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经典语录赏析(孙子兵法经典8句话)

孙子兵法经典语录赏析(孙子兵法经典8句话)(1)

孙子兵法经典语录赏析(孙子兵法经典8句话)(2)

唐太宗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孙子兵法》,是百世谈兵之祖,是博弈竞争的绝学。

上至帝王将相的争斗,下至普通百姓的处世,无一不有其智慧烙印。

儒风君精选其中经典8句话,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读懂受益无穷!

1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译文:

胜利之师,会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再出兵夺取胜利。

失败之军,总是先莽撞攻击敌人,期求从苦战中赢得胜利。

感悟:

俗话说:“胜利之师,不打无准备之仗。”

未雨绸缪,先胜而后战,才是最高明的处事方式。

毕竟世事无常,局势无定,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只有战前准备越充分,则越有可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取胜。

做人也是如此,目光放长远,凡事提前准备,方可淡定从容,行稳致远。

2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译文:

无利可图不要采取行动,没有必胜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机关头不轻易开战。

感悟:

《道德经》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无论何时,一定要慎重出战,不可意气用事,情绪用兵。

不打无好处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

否则,难免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轻易消损了己方的力量。

唯有做到谨慎、冷静、理智,方能趋利避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3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译文:

用兵作战,首先要设法削弱敌人士气,动摇敌将的心志。

感悟:

《曹刿论战》中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靠的是勇气,敌方士气衰竭,军心动摇,就能轻易取胜。

所以,我们当以攻心为上,拓展思路,先发制人,出奇制胜。

于己方而言,也要镇定从容,坚定意志,临事守心,历事炼心。

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方能无惧风雨,勇往直前,驾驭自己的人生。

4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译文:

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谋略赢得胜利,其次是外交获胜,再次是武力击败敌军,下策则是攻打城池。

感悟: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攻城略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我们应放大格局,跳出简单的对抗式竞争思维,不轻易硬碰硬。

将直接对抗变成间接对抗,将对抗变成非对抗甚至是合作。

不用打就能赢,谋求长远发展,利益最大化,才是真正的高明。

孙子兵法经典语录赏析(孙子兵法经典8句话)(3)

5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知己知彼,则百战不败;知己而不知彼,则胜败各半;既不知己亦不知彼,则每战必败。

感悟:

《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充分了解对手的情况,才能找到破绽击败对方。

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才能发挥长处赢得胜利。

做人,既要有识人之能,也要有自知之明,二者缺一不可。

不低估敌人,不高估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6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译文: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方式,就如水流没有固定形状,根据敌情变化而变化,才算用兵如神。

感悟:

《周易》有云:“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世上万事万物的本质,就是生生不息,变幻莫测。

无论用兵,还是处世,懂得思变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不墨守成规,不固执拘泥,善变通,会转弯,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

如此,方可先人一手,先人一着,掌握事情的主动权,走向取胜之道。

7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译文:

将士兵置于危险和绝望境地中,他们就会全力以赴,拼死奋战来保全自身。

感悟:

常言道:“置之死地而后生。”

危急关头,最能激发人的求生意志,拥有空前的勇气和斗志。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永恒的岁月静好。

倘若一直处于舒适区,就如温水煮青蛙,终将是一场灾难。

人都是逼出来的,居安思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8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

百战百胜虽好,但仍有伤亡,不是最好;若不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

感悟:

《荀子》有言:“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兵戎相见,教人用兵打仗,不过是兵法的表象。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法真正的内涵。

顺势使敌不能战,造势使敌不敢战,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

对己方而言,代价最小;对敌方而言,反抗最弱;对善后而言,后患最少。

这也是做人成事之道,以威德服人,以智谋屈敌,不强拼硬打,方能大获全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