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杂文选集名言(世故三味鲁迅经典杂文录)

鲁迅的杂文选集名言(世故三味鲁迅经典杂文录)(1)

【原文欣赏】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然而据我的经验,得到“深于世故”的恶谥者,却还是因为“不通世故”的缘故。

“然而,有些人其实也并不真相信,只是说着玩玩,有趣有趣的。即使有人为了谣言,弄得凌迟碎剐,像明末的郑鄤那样了,和自己也并不相干,总不如有趣的紧要。这时你如果去辨正,那就是使大家扫兴,结果还是你自己倒楣。我也有一个经验,那是十多年前,我在教育部里做“官僚”,常听得同事说,某女学校的学生,是可以叫出来嫖的,连机关的地址门牌,也说得明明白白。有一回我偶然走过这条街,一个人对于坏事情,是记性好一点的,我记起来了,便留心着那门牌,但这一号;却是一块小空地,有一口大井,一间很破烂的小屋,是几个山东人住着卖水的地方,决计做不了别用。待到他们又在谈着这事的时候,我便说出我的所见来,而不料大家竟笑容尽敛,不欢而散了,此后不和我谈天者两三月。我事后才悟到打断了他们的兴致,是不应该的。

“所以,你最好是莫问是非曲直,一味附和着大家;但更好是不开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连脸上也不显出心里的是非的模样来……”

这是处世法的精义,只要黄河不流到脚下,炸弹不落在身边,可以保管一世没有挫折的。但我恐怕青年人未必以我的话为然;便是中年,老年人,也许要以为我是在教坏了他们的子弟。呜呼,那么,一片苦心,竟是白费了。

鲁迅的杂文选集名言(世故三味鲁迅经典杂文录)(2)

然而倘说中国现在正如唐虞盛世,却又未免是“世故”之谈。耳闻目睹的不算,单是看看报章,也就可以知道社会上有多少不平,人们有多少冤抑。但对于这些事,除了有时或有同业,同乡,同族的人们来说几句呼吁的话之外,利害无关的人的义愤的声音,我们是很少听到的。这很分明,是大家不开口;或者以为和自己不相干;或者连“以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没有。“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的了。这是中国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

而且,对于看了我的劝导青年人的话,心以为非的人物,我还有一下反攻在这里。他是以我为狡猾的。但是,我的话里,一面固然显示着我的狡猾,而且无能,但一面也显示着社会的黑暗。他单责个人,正是最稳妥的办法,倘使兼责社会,可就得站出去战斗了。责人的“深于世故”而避开了“世”不谈,这是更“深于世故”的玩艺,倘若自己不觉得,那就更深更深了,离三昧境盖不远矣。

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说“世故三昧”者,即非“世故三昧”。三昧真谛,在行而不言;我现在一说“行而不言”,却又失了真谛,离三昧境盖益远矣。

一切善知识,心知其意可也,唵!

鲁迅的杂文选集名言(世故三味鲁迅经典杂文录)(3)

【作品赏析】

在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文化将处世当做一种哲学来研究,教人如何自保而不顾其他成为其重要的课题。中国的儒家哲学,多是讲处世的。人际关系在这个体系里占有很大的比重。其言之精微、其义之深奥、其影响之深远、真是世间罕见。人的可悲在于,他被社会影响并渐渐不可逆转地形成社会人格。在漫长的封建集权社会和恐怖的思想控制中,因为社会长期复杂危险,失却公正。为真理而挺身,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凭良心说公道话,被人们猜测你们有不一般的关系。总之,不相干的人,在中国人看来,绝不会相互维护和提携。这样的经验也是建立在大多数的事实之上,这样的人心自然是经过人自身长期的社会观察和判断之后形成的。

鲁迅的杂文选集名言(世故三味鲁迅经典杂文录)(4)

一个在正当事务上退却以自保的人或群体,往往会创造出许多无聊的游戏,这就是鲁迅说的:“只是说着玩玩,有趣有趣的。”既然是有趣有趣的,自然就容不得别人认真,所以,凡事不讲认真,只要与己无关,就一味地附和着,不做半点判断,也是世故的特点之一。在险恶环境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人并不到此为止,他还要拣软的柿子捏,或者为讨好强者以钻营,捞得切身利益,也就是鲁迅说的“责人的深于世故”而避开了“世”不谈。在往往沉默的生活里,世故的人最懂得“心知肚明”。说出了真相的鲁迅,实际上也给了我们处世的提醒。该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和人心入木三分的洞察,运用辛辣幽默,生动准确的语言文字,提出了深远尖锐的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的严肃具体的批判,不失为一篇揭露人性之恶的又一力作,对当今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同样有批判醒世的作用。

鲁迅的杂文选集名言(世故三味鲁迅经典杂文录)(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