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

1978年是中国国家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之年,当年八月,中日两国政府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0月22日,邓小平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这也是二战后中国高级领导人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1)

图片来源网络

邓小平此行创造了许多“第一”的纪录, 是中日关系和中外关系的历史性事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冷战时期,率先打开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交往的坚冰。

访日期间,邓小平在东京的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了一次举世瞩目的记者招待会,这也是中国领导人在外出访问时第一次以“西欧方式”同记者见面。

而在招待会上,一个别有用心的日本记者曾故意提出一个刁难的问题:既然中日双方已经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那您怎么看待尖阁列岛(钓鱼岛)的问题,为何不承认这个岛是归日本所有呢?

此问题一出,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此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在中国领导人破例访问日本,改善两国关系的关键时候,就提出这种问题,究竟是记者的个人行为,还是哪个人的授意呢?

许多人在心中腹诽、猜疑着,最后将目光都放在了始终微笑的邓小平身上,等着他来破解这个难题。但邓小平却没有被这个尖锐的问题所难住,反而高明地用几句话便轻松化解难题,还赢得满堂喝彩,他当年究竟是如何回答的呢?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2)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只是由于日本的侵略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钓鱼岛才变成了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问题。

早在隋唐时期,中国就已经发现了钓鱼岛,当时它还被称为“高华屿”。宋代以后,闽浙沿海居民因“高华屿”周围盛产的鲣鱼,用垂钓的方法最容易得手,又将其称作“钓鱼屿”。

明清两朝之时,多幅海疆图都大量记载过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不仅如此,在相关的官方文献中也记录了中国对钓鱼岛的具体管辖情况。

1863年,清政府官方刻印了《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其卷六至卷八中,也用中文明确标注了我国版图包括钓鱼屿诸岛在内,钓鱼诸岛属于台湾府管辖。

甚至在十八、十九世纪,英国乃至日本绘制的一系列地图中,也都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所有,只是日本对钓鱼岛的觊觎之心从没停止过。

1895年1月,看到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局已定,日本内阁迫不及待地秘密通过决议,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日本地图、归冲绳县所辖。所谓的冲绳县,则是日本1873年入侵并占领琉球后更名的。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3)

图片来源网络

这次秘密会议的内容直到1952年才在《日本外交文书》中被公开,但这种通过自身内部会议窃取他国领土的做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1896年,在战争中赢得盆满钵满的日本宣称钓鱼岛“属于”日本,并在1900年将其改名为“尖阁群岛”。

但即便如此,日本对钓鱼岛的“统治”也是通过战争确立的殖民行为,而且日本从没有对外宣称过此事,这是明显的非法侵占。所以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台湾归还给中国时,钓鱼岛仍然隶属于台北。

但是随着战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钓鱼岛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战败后的日本政府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附属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私自交给了当时托管冲绳的美国,而美国随即宣布对这些岛屿拥有“施政权”。

1953年12月,琉球列岛美国施政当局发布《琉球列岛的地理界限》,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擅自扩大美国的托管范围,并将中国领土钓鱼岛纳入其中。

日、美两国此举使得我国极为不满,因此在1972年3月,我国外交官曾在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上,声色俱厉的驳斥了日本于钓鱼岛问题上的非法行径,钓鱼岛问题也成了两国矛盾激化的焦点。

当年9月,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谈判中,时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主动向周总理提出了钓鱼岛问题,希望听一下中国的想法。

而周总理则明确拒绝对方,说这次不谈,谈了也没有什么好处。周总理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愿意因此而影响中日关系在大方向的解决。当然,周总理并不是说不解决钓鱼岛的问题,而是优先处理最急需解决的大问题,这也是周总理的外交智慧。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4)

图片来源网络

1978年4月,发生了钓鱼岛事件,这使得已经转缓的中日两国差点再次闹僵。

当月12日,钓鱼岛附近海域出现了很多中国渔船,日本方面发现了这些中国渔船,就以我方船只进入了所谓的日本“领海十二海里内”为由,要求退出该海域。但中国渔民们却用粉笔在木板上写出“这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有权在此作业”的大字,以示抗议。

为处理此事,日本外务省约见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一秘宋文,要求中方船只撤离钓鱼岛,遭到拒绝。当时宋文义正言辞地说:“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看到我方态度如此强硬,日本国内传出了许多杂音,有人想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加以威胁,也有人称“日本自卫队是干什么吃的”,要求用武力抓捕中国渔船。

但最后中日双方还是从大局出发,没有刻意去激化矛盾,使得风波逐渐平息,毕竟中、日政府都不希望因为钓鱼岛主权争端而恶化双方关系,双方都认为友好合作既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也是日本外交所必需的。

尽管这件事看似没有多少波澜的解决了,但无论是中国方面还是日本民间,都对钓鱼岛问题心存芥蒂,也就有了邓小平访日时,日本记者的刁难一问。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5)

图片来源网络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抵达东京,专机稳稳停在成田国际机场后,日本园田直外相兴奋地登上了专机,他与邓小平热情握手,向着笑容满面的邓小平欢迎道:“欢迎、欢迎,您给我们带来了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邓小平听完这句玩笑话,也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这一次轮到日本用天气来比喻两国关系了。因为就在两个月前的8月8日,园田直访问中国时,专机停稳后,天上下起了大雨,还不时有震耳欲聋的雷声。中国外长黄华向日本同僚们风趣地说道:“你给我们带来了雨水,太感谢了。”

此行,邓小平受到了日本各界的热烈欢迎,23日上午9时,福田纠夫首相着富丽堂皇的赤坂国宾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而入住这个宾馆也有很纪念意义。

在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问北京时,曾邀请周总理能够成为这座改建后宾馆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周总理回答说,只要中日两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他一定会去东京。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周总理没有完成日本之行。

这一次,邓小平出访日本,就将出席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换文仪式,见证这一条约正式生效的伟大时刻,同时也实现周总理的遗愿。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6)

图片来源网络

10时左右,邓小平和福田首相并肩来到了首相官邸的二楼首相办公室,双方领导人开始了三十分钟左右的会谈。邓小平是一个喜欢烟不离手的人,在寒暄之后,他从兜里掏出了一包“熊猫”牌香烟, 并按照中国人的礼节给在座的每个人都发了一支,一下就活跃了气氛。

“多年来我一直渴望能够访问东京,今天终于如愿了。我也早就想认识福田首相,这个愿望实现了,我很高兴。”邓小平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日本此次邀请访问的感谢。

随后,双方又一起回顾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曲折过程。邓小平说:“中日条约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

当谈话中聊到中国汉字时,福田纠夫感慨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变化也很大,他表示看时下的中国报纸就有些看不懂了,因为日本一直沿用中国原来的汉字。听到这话,邓小平则立即回应说:“从汉字可知,两国的友谊是悠久的。”

说到这里之时,福田首相还给邓小平写了一张纸条: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并说道:“我的名字就是取自《诗经》中的这一句,也可以说是中国名字了。”说完话,福田纠夫大笑,还表示要竭尽全力维护好中日两国关系。对此,邓小平则自嘲说:“日本愿意把穷国当朋友,真是了不起啊!”

会谈结束后,双方在一楼大厅举行了隆重的换文仪式,黄华和园田直两位外长用毛笔在批准书上签字,并热烈握手,这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局面。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7)

图片来源网络

在热烈的掌声中,福田首相举起斟满了香槟的酒杯,遥祝中国领导人的身体健康。邓小平也举杯走到福田面前,说道:“为天皇陛下,为首相阁下,为日本朋友们的健康干杯。”

仪式结束后,邓小平带着夫人卓琳前往皇宫会见日本天皇裕仁和皇后良子,这也是中国领导人在二战后第一次同天皇会见。

而这次见面的意义也是极其重大的,日本方面非常担心邓小平会当面给天皇难堪,追究天皇在侵华战争中的责任,但谁料整个会面过程却是出奇的轻松愉快,显示出了邓小平的大智慧和中国领导人的宽广胸襟。

当时裕仁天皇首先伸出手同邓小平及夫人卓琳握手,说:“热烈欢迎,能够见到你们,我非常高兴;你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地来到日本,又缔结了日中友好条约,交换了批准书,我非常高兴。”

而邓小平则回答道:“中日友好条约可能会具有出乎我们意料的深远意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今后要积极向前看,从各个方面建立和发展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的意思并不是不再追究日方的战争责任,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将目光放长远,适应新的国际环境。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8)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邓小平就说过这样的话:“中日关系有很多话要说,但概括起来就是一 句话: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段话反映了邓小平对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期望,也体现了中日双方共同发展中日关系的理想。

邓小平这段颇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话,令天皇深受触动,他甚至撇开了外务省已经拟好的讲话稿,真诚地说道:“在两国悠久的历史中,虽然其间一度发生过不幸的事情,但正如您所说,那都已成为过去了,今后两国要永远和平友好下去。”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极具历史性的会面,所以当天的日媒也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日本共同社说:“陛下在首次会见中国领导人时,使用了‘不幸事件’这一措辞,是从天皇的战争责任角度,间接向中国人民表达了谢罪之意。”

在日本访问期间,邓小平一行还乘坐东海道新干线“光81号”列车前往京都、奈良、大阪等地访问。当陪同人员问他感受时,邓小平爽快地回答说:“速度快、也舒适,干什么都要有速度哟!”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夜,仍然十分落后、贫穷,急需改变。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相信日本的新干线一定给这位世纪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心中也一定憧憬着中国人自己的快速列车和中国经济的真正腾飞。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9)

图片来源网络

1979年12月,日本大平正芳首相访华,邓小平在会见首相时,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展望未来,第一次提出了“夏小康”的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已实现了小康,更超越日本成为了GDP全球第二的国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付出,以及他建立起来的外交关系。当然在此次为期八天,致力于中日友好的访问里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邓小平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日本记者的刁难。

在1978年10月25日中午,邓小平曾出席了日本经济界举行的欢迎午餐会,下午4时,他又出席了东京日本记者俱乐部举办的记者招待会。

对于中国领导人的这场记者招待会,各界人士都极为关注,日本的新闻中心大厅里已经坐满了人,还有许多人甚至只能挤在后面站着......

而邓小平给西方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自信、沉着,充满了睿智。他首先表示通过日本新闻界的朋友们,向日本政府和各界朋友再次表达衷心的感谢,向日本人民致敬,随后又概略性地谈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意义。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10)

图片来源网络

邓小平说道:该条约明确规定中日两国不谋求霸权,反霸条款首先是中日两国要自我约束,承担不谋求霸权的义务,同时也反对其他人谋求霸权,谁谋求霸权就反对谁。

之后, 邓小平又微笑着说:“如果我的回答有错误,请大家指正。”现场的气氛很热烈,毫无疑问邓小平用他的智慧与魅力征服了全场,让世人看到了东方大国领导人的睿智与格局。

但是就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仍然有日本记者提出了本文开头的钓鱼岛问题。

在思索片刻后,邓小平环视四周,平静而又淡定地说道:“我们称其为钓鱼岛,尖阁列岛是日本的说法。从名字叫法上就不同,双方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曾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

看到双方虽然已经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但总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刺,以阻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邓小平则语重心长说道:“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暂时避开这个问题是比较明智的,这个问题放一放也不要紧,即使再等十年也没关系。我们这一代人或许缺乏解决问题的智慧,但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他们一定能够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一席话讲完后,整个大厅立即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邓小平竟把许多国家多年来一直为之前大动干戈的领土纠纷问题,以如此高明、巧妙的中国式方法“解决”,之后会场又恢复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钓鱼岛背后(被记者为难问钓鱼岛归属)(11)

图片来源网络

而这大概也是邓小平“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思想来源。1982年,邓小平回忆起此次记者会之时,他还说:“当时我脑子里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两国的主权争议,共同开发。”

29日,邓小平结束了对日本的友好访问,乘专机正式回国。

这一次的访问不久便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轰动,日媒《产经新闻》甚至惊呼:因为邓小平的访日,经济界的“中国热”已经过热!而对于邓小平到来之后掀起的“中国热”,日本新闻界和政界都形象称之为“邓小平旋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