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罗成是真实的吗(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人物)

在《隋唐演义》和《兴唐传》中,塑造了隋唐十三条好汉的形象,此外又有“四猛”,“四绝”的说法,这些英雄好汉们有的是完全虚构,有的也是真实的,但大部分都是根据历史原型来演绎加工形成的。

《隋唐演义》中的罗成在历史上是没有这号人的,而罗士信确实是有历史原型的。不过历史上的罗士信跟演义中的罗士信又完全是两种人。

隋唐演义罗成是真实的吗(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人物)(1)

罗成

演义中的罗成和罗士信都是根据历史上真实人物创作出来的,演义中的罗成和罗士信身上都有真实人物的一部分特征,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历史真实人物的影子。

演义中的“罗士信”

《隋唐演义》和《兴唐传》中确实有个叫罗士信的,跟历史上的罗士信是同名同姓。

演义里面的罗士信,自幼父母双亡,被“美髯公”王君可收养,起名罗士信,被秦琼收为义弟。天生一对“飞毛腿”,两腿飞速前进可以快过战马,水性过人,天生神力。

隋唐演义罗成是真实的吗(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人物)(2)

罗士信

秦琼寻找兵器下落之时,偶遇罗士信。罗士信在放牛,两头牛打架,罗士信直接双手角力,力腿双牛,把秦琼都给看傻了。

瓦岗寨起义之时,被封为镇殿大将军,手持一柄“镔铁长枪”,却不按套路出牌,经常是把长枪当棍子使用,以力取胜。潼关口活捉魏文通,金堤关力擒伍天锡,擒裴元庆、铜旗阵杀仇成。是演义中唯一可以与天下第一好汉李元霸,正面对抗的猛将。

十八路反王攻打扬州之时,一人撞开城门,落入陷阱被乱箭射杀。

演义中的“罗成”

罗成在演义中,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人称“罗少保”,白马银枪,是隋唐第七条好汉。容貌俊美,面若冷月,所以又有“冷面寒枪俏罗成”之称。

秦母过寿,受程咬金挑拨,与单雄信争斗。瓦岗寨起义,靠山王杨林以一字长蛇阵,围攻瓦岗。罗成帮助瓦岗兄弟,破一字长蛇阵。与瓦岗兄弟里应外合,又破铜旗阵,加入瓦岗。扬州比武勇夺武状元。瓦岗兄弟散伙之后,跟随秦琼,程咬金投奔洛阳单雄信,投奔王世充。后又转投李世民麾下,洛阳一战,罗成一战锁五龙。力擒窦建德、王世充、孟海公、朱灿、高谈圣五王。为李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隋唐演义罗成是真实的吗(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人物)(3)

罗成

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争斗。李建成二人保举罗成为先锋,去紫金关攻打刘黑闼,二人借机迫害罗成,罗成连战数日,被苏定方引入淤泥河中,乱箭射杀,年仅二十三岁。

正史中的“罗士信”

正史中的罗士信,也确实是个猛将,而且是一位少年猛将,与秦秦琼齐名。

二人原同属隋将张须陀麾下,讨伐农民军起义。

大业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薄等人率部攻打齐州。张须陀率部防守。当时年仅十四岁的罗士信,还只是县衙里的一名小小差役。罗士信向张须陀请命出战,张须陀看他年龄太小,恐怕连铠甲都不能穿上,轻视于他。

隋唐演义罗成是真实的吗(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人物)(4)

罗士信

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新唐书·罗士信传》

罗士信很生气,穿上双泵铠甲,带上弓箭,全副武装上马环视一圈,张须陀这才同意他出战。

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

两军在潍水对阵,敌兵刚刚列队完毕,罗士信手持长枪飞马冲阵,刺死数人,取下一个敌兵首级,用长枪挑着首级行进,对面的敌军哪见过这种阵势,惊恐的看着罗士信,不敢反抗。张须陀趁机大破敌军。

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

罗士信跟着追杀敌军,每杀一人,便割掉敌军鼻子,放入怀中。回来之后,用鼻子的数量来查验首级,张须陀叹服罗士信的勇猛,把自己的战马送给罗士信,此后凡事作战,张须陀在主帅,副将必定是罗士信。非常倚重罗士信。

攻打卢明月之时,敌人兵力众多,张须陀想要佯装撤退,派一支小部队偷袭卢明月大营。众将之中,只有罗士信和秦琼请命前往。

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待到张须陀撤退,卢明月率军追击。秦琼与罗士信攻打卢明月营寨,寨门关闭,无法攻入。二人爬上城墙,斩将夺旗,打开寨门,放门外伏兵入内,火烧营寨,卢明月回援,张须陀趁机回师,大败卢明月。

隋唐演义罗成是真实的吗(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人物)(5)

秦琼与罗成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旧唐书·秦叔宝传》

张须陀死后,罗士信与秦琼跟随裴仁基投降瓦岗李密,被委任马军总管,讨伐王世充。身上多处受伤,被王世充擒获。王世充对罗士信这员猛将也是很喜爱,甚至和他一同吃饭睡觉。

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要说王世充,这人确实眼皮子浅。在得到李密部将邴元真等人之后,就开始冷落罗士信。罗士信气不过,感觉与这些人为伍,是奇耻大辱。率领手下一千多人投靠唐高祖李渊,被授予陕州道行军总管一职。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在唐营之中,罗士信依然被重用。出征必定为先锋,撤退必定殿后。

但罗士信此人为人严厉,为达胜利不择手段。虽然每次赏赐都分给部下,但对待士兵非常严格,以至于再亲密的部将也会害怕他。在攻打千金堡时,派人带领一百多婴儿在城下啼哭,堡内士兵出城,罗士信乘机攻城,因为之前千金堡的守军诋毁罗士信,所以拿下千金堡之后,罗士信下令屠城。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

后跟随李世民讨伐刘黑闼,唐军拿下一城,有王君廓驻守,但敌军很快围攻,王君廓不敌弃城溃逃。李世民问谁敢守城。罗士信请命原往,最终罗士信被刘黑闼俘虏,刘黑闼想要罗士信投降,罗士信不肯,被刘黑闼杀害。李世民悲痛万分,用重金赎回尸体安葬,谥号“勇”。

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

罗士信的勇猛和演义中的罗士信一样,都是少年猛将。力敌千军,行则为先锋,退则为殿后,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而他的性格和罗成一样,偏激,狭隘,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隋唐演义罗成是真实的吗(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人物)(6)

罗成

罗成为破一字长蛇阵,骗义父丁彦平,最终害死义父。而罗士信为了胜利,牺牲了一百多名婴儿。两人都是二十多岁就战死,可能与这也有关。

所以后世编出来罗成和秦琼互换绝招,留了一手回马枪,折寿五十年,其创作灵感可能也是来自于罗士信用婴儿来破城这一段吧。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参考资料:《隋唐演义》《兴唐传》《新唐书·罗士信传》《旧唐书·秦叔宝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