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理财从零开始(却成为被人眼里的韭菜)

如何学理财从零开始(却成为被人眼里的韭菜)(1)

大家好,我是Vincent。

今天一口气看了10个理财入门课,脑海里蹦出一个结论:

大家被理财自媒体洗脑了。

在网上随手搜一下「理财入门」,所有课程都会告诉你:

  • 1990年的猪肉1块钱一斤,2017年涨到了20元一斤,涨了20倍
  • 1990年门诊平均费用10块9毛,2017年平均一次门诊245.5元,涨了22.5倍
  • 1990年白菜价格是2.5分一斤,2017年白菜1块钱一斤,整整涨了40倍

如何学理财从零开始(却成为被人眼里的韭菜)(2)

但是,在1990年存的100万活期,到2017年就变成了135万,只涨了1.35倍

结论:不理财,你每天辛勤的工作,都会化为泡影,会被通货膨胀给吃掉

所以做理财,首要目标,是跑赢通胀,收益要高。

经过一系列课程洗礼,所有人都在焦虑跑不赢通胀,担心自己的钱不值钱,然后不断追求高收益,那割韭菜的机会就来了,前有e租宝,后有钱宝网和各类P2P。

而事实上,这些数字都被精心编排过。

理财课告诉你猪肉涨了20倍,但不会告诉你平均工资却涨了26.5倍

2017年我们花20块买一斤猪肉,比30年前爸妈花1块钱买一斤猪肉更轻松,因为收入提高了。

理财课同样不会告诉你在1993年,绝对安全的5年期银行定存利率高达13.86%,比现在的高风险P2P收益还高;

理财课更加不会告诉你,1996年可以买到预定利率8.8%年金保险,在现在的低利率时代,依然终身每年复利8.8%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对应的理财方式。

通胀是不是就不好?

并不是,一定程度的通胀有利于经济发展,理财自媒体把通胀描述为魔鬼,是否是为了更好销售自己的理财课?


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理财?

一朋友刚花1200报了一个理财课,正要给我科普理财知识。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理财?

他说:当然是为了跑赢通胀,财富自由呀。

接着问:那财富自由以后呢?

他说:那就不工作了,想干嘛干嘛。

我问:想干嘛干嘛,那你想干嘛呢?

他停顿了几秒:接着工作,用工作打发时间吧。

你别笑,很多人跟我这位朋友一样,把理财和追求高收益划上等号,用高回报证明自己「会理财」,但没想过理财是为了什么。

理财理的不是钱,而是生活。

我在上周的文章里提到不太自律的朋友小青,因为存不下钱没有安全感,用对方法后没想到一年存下7万,安全感有了,自信心也有了。

虽然收益特别差,但我依然认为她的理财很成功,因为她用合适的金融工具达到了理财目标:获得安全感。

我们要做理财,是因为它能带来安全感,和收益率无关。

「关于小青存钱,看《她是90后,却靠这个存钱法,一年存7万》」

我一位同学,从大一开始恋爱,爱情长跑十年,一直想在北京买房,攒的钱全部都买了保本保息或者低风险的产品。一边攒钱,一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投资自己,按照计划,他们明年就可以付首付了。

对很多计划买房的家庭来说,理财就是让自己更靠近想要的生活,靠近幸福感,也跟收益率无关。

我一位客户张姐,三口之家,经过十来年的打拼,在二线城市有2套房,过上了别人眼里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且张姐懂炒股,买过P2P,也买过比特币,有赚有亏。

唯一担心的是自己投资风格激进,会影响宝贝女儿以后的教育,就用保险给女儿准备了一笔教育金,一笔孩子未来一定能用到的钱。

对父母来说,给孩子准备教育金的时候,就好像已经看到孩子戴着硕士帽跟自己合影了,这就是理财的价值,跟收益率无关。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理财?

理财不是为了跑赢通胀,而是用好理财做工具,让生活更稳定,未来更确定,这才是理财的目的。

要是没有理财的目标,钱这个工具会吃人。

这个事情发生也有两年了,同事的朋友靳哥,在那一年的年初开始接触到P2P,一开始只投一点,发现12%的回报率真香,带着跑赢通胀的初心把所有钱都放进去。

看着账上的钱每天都在涨,这种幸福感就好像混吃等死也能成为富豪。

更可怕的是,她的目标从跑赢通胀,变成了"财务自由":我找别人借钱,给人家9%的利息,我自己还能拿3%,这不就是「借别人的钱,发自己的财」的资本家思维了嘛?

一向花钱不多的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50万,承诺9%的利息。在最后一笔19万打到P2P一个礼拜以后,暴雷了。

一朝回到解放前,还负债累累,更可怕的是,在亲戚朋友眼里:他失信了。

因为平台暴雷走偏人生轨迹,而且永远回不来的人,不在少数,一个大平台暴雷就涉及上百万人,平时不成规模的小平台更不计其数。

如何学理财从零开始(却成为被人眼里的韭菜)(3)

避免陷入误区,就要在理财之前设定一个目标,比如:

  • 我想5年后买房,我需要多少钱,这个钱怎么来,攒下的钱用什么方式理财?
  • 我想让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有一笔足够的教育金,我现在要怎么去安排收入?
  • 我想给自己准备一笔退休以后跟好闺蜜好基友说走就走去旅行的旅游金,我要怎么安排?

这个才是真正的理财,先知道想要什么,再去想怎么实现

让理财为生活服务,而不是被虚无的「财务自由」绑架,掉到高收益陷阱变成韭菜。

从这个角度来说,会用保险做资产配置的家庭,更明白理财的含义。

因为保险里的钱,就是专款专用。

比如上面提到的张姐,她给女儿准备的计划,一年5万,连续交10年,如果女儿22岁打算出国读研,就一定能拿到手的90万。

如果上学的时候没用上这笔钱,那26岁开始,只要准备结婚,就能随时从年金里拿出一份100万的嫁妆。

如何学理财从零开始(却成为被人眼里的韭菜)(4)

一年准备5万,张姐已经看到自己在女儿婚礼上,亲手把100多万嫁妆交到她手里的情景了。

女儿拿到嫁妆如果一直不花,就一直是婚前财产。

其他理财工具,既走不到金额确定,也做不到归属确定。而且保险的收益其实并不低,折合单利能达到百分之十几:

如何学理财从零开始(却成为被人眼里的韭菜)(5)

Vincent结语

理财有三个口袋,第一个消费口袋用来花,第二个储蓄口袋用来保值,第三个投资口袋用来增值。

储蓄口袋里的钱,一定要安全,要利用好时间复利保值赚钱。

投资口袋里的钱,看自己的投资偏好,踩到风口了就往前冲,要是踩空了也不用慌,毕竟手里还有余粮。

把钱安排好了,就把生活安排好了。

我更推荐大家从保险角度思考问题,因为不会焦虑,投资自己,心里更踏实。

我也推荐大家多了解保险的保值增值功能,它一定是每个家庭做理财安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也会从保险角度,多跟大家一起聊聊生活。

ps:关注公号「隽保」后回复“教育金”,就能拿到张姐同款、单利百分之十几的个人专属教育金计划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