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优秀教学设计(美丽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过渡句)

今天和条友分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的实录。多提宝贵意见[微笑][作揖]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活动,是找出这两篇短文中表示过渡的句子或者段落。具体的任务有三个,一个是圈画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二是对选择的过渡句(段)做出基本的解释。三是从宏观上全文角度理解这些过渡句(段)在文章中所承担的功能或作用。(板书)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完成第一个任务。时间十分钟。

师:好,时间到。请应佳丹,你在第一篇中找到什么?

应:第三段。(师:向大家解释下)“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发现有恐龙化石”中的“也”,说明和上面一段内容是衔接的,而且,句子中“发现”和第四段第一句“发现”这个词相互对应。

师:对于这个解释,大家同意吗?同桌,你同意吗?(同意)许琴,你同意吗?(同意)你自己判断出这个语段是过渡段了吗?

许:没有。

师:之前你没有注意到,应佳丹讲了之后你注意到了,我们从反向去思考问题,你之前为什么没有注意到?(生沉默)

师:如果我一定要找出大家不同意见呢?如果这段不是过渡段呢?我们按这个结论去找理由。陈宇轩?(生沉默)

师:没找到合适的理由。赵馨怡?

赵:这段的最后一句,“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其实是对上面内容的一个结论。下面这段中“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一句,“这个发现”内容上并没有展开。

师:应佳丹,针对赵馨怡的理解,你再发表看法。(生沉默)

师:(借此引导)我们课堂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了,也许这个难题老师是故意捣乱,我就偏偏喜欢让大家从反面去思考问题,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把大家难住。语文学习,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角度不同,思考的结论就不同。我需要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得出不同的结论。我基于现有的证据得出不同的结论,理由站得住脚,都是合理的。你看,两篇短文,恐龙灭绝的原因研究是不是有不同的方向?接下来,我们说什么是过渡。过渡就是从一个内容转移到另外一个内容,从一个方向转移到另一个方向的。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下文的引领。那么同学们需要对第二、三、四段整体思考,不要把眼光仅放在第三段。现在大家重点思考,第三段说明的内容有没有发生转向。大家思考3分钟。

师:韩睿莹,有没有转向?(没有)赵梓悦,有没有转向?(没有)徐孜莹,你的态度呢?(没有)应佳丹,现在你的结论还坚持吗?

应:好像没有。

师:想法稍微改变了。那如果老师说这几段中有一句是过渡句,你说是哪句?注意我的说法,有一句是过渡句。

应:(思考)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

师:吴怡菲,你来解释下,为什么是这句。

吴:上面几段都是围绕恐龙化石,从这段开始围绕大陆说明内容了。

师:大家同意吴怡菲同学的观点吗?(思考)应佳丹,你认同吗?今天应佳丹最累,站起来坐下,坐下又站起来。

应:同意。

师:“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一句显然是对应上面内容,“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言外之意是把发现恐龙和大陆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为第五段的设问铺垫。今天的第一个例子就花费了很长时间了,但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例子。对应佳丹来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但不是一个真正的错误,因为我看到了她的从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的思维能力。

师:下面我们继续。江嘉乐,你选了哪个过渡句(段)?

江:第六段的第一句。

师:金慧欣,你同意吗?(同意)这一句你划了吗?

金:划了。

师:想法一致,我找一个不同意见的。你们看,我们又来了,要找不同意见的。郭逸潇,你划了吗?

郭:划了。

师:看来大家想法基本一致,我一定要找一个不同意见的。刘子颜,你划了吗?(没有)那你相关的过渡是划了哪句?

刘:第五段

师:你来解释下,美丽的有问题的问题又出现了。理由?

刘:这一段承上启下。

赵:前半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后半句是提问,下面一段是回答。

师:回到原点,江嘉乐。如果第五段是过渡段,那么第六段的第一句肯定不是,如果第六段的第一句是过渡句,那么第五段肯定不是过渡。听了这几个同学的发言,你坚持自己的看法吗?

江:坚持。

师:金慧欣,你还是站在江嘉乐这边吗?

金:嗯。“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承接上一段的问题,后面一句是对问题的回答,而且是后面内容的总起。

赵:我觉得这句话不能算,要么这句话是上面的回答,要么就是下面的总起句。

师:每个问题都是有争议的,大家思考2分钟。黄晋弘有话说。

黄:一问一答应该是完整的,你不能说一个回答就算是过渡。

师:同学们,课文把一问一答分家了,按黄晋弘的想法,我们把一问一答重新组合在一起试试。把第六段的回答放在第五段后面,这样连在一起,这样处理好,还是把答案单独拎出来另起一段好?或者反过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黄:这样处理好。我觉得这样有一种强调的作用。强调突出。

师:强调突出的是什么?

黄:答案。

师:韩松看样子有话说。

韩:这一问一答可以合在一起。(师:为什么)这样和前面一段“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这句话联系更加紧密。

师:还是江嘉乐,你认为一问一答合在一起好还是像课文这样处理好?

江:按课文这样好。把问题单独出来,就是引出后面的说明内容,这是一个中心句。

师:有点道理。吴怡菲,“这一问题的答案”这句话,这个答案是不是这个语段甚至是下面几个语段说明的中心内容?

吴:是的。

师:那么,你认为哪个才是过渡句(段)?

吴:第五段。

师:金慧欣,你还坚持自己的看法吗?

金:坚持。

师:江嘉乐找到了一个忠实的盟友。究竟是哪个才是过渡句(段),大家各自有理由,包括下面我们再找,还会遇到争议。我想,我们遇到争议的根源在哪里,有两个。一是我们对文章语言表达还没有深入理解,我们的语言解读能力参差不齐。二是我们对过渡句(段)有这样的概念,但不够深刻,理解不准确。课堂有这样的争议非常好,我是喜欢,也欢迎有这样的争议的。根据我们课堂生成的疑难问题,包括另一篇短文《被压扁的沙子》,也有过渡句(段),同学们把它梳理出来,在练习本上先抄写下来,然后备注你选择这个过渡的理由。下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优秀教学设计(美丽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过渡句)(1)

学生练习示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