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慈禧的真实死因(光绪尸检报告还原死亡细节)

解读光绪皇帝死亡之谜(下)

欢迎公众号【萨苏】(sasutime)

前篇链接:

解读光绪皇帝死亡之谜(上)

解读光绪皇帝死亡之谜(中)

在取出隆裕遗骸的时候出现“白光一闪”的异象,并非西冰先生夸张,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被吓了一跳。经过检查,发现在隆裕遗骨的腰间系有一个黄绸袋,此袋已经破裂,内有各类大小宝石,珍珠一百多颗。

这个袋子本来被隆裕的遗骨挡住,遗骨取出时,由于当时为了拍摄工作人员在墓中打着照明灯,照在珠宝上反光一片,故此出现“白光一闪”的情景。这袋珠宝可算这次考古发掘的一大发现。

光绪慈禧的真实死因(光绪尸检报告还原死亡细节)(1)

▲ 崇陵抢救性发掘地宫实景,左侧有洞的为光绪棺椁,右侧敞开的是隆裕的棺椁

▲ 用于检验的光绪发辫

这只能解释为毒物集中于这几个区域,并且由于遗骸的腐朽解体而从体内渗出,污染其周围服装。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幸运的是光绪帝尸身内所藏毒物为砷,也就是砒霜,它属于一种无机毒物,因此比较稳定,不会如同有机毒物那样随时间而分解变性。

不过,从此后的鉴定结果来看,最初试图通过光绪帝头发的含毒情况鉴定其死亡原因,多少有些误入歧途。推测这是根据拿破仑死亡后检验头发发现砷超标的经验做出的检验。

砷中毒通过检验头发发现线索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是慢性中毒,随着毒物积累,死者头发中会有超标的砷元素保留,但如果是急性中毒,毒物多半来不及进入头发,是难以检验出结果来的。

从目前种种涉及光绪帝死亡的记载来看,这位皇帝如果是被毒死,其直接导火索应该是慈禧病重。慈禧一旦死去,按照正常程序应是光绪重新掌权,以两人之间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光绪必会对慈禧做出种种否定,戊戌变法等事业可能翻案,这是慈禧所不能容忍的。

慈禧病重的时间不长,在死亡前半个月还到万牲园游玩,故此她如果决心毒杀光绪,也是短时间内实施的,光绪帝的死亡应该属于急性中毒。对他的头发进行检验,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太多的意义。

然而,对光绪帝头发的检验,偏偏验出了超出正常情况两百至三百倍的砷毒含量,成为他是被毒死的重要证据。

由于这一点与常识不符,故此有些历史学者对检验的结果存在疑问。这可能也是对光绪帝遗物遗骨的检验持续数年之久的原因。

但是,如果仔细阅读检验报告,会发现这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光绪帝是被毒死的根本证据,并不在对其头发的检验,而在于对其骨骼和衣服残片的检验。

在光绪遗骨中检验出了高超标的砷,与其胃部越接近的骨骼,含砷越高。尽管经过了清洗,但其胸骨,胸腹部衣物等处检验出的残存砷总量达到210毫克,已经超过人的致死剂量。考虑到这只是百年后的遗存,光绪帝遗体内含砷的总量当在十倍以上!

与此相对应的是光绪其他部位的骨骼和衣物中,含砷量是很低的,如足部、手部等远端骨骼含砷量基本正常。这一检验结果从法医学的角度直接指向了一个结论——光绪帝死于砷急性中毒,他的死亡应该是通过口服大量砒霜类毒物的方式造成的。

这一点,与一条野史的记载十分吻合,这是启功先生的曾祖父溥良所记录的。启功先生是书法大家,皇族后裔,其曾祖父溥良在慈禧光绪先后死去时正担任清王朝的礼部尚书。在《启功口述历史》中,他这样记录了溥良传下来的记述:

“他在任礼部尚书时正赶上西太后和光绪皇帝先后‘驾崩’。作为主管礼仪、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员,在西太后临终前要昼夜守候在她下榻的乐寿堂外。其他在京的、够级别的大臣也不例外。大臣们都惶惶不可终日,就等着屋里一哭,外边好举哀发丧。

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从病危到弥留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候的时间一长,大臣们都有些体力不支,便纷纷坐在台阶上,哪儿哪儿都是,情景非常狼狈。

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

‘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从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终在慈禧这边忙活。但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接着这边屋里才哭了起来,表明太后已死,整个乐寿堂跟着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参与主持下举行哀礼。

光绪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亲赐他一碗‘塌喇’,确是我曾祖亲见亲问过的。这显然是一碗毒药。而那位太医院正堂姓张,后来我们家人有病还常请他来看,我们管他叫张大人。”

光绪慈禧的真实死因(光绪尸检报告还原死亡细节)(2)

▲ 启功先生的说法得到了若干史学界人士的重视,杨天石先生据此考证出,那位姓张的太医名叫张仲元。据传,他在民国时期曾对人说:“据他所知,光绪之死,确系由于中毒,指授之人,即系慈禧。”

但史学界对这段描述也存在一定疑问,关键问题在于慈禧并非死于颐和园的乐寿堂,而是死于西苑仪鸾殿后殿福昌殿。仪鸾殿即今天中南海怀仁堂,这是慈禧每年越冬的住所。不过,对光绪遗骨的检验证实溥良的说法有其真实性,慈禧死亡地点的错误可能是三代口口相传后产生的失误。

这段描述更有价值的一点是,它可能解释了光绪发辫砷超标的原因。

光绪发辫中含有大量的砷,这是科学检验后获得的不争事实。但令人感到异常的是,这根发辫的含砷是不均匀的,它含砷最高的部位是中段,而不是接近于头皮的末端,如果说这些砷是通过代谢进入头发的,显然不合理。

最初的推测是光绪的发辫被压在身体下方,由于尸体腐朽,包含大量毒物的胃内容物渗出体外,浸染服装后也将旁边的发辫污染,故此出现这一发辫中部严重超标的现象。

然而,从西冰先生所述崇陵发掘情况,光绪皇帝的头发当时是“如同头套一样”散于头骨周围,而不是压在身体下方,这种描述就不十分科学了。

而结合检验结果和启功先生先人的记述,历史学者芦继兵先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光绪发辫的砷超标,源自于其中毒时的反应。很可能是光绪服用慈禧所赐有毒“塔喇”后发生了呕吐,呕吐物沾染了发辫中段,虽然他死后肯定对尸体进行了清理和擦洗,但沾附在发辫上的砷依然保存了下来,这就是其发辫不均匀砷超标的原因。

光绪帝服砒霜后发生呕吐是符合毒物学原理的。砒霜具有强刺激性,如果毒物的浓度过高,服用者会不由自主发生呕逆。

1939年,打入敌内部的我国特工詹长仁等在南京日本领事馆试图以砒霜毒杀日军将领山田乙三等,便是由于毒酒中砒霜浓度过高,造成服用的日方人员纷纷呕吐,结果只毒死两名书记官,而未能造成更大杀伤。

慈禧如欲毒死光绪,砒霜浓度自然越高越好,因此光绪服用时很有可能引发呕吐。

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光绪对于慈禧可能毒死自己也有预感,故此在服用其送来的“塔喇”后试图将其呕吐出来避免中毒;或者在太监逼迫其服用时试图反抗,吐出了部分毒物,然而,这种反抗终究无效,光绪还是被活活毒死。

光绪慈禧的真实死因(光绪尸检报告还原死亡细节)(3)

▲ 在清宫档案中,记载了一件通常被人们忽略的事情——光绪生前喜欢看书,他死亡前最后一次要来阅读的书籍,是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法律和政治图书

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联想,也许这位皇帝知道慈禧病重,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掌权后怎样使国家更快地走向近代化,故此找这些书籍来做参考。但正在读书之际,携带毒药而来的太监忽然出现……

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惆怅的联想吧。

光绪的死亡原因,尽管基本已经有了结论,但有些学者认为,这仍不能被作为最后定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据。作为一个神秘的皇帝,光绪到底是不是真的被慈禧毒死的,其死亡经过如何,未来也许还有新的史料提供佐证抑或颠覆。

历史的魅力,也许就在这种不确定之中。而我们所能确定的,便是在封建王朝的时代,无论光绪是怎样死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必定充满罪恶和阴谋。

【完】

欢迎公众号【萨苏】(sasutim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