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呢(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如今一提起莲,脑海里总会条件反射般地跳出北宋文官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只是,背得那么熟、记了这么久,你有没有想过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呢?
有人会不屑一顾:老生常谈啦,多少科普文早已说明,原因是莲叶具有“自洁(self-cleaning)效应”。
自洁效应,听起来不明觉厉,可惜,这样回答的人都答错了!
为什么说答错了呢?
首先,我们花点时间重温下“莲叶自洁效应”。
在电子显微镜下,会发现莲叶的上表皮由一个个特殊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的表面布满了高10~20μm(微米),宽10 ~15μm的突起(参照物:一根亚洲人头发的直径是80~120μm),同时被覆着一层疏水的蜡。如此特殊的微米结构使得水滴落在莲叶上时,会被突起和蜡隔离开表皮细胞,进而滚动形成“玉盆琼珠”,同时把叶表面的脏东西黏住、带走,最终实现自洁。
不染淤泥的真相原来这么简单!
看懂了上述以讹传讹的逻(科)辑(普)漏(忽)洞(悠),我们再来搞明白,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秘诀。其实很简单,看一张实拍照即可解谜:刚钻出淤泥的莲叶长这样——
发现了吗?幼叶被芽鳞(片)严严实实地包裹着,直至钻出淤泥。这意味着幼叶不管出土还是在土里,都根本接触不到淤泥!
不仅莲的叶,莲的花也差不多如此——在出淤泥之前,花也是被芽鳞包裹的
既然根本接触不到,又谈何不染?
所以,“出淤泥而不染”和“自洁效应”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唯一能沾上边的句子其实是“亭亭净植”的“净植”。出泥后不久,花叶就迅速生长壮大,撑开了芽鳞(片)。显然芽鳞的作用是保护花蕾和幼叶。
这正是:绿荷生微突,滚珠清泥污。秽不染幼叶,何处谈自洁?
其次,濯清涟和妖不妖有逻辑关系吗?没有。不管在“清水”还是无毒的浊水,莲的生长过程和状态都大同小异;即使生于浊水,花骨朵照样不妖;即使生于“清水”,盛花照样妖艳。
有趣的是,莲并不能生长在没有泥沙的纯粹的清水之中,反而扎根淤泥才可以茁壮成长;养过水生花卉、插过鲜切花的朋友都知道,植物长期身处纯水,将造成清水变浊、植物营养不良而病死。许多荷塘的水不清,甚至浑不见底,但不表示水质差、没营养、有毒害。事实证明,出淤泥的莲总比不染泥的清水芙蓉要长得好;纯水培的莲光长叶、不开花,其浸水部分的表面容易滋生细菌、代谢掉后留存水中会污染纯水。
那为什么古人常写芙蓉出自清水呢?因为清水之下有淤泥——给养花的水加入土壤,由于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水里的大分子化合物,大颗粒杂质也能沉淀至底,被土壤稳固,久而久之水便变得清澈,植物也活得健康了。
简单粗暴地讲:净化污水的是泥,污染清水的是莲。这里头的曲径通幽之味,就留待你品、你细细品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