的分工类别。“行当分腔”是指以唱为主的行当,根据所扮演角色唱腔及行当技术要求,以不同的嗓音、用不同的旋律及不同的演唱技巧来进行演唱。行当分腔可在声音上体现出各种行当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

在京剧中,各个行当都有符合该行当特征的曲调和演唱方法,使人一听便知是什么行当的唱腔。下面就以同样唱词的【二黄原板】上句唱腔为例,从中可以看出各行当唱腔特征的一角。

京剧青衣与女老生(女花脸的调门都这么高)(2)

京剧青衣与女老生(女花脸的调门都这么高)(3)

行当分腔,在今天看来,有的人不以为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是发生在几百年前甚至是更久远的年代,实属相当不易。它的运用丰富了京剧演唱的音色,音域的对比,同时也成功地解决了大、小嗓 (即真、假嗓)在同一调门的对唱时所产生的高低不就的矛盾,足显其科学性。

京剧以演唱为主的行当有老生、花脸、青衣、花旦、小生、老旦。

老生、花脸、老旦这三个行当的唱、念是以大嗓(又称真嗓,真声,大本嗓、 阳嗓,即说话或歌唱时, 自然发出的嗓音)为主,唱高音时辅以一定的假声。即真声与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

青衣、花旦、小生这三个行当中,青衣、花旦的唱,念是以小嗓 (又称假嗓、假声、阴嗓即非自然发出的嗓音,声带是不完全闭合振动,而是局部振动)为主,唱低音时辅以一定的真声,即假声与真声结合的混声唱法。小生行当则唱时用小嗓,念白时却大,小嗓掺合混用。

老生、花脸、老旦的用嗓,京剧行内称大嗓;青衣、花旦、小生的用嗓称之为小嗓,但大嗓和小嗓的说法与声乐上讲的真声和假声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我们知道京剧中大嗓在唱高音的时候要在大嗓中掺和假声,形成真声与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而小嗓在唱中音或低音时, 又要掺和一定的真声,形成假声与真声结合的混声唱法。由此可以看出,在京剧演唱中所说的大嗓、小嗓与真声和假声是有区别的。即在大嗓、小嗓的提法时,可提真声、假声的渗入,而真声可以指称是大嗓,假声则可指称为小嗓,但大嗓却不完全是真声;小嗓也不完全是假声。

“真声”与“假声”在现代声乐中又称“嗓子机能”,凡是健全的嗓了都有两种机能, 一是发出真声, 真嗓子的机能; 一是发出假声,假嗓子的机能。歌唱发声的“真声”在声乐上的术语一又叫“重机能”或“重机理”。用“重机能”状态发声时,是在嗓音的中、低基础声区内,声带在长、宽、厚的“重机能”状态下拉紧闭严,是声带整体振动发音(声带全振);歌唱发声中的“假声”在声乐上的术语——又叫“轻机能”或“轻机理”,用“轻机能”状态发声时,嗓音从中、低基础声区扩展到高声区,声带在短、窄、薄的“轻机能”状态下呈开放状,是声带边缘或部分振动发音(声带局部振动)。

“重机能”是由于“甲杓肌”收缩使声带变厚形成的,声带变厚也就是机理加重,使它们有可能对来自肺部的气息压力产生较大阻力,从而激起较多泛音,致使嗓音较响。反之,“环甲肌”收缩把声带拉长变薄,也就是声带的机理变轻,对气息的阻力必然小,从而激起的泛音也必然较少,音量也必然较小。所以决定嗓音音量的重要因素除气息的压力外,发声肌的机理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唱中,如旋律音高由低漸高时,声带便从长、宽、厚的“重机能”状态逐步过度到短、窄、薄的“轻机能”状态; 而当旋律音高由高往低走时,声带则从“轻机能”状态逐步过度到“重机能”状态。因此在演唱时,遇到不同音高的唱腔,应该对“机能”的动态进行调节,声乐中是指解决换声点问题,男声主要是解决唱高音的问题,而京剧演唱,从某种角度讲,它就是高音的演唱艺术,因此,它的“换声”不是点的问题,而是面或整体的换声,即全音域换声。

京剧青衣与女老生(女花脸的调门都这么高)(4)

京剧青衣与女老生(女花脸的调门都这么高)(5)

京剧青衣与女老生(女花脸的调门都这么高)(6)

所谓发声机能即指歌唱发高、中、低不同音高时,声带所处的状态。一般说来不论男女,唱的音越高, 声带轻机能成分就越多,重机能成分则越少;唱的音越低,声带重机能成分就越多、轻机能成分则越少。虽然从理论上对声带轻,重机能不同发声机制的认识过程是分开进行的,但在实际演唱中,轻重两种不同声带机能的发声机制却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难以细细分清。因此,也不可能始终用一种机能状态去演唱,如始终用重机能状态,这样声带就会一直处于拉紧闭严的状态来唱高音,将会使演唱脱离气息的支持即成喊叫; 如始终用轻机能状态去演唱,那就会完全是假声,这种唱法由于声带不能闭合,用不上劲,所以声音虚弱, 没有亮音。

京剧假嗓类的演唱, 由于是用“轻机能”状态发声,即以假声发声为主,所以在唱高音时优于真嗓类的重机能发声,容易解决扩展音域(高音)的难题。但阻气相对较弱,泛音也就相对少而弱。其声音效果有些许空虚、太真实的感觉,多是在高声区运用的半自然发声方法, 即声带一部分闭合挡住气息,另一部分受气息冲击,在其边缘或局部产生振动发声。所以,声音的幅度小,低的共振峰也比较弱,声音效果是音色柔美、细腻而穿透力不强,唱低音相对因难。

在京剧演唱中,出女性唱老生、老旦、花脸时,由于女声的假声机能优于男性,所以拓展高音也就比男性容易解决些。在男性老生(真声)与女性(真声)同合演出时,女性老旦的高音就唱得轻松、自如些。

京剧真嗓类的演唱,由于用“重机能”状态发声,即以真嗓音发声为主,阻气相对较强,泛音也相对较多。所以,声音的幅度相对较大、声音宽、响,高的共振峰比较弱,声音效果宽厚、响亮,唱高音相对困难。因此在演唱中,应同时保持对轻、重不同声带机能的动态调节意识, 不可有所偏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