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丧葬的八大禁忌你知道几个(为何抬棺万万不可落地)

为何农村进行传统殡葬仪式时,抬棺人万万不可让棺材落地?如果不小心落地了,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是否真如老人们所说,棺材落地会让逝者的灵魂也跟着落地,然后徘徊在生者周围,久而不散呢?动动你的点个赞,带你了解本期内容。

民间丧葬的八大禁忌你知道几个(为何抬棺万万不可落地)(1)

抬棺人

抬棺万万不可落地

在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中,出殡仪式最为庄严浩大,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描述过秦可卿下葬时的场面,那可谓是风光无限,宁荣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压地银山浩浩荡荡占满长街,灵幡纸鹤更是一眼忘不到边际,当然,这是古代贵族出殡时的场面,农村老百姓自然是达不到这样奢侈的规格,但该有的礼制和流程那也是极其讲究,什么摔瓦盆、转棺、路祭等等,都是各有说法,而这诸多的仪式中,有一项最让人感觉到神秘,那就是“抬棺不可落地”,意思就是说,只要抬棺人将棺材抬起,走在了出殡的路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让棺材落在地上。

民间丧葬的八大禁忌你知道几个(为何抬棺万万不可落地)(2)

抬棺出殡

这项古人流传下的规矩流传了几千年,被后人世代沿袭下来,为何会有这样的规矩呢?民间普遍的说法是:人死后并非烟消云散,灵魂还是会徘徊在亲人身边,出殡时棺材如果落地,代表往生者还对人世间存有留恋,便会待在原地不舍得走,然而我国古代讲究入土为安,往生者的灵魂游荡于世间,一来对他们不尊重,二来也会造成一些你懂得的麻烦,然而这些说法终究是怪力乱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们还是要相信科学,“抬棺不能落地”这项殡葬规矩,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农村土葬出殡时,抬棺人一但抬起棺材,无论如何也不可落地!为何殡葬仪式中会有这一条规矩,“抬棺不可落地”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含义?

民间丧葬的八大禁忌你知道几个(为何抬棺万万不可落地)(3)

抬棺落地

抬棺不能落地的含义

在中国农村土葬的出殡仪式中,为了防止棺材落地,抬棺人数都会进行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都是16个人,然后进行两班倒,中午换班时,棺夫也必须将抬棺的杠子,直接挪移到接替者的肩膀上,总而言之,棺材一但抬起便不可落地,而这项规定会出现的最大原因,则是因为棺材本身的重量,传统土葬所使用的棺材,一般都是用楠木、松木、柏木等材料制成,但不管是什么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这些实木做成的棺材本来就有个700来斤,然后还有往生者的遗体,还有各种陪葬品。

民间丧葬的八大禁忌你知道几个(为何抬棺万万不可落地)(4)

抬棺下葬

这杂七杂八加起来,上千斤的重量,八个壮汉抬起来走那么远的山路,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曹刿论战》中曾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虽说讲的是战争的士气,出殡仪式中的抬棺环节,需要众人合力做到的,所以道理是一样的,抬棺者刚开始士气满满,精气神十足,若是中途棺材落地,会让杠夫士气大减,本就疲惫的身体再将棺材抬起就非常困难了,而且古人对出殡下葬的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延误时辰,抬棺上山本就重心不稳,一鼓作气直达目的地,能够避免节外生枝。

抬棺不可落地!中国传统殡葬习俗中,出于对抬棺者的考虑,所以流传下了这样的规矩,那么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促成了这条“抬棺不可落地”的规矩呢?如果棺材意外落地,又该如何处理呢?

相信科学

除了对于杠夫的身体考虑,棺材不能落地的背后,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传统土葬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遗体腐烂表示病菌,还有就是避免遗体被动物啃食,因为这对死者的亲属是一种痛苦和伤害,而随着古人文化的发展,人们将土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认为给死者豪华庄重的丧葬仪式,会让他们把这富贵带到来生,往生者下葬的位置以及葬入的时辰,都是经过慎重的挑选的,如果不能按时按点将其葬入,人们会觉得这是对往生者的一种不尊敬,传统丧葬习俗中,有“落地为坟”的说法,也就是说棺材落在哪儿,就得把人葬在哪儿。

民间丧葬的八大禁忌你知道几个(为何抬棺万万不可落地)(5)

殡葬禁忌

起初这个习俗还是为了防止盗墓贼,所以选择随即下葬,保证死者不被打扰,但汉民族的传统中,又讲究提前定好下葬的位置,如果棺材落地就得现挖一个坟,这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才有了棺材不可落地的说法,话说回来,如果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抬棺绳子断了,棺材不慎落地,那么也有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在落地之处,拿一把土放在棺材上,就可以了,不过各地的风俗还是不一样,有些地方也会准备两条长凳,需要停棺时可将棺材放在凳子上,但无论如何,抬棺不可落地,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些习俗都是出于生者对死者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还有对于抬棺人的保护,还有各种实际状况的考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