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80年代爱情的电影(观影1980年代的爱情)

描述80年代爱情的电影(观影1980年代的爱情)(1)

去他的“牺牲”,去他的“成全”,去他的“不得已”,去他的“C’est la vie(这就是人生)”。

“我宁愿他们没有滚床单。”

在电影里的男主终于将女主推倒的时候,我右前方有个姑娘低声说了这么一句。

两个从中学就开始暗生情愫的人,经过了十多年的漫长岁月才终于睡到一起,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宁愿没有这场戏”呢?

或许是女主给出的滚床单理由让很多人笑场:为了让刚刚出狱的男主恢复男人的自信。听起来多么矫情的理由,就不能只是因为爱情吗?

或许是因为滚床单破坏了许多人眼中山楂树之恋般的“纯爱”,就像《最好的时光》里所说的那样:你想和她上床,她也想和你上床,你们都知道总有一天你们会上床,但不知道你们会在哪一天上床,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但在跟野夫同一个家乡的我看来,这个情节其实是原著里描写得非常精彩的一个篇章。“一个夜晚似乎浓缩了整整一个年代的悬望、苦闷与放纵,在最没有期待的时刻,时光倒流,昨日重现。经久枯干的生命重新被灌溉,在清晨就要从故土开出花来。”

野夫故事里的人物,也生长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一个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

那里几年前才通火车,旧时因为山高皇帝远而盛产土匪;那里民风彪悍,路见不平会打架,喝酒尽兴会摔碗;那里的民歌里有大胆的调情:“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也有深夜的密会:“晚风轻轻摇树梢,月亮静静上楼角,幺妹轻轻往外走,金竹林里会阿哥”;那里的人高兴起来手舞足蹈,爱起来奋不顾身,在我年幼时,身边还有人为爱投河殉情。

所以故事里的人让我觉得亲切,他们都行走在我那么熟悉的青山绿水间,他们的爱情和我父母的爱情一样,都发生在八十年代。在我父母的情书里,也会称呼彼此为某某同志。

但故事里的人又让我觉得陌生,因为野夫笔下像赴汤蹈火一样艰难的“爱情”似乎更适合被其他的词语替换,例如:牺牲,成全,献祭。

她是他中学时的初恋和暗恋,他是她久别重逢的心动男生;他为她写诗,她为他织毛衣;他想起她的时候会弹吉他唱情歌,她想起他的时候会趴在桌上笑靥如花;他和她在河边嬉戏,闻野外花香,他对她说:你难得一笑,一笑就特别妩媚;他们男未婚,女未嫁,年华正好,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寨子里朝夕相处,一切美得不像话。

然而,电影进行到四分之三,两个相亲相爱的年轻人,不仅要活生生地“久别”,在临别前哭得哗啦啦,却连抱都不敢抱一下。

这一切只是二人的身份设定上的差距:他是文革时右派的儿子,她是造反派的女儿;文革结束后,他变身为“根正苗红”的好苗子,她的父亲却上山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成为了第“三种人”;他从大学毕业,是一个被派下乡半年的宣传干事,高考落榜的她早已成了顶替母亲进入供销社的售货员……

所以他每一次想靠近,她都会拼命逃跑。她必须在小寨里守着年迈的父亲,只希望他为了远大前程远走高飞。

他的父亲和她的父亲,都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各自分担了恶世的疼痛,“他们的悲剧命运,就像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轻薄的玩笑。”

甚至连男主在下乡时遇到的那位煮饭的孤独伙夫,也曾是个深爱前妻“万事舍不得她做”的小学老师,因为被打成“右派”,他不得不动员前妻跟自己离婚。他在回忆起往事时怆然说道:“总要留个人奔个前程吧……”

这种疼痛也延续到下一代,即使八十年代的坚冰已初融,时代带来的忧惧却并未随风飘散。“她深深地包裹着自己,以免遭受父亲式的伤害。因此在生活中,她完全不愿去谈论政治,甚至为我这样一些高谈阔论而生忧惧之心。”

这种忧惧也让两个相爱的人擦肩而过。电影里那明灭在深夜火盆里的通红木炭,是燃烧着却被克制的欲望,也是他们永远找不回的青春。

野夫在代跋里写道:世界上多数人的爱情,都是为了“抓住”。抓住便是抵达,是爱情的喜宴;仿佛完成神赐的宿命,可以收获今生的美丽。我在这里讲了一个不断拒斥的故事,这是一个近乎残酷的安排,乃因这样的爱不为抵达,却处处都是为了成全。这样的成全如落红春泥,一枝一叶都是人间的怜悯。

诚然,从文学审美角度来看,那种“欲说还休”的确青涩美好,“不为抵达只为成全”也是相当伟大。但对当事人而言,当他们年轻的爱情和他们老去的父辈一样成了时代碾压下的祭品,恐怕是太过沉重的压抑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所以在“久别”之后,两个相爱的人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触碰彼此时,那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土家族儿女的勇敢,那是本该属于八十年代的“享用我吧|现在|人生如此漂泊不定”的诗意,那才是最有人性最接近爱情本质的瞬间,就象贝多芬的四重奏里反复回旋的“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我甚至宁愿故事就此结束,不要有电影里的“再次放逐”和突如其来的死亡。

当“个人问题”不再需要“听从组织安排”,当爱情不再需要承担时代的沉重,即使是最俗套的结局“我们相爱,我们在一起”也是美的啊。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渴望生活呢?

觉得看得不过瘾?,请点击“阅读原文”让小编妹妹念给你听~

凯迪网络 ID:kdnet1

kdnet1@163

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凯迪客户端,用猫眼看人看世界。也欢迎写下您的感想或评论,发到这个邮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