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的管理思想(从而立走向)
作者:郝俊慧 来源:IT时报
9月7日,时隔三年,SAP(思爱普)一年一度的顶级年度峰会——SAP中国峰会终于回归线下,这也是SAP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履新一年后,首次向大众全面阐释SAP中国4.0新战略:“在中国,为中国”,做云时代“新型中国企业”赋能者。简而言之,便是推动中国企业向全数据、全链接、全绿色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SAP官方网站)
今年是SAP进入中国第四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自1992年进入中国以来,SAP一直将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如今,在中国“三十而立”的SAP,将如何讲它的中国新故事?
30年,从“吸收”到“输出”
“中国是SAP公司‘皇冠上的宝石’。”199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SAP踩准了改革开放的风口,从香港的东方海外到上海的上海机床厂,再到全球最大的PC厂商联想,SAP和中国当时正在信息化转型的头部企业一起,成为中国信息化启程的扬帆者。
2002年,时间进入第二个十年,加入世贸的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中国企业也逐步尝试出海。中远集团、上海汽车集团、海信集团等中国大型企业纷纷在此时选择了SAP。2.0时代的SAP,帮助他们建立了集团管控的能力,并作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出海护航者”,提升它们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能力。
2012年后的中国,逐步从跟随者成为引领者,不少企业弯道超车,进入全球500强。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始互相学习、共同创新,SAP此时也成为中国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助推者。
回顾了SAP的30年后,黄陈宏表示,SAP一直将自己当作一个本地企业,“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一直是SAP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市场,SAP更是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究院放到了中国,打造的产品面向全球市场,员工人数超过4000名。
“SAP的体系是对最先进管理流程的一种总结和归纳,如果说一开始进入中国时,是将全世界最新的管理理念带入中国,那现在是要将中国的管理方式总结后带给全球,大家一起来用。”黄陈宏认为,这种输入到输出的变化,是30年来SAP在中国看到的最大不同。
中国企业的三件事
进入第四个十年,和中国一起成长的SAP,又将为中国企业来到什么?黄陈宏详细阐释了SAP中国4.0阶段新定位的三层含义: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初心,打造云时代“新型中国企业”,角色是赋能者。
之所以如此定位,其实不难理解。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必谈的三个趋势。“寒气逼人”,想“过冬”的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暖气”。
“2027年欧盟将正式实施碳关税,这将很可能给各行各业带来额外成本。”黄陈宏以2020年的一个数据举例称,中国出口到欧盟每美元碳排放是0.89公斤,而欧美出口到中国0.28公斤,中国商品的碳排放是欧美的3倍,仅纺织行业便将因此增加3%的成本。
“中国企业往下走应该做三件事:第一,数字化转型,做全数据的智慧企业;第二,应对全球产业链整合,做全链接协同发展的企业;第三,重视双碳,做全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黄陈宏表示。
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出海企业而言,这三点的确至关重要。
以供应链协同为例,近几年来,复杂的国际环境,让全球产业链融合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动态中保持供应链的稳健、敏捷?
海信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案例。目前,海信的国际业务占比四成以上,而且基本以并购为主。SAP为海信搭建RISE with SAP(乘云直上)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将所有并购企业放在一张“蓝图”中,有效管理了海信海内外3000多个生产基地,同时看清整体业务运营面貌和整个供应链体系,从而可以决定如何融入全球商业体系。
据黄陈宏介绍,SAP有全球最大的商业网络,上面有700万企业,客户可以在上面找到很多匹配的稀缺资源,以此做到产业链的协同。
“在中国”再次提速
2019年初,SAP宣布启动“中国加速计划”,助力中国智慧企业成长。如今,三年多过去,SAP再次提速,在中国启动“云转型加速行动”,而最新产品RISE with SAP(乘云而上)是最有利的助推器。
RISE with SAP(乘云而上)是SAP新推出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包,提供一站式上云服务。简单理解,就是以ERP云为核心,订阅SAP的工具和服务,好处是不需要前期投资,而且适用性很高,无论企业是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总有一款适合。这个产品对中小企业尤其友好,可以让他们尽快跨过成本门槛,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据透露,RISE with SAP(乘云而上)在中国推出一年左右,已有300多家客户,其中超半数已经上线。
此外,“云转型加速行动”还将免费开放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含150门中文数字化课程)等资源,并投入300名原厂专家的1万小时,帮客户规划转型路线图,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认证顾问数量,也将从2千名提高到1万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