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文学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她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创作背景,用一双属于孩童的稚嫩双眼,回忆了她的童年,并通过这双属于孩子的天真的眼,展现了普通人间的种种悲苦与欢欣。

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的童年就是在北京度过的。他们一家住在北京城南,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1)

作者为了回忆童年而写了这本书,在几年内陆陆续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内容,因此作者将它命名为《城南旧事》。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一切成长的萌芽期。心理学研究尤其注重童年记忆,童年时期的经历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以后的性格、婚姻以及命运。

许多作家都谈及童年,表示他们的创作方向都与其童年的一些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莫言、卡夫卡、余华……他们的创作都与其童年经历密不可分。

《城南旧事》就是这样的一部探寻童年的书。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2)

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温暖又带着伤感的。作者笔下的那些人物,不少都经历了世道的不公,尤其是那些被命运丢弃的女性,在旧社会里挣扎沉浮,让人哀叹。

而另一方面,故事的主角林英子,又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而极富有生命力的女孩儿。她的父母都并非完美,但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她关心与爱。

所以在她的身上,有很多孩子特有的纯真自然的天性。那是一种独属于童年的自由和欢乐。在她的一举一动中,我们能感觉到生命的美好与孩童的可爱,那种一切都充满希望的感觉让人感到无比美好与充实。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3)

小孩子眼中的世界:简单而真诚

当时英子的国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我们看海去》,小英子特别喜欢这篇课文,她想像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但她分不清天空和大海,分不清太阳是从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呢?

她不断的念这篇课文,仿佛自己也在海上云上飘着、走着。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很多事情看不明白,但是却带着好奇,带着希望。那些还没有弄懂的世界在孩子的眼中看来,都是新奇而极富有魅力的。那个追寻答案的过程,等长大后再回忆起来,也是无比的珍贵。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4)

小英子分不清的不止是天空和大海,还有好人和坏人,疯子和傻子,骗子和贼子。在《惠安馆》这篇故事里,作者讲了一个疯女人的故事。

这个女人叫秀贞,每天站在惠安馆的门口。大人们都不让孩子与她接近,暗地里说她是疯子。但是天性活泼的小英子对她特别好奇,每次路过惠安馆的门前,小英子总是看到秀贞站在门前痴痴地往外望,眼神不知道落在哪里,仿佛在等待什么。

有一天,她看到英子,对她一笑,英子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却被身边的老妈子赶忙拉走。回到家,母亲还以为英子被吓着了,但其实英子只是在想那个人们口中的疯女人,想与他接近。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5)

后来,胆大的小英子竟然真的结识了这个女人,并得知她叫秀贞。她看起来一点都不疯,心灵手巧,温柔体贴,长得也美,小英子把她当朋友,一得空就偷偷溜进惠安馆找秀贞玩。再后来,她渐渐发现,秀贞确实有些地方不太对劲。慢慢才得知,秀贞曾经跟一个穷学生在一起过,临分别前,那个学生承诺会回到家卖地然后来北京娶她,当时秀贞已经怀孕,却没想对方这一走就是数年,再也没有回来。

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也被秀贞的父母送走了。秀贞接连失去爱人孩子,受不住打击,这才疯掉了。平时倒是还好,就是常站在门口等待,尤其到秋天更甚,会幻想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丈夫在身边,并为他添饭加菜。秀贞让小英子叫自己婶子,常常托小英子帮她找女儿,她说自己的女儿脖子后面有一块青记,是在齐化门不见的。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6)

好巧的是,小英子的另一个好朋友——妞儿,竟然恰巧就是秀贞丢失的小女儿。小小的英子有一天突然发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秀贞和妞儿的脸竟然重叠了。她心心念念着这事儿,着了凉,又大病一场,突然明白过来:

妞儿就是秀贞正在找的女儿!

她便拖着病体,把妞儿带到秀贞那里,看他们母女相聚,还偷拿了自己妈妈打的金镯子,送给秀贞做盘缠,让她带着妞儿去找她的爱人——思康三叔。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7)

这就是英子眼中的世界。大人们眼中的疯女人在她看来,其实只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婶子。秀贞苦命,不知怎么的就落到这样的地步,而作为她的朋友,同时又是妞儿的朋友,小英子只希望满足她们的愿望,让她们母女团聚,所以就尽了自己最大的可能,连生病也顾不上,只想让她们心愿达成,甚至还偷拿了自己母亲的镯子送给她们……

但这样的心思大人却很难理解到——那天,秀贞匆匆忙忙带着妞儿上了火车,邻里们都传是疯女人把一个好好的小姑娘给拐走了,以为小英子也差点被拐走,幸好被及时找到,却被吓得大病一场,好多日才醒来……从此以后,母亲每提起这件事都说英子是被吓到了。

除却疯女人这件事儿,英子在捡皮球的时候在草丛中遇到的那个小偷,这件事儿也显示出英子与大人们看待世界方式的不同。小偷就是小偷,偷了东西,违反了法律,破坏了道德,是要被抓的,但英子却和他成为了朋友。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8)

英子一方面隐隐知道他可能是小偷,另一方面又好奇他的那些故事,同情他为供应自己优秀的弟弟所做出的牺牲。草丛里的朋友虽是一个小偷,但却很难说他是一个坏人。他与英子的交往真诚而友好,他对弟弟的关怀用心而热情。

从这个角度看,他或许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好人。所以当看到这位朋友也被抓起来,妈妈在一旁教育英子:"你以后就写一篇关于这个小偷的故事,说说一个坏人怎么做的贼,又怎么落得这个下场!"

英子立刻就反驳道:"不。"

然后想,她是要写这件事的,但她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这就是我们如今读到的关于英子和这个小偷的故事。

这是属于英子的坚持。很多时候,大人和小孩关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妈妈关心英子,就让宋妈把家里的油鸡杀了,给她煮汤喝,但是英子却别过脸去,不要看,不要吃。

她想:"碗里是西厢房的小油鸡吗?我曾经摸着它们的黄黄软软的羽毛,曾经捉蓝绿色的吊死鬼喂它们,曾经有一个长长睫毛大眼睛里的泪滴落在它们的身上。"

她对那些油鸡有深厚的感情,妈妈却只以为,英子不想吃是因为刚醒来没胃口……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看待世界的隔膜。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9)

认识世界的复杂,从一双纯真的眼开始

大人的世界是复杂的,小孩子看待这个世界,有时候爱憎分明,但有时候其实又没有那么分明。

因为她对这个世界心存善念,她对外人外物很容易抱有信任,所以当看到她觉得不好的事情,她可能立刻就恨他;但当那个人给了她一颗糖,她或许就又重新喜欢上他或者原谅了他……这就是专属于孩子的简单。

在《驴打滚儿》这个故事里,英子讲了宋妈的故事。

宋妈是英子家里的老妈子,最初是作为弟弟的奶妈而留下来,后来在这里一呆就是几年,慢慢地,已经和英子一家成为了一家人。英子对宋妈的感情其实是在转变的,在一开始,她躺在被窝里不愿起床,宋妈一把拉开她的被褥,她受凉打了个喷嚏……这时候她是极其讨厌宋妈的,她心里说,我想骂她。

但是宋妈每天给她扎辫子,把她和弟弟妹妹照顾得那样好,那样周到,那样体贴,她又是感怀在心的。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10)

宋妈固然有许多小毛病,比如嘴碎,庸俗,但她的那些善良也依然在小英子心中永久地留存着,尤其是在得知了宋妈的经历之后:宋妈嫁的男人不争气,动不动就打她。宋妈来到英子家当奶妈,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还要每年拿钱给她男人,让他回家照顾孩子。却没想到宋妈的儿子小栓子,其实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去世了,自己的女儿也被丈夫给卖了。

宋妈以往天天念叨着自己的儿子、女儿,如今却一下子都没了。

这种打击实在叫人绝望。连小小的英子知道了这些,也颇为愤愤不平。她心疼宋妈,同情宋妈,每次看到她的丈夫带着一口黄牙,牵着一头同样一嘴黄牙的驴子,来到家门口,英子就显得极讨厌他。

林海音城南旧事长亭外(林海音城南旧事)(11)

但是宋妈的命运却没有办法被改变,直到最后,宋妈还是在旁人的劝说下选择与丈夫回家,趁着年轻再留个一儿半女,也算是不放弃生的希望。

对这样的结局,大家虽无可奈何却也只能接受。

其实世界的复杂多变,并不会因为通过孩子的口讲述出来,而显得不那么令人悲伤。恰恰相反,当我们在孩子的眼中看到世界的这些无奈与心酸,更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笼罩在心头。

在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里,英子没能在毕业典礼上看到爸爸——爸爸生病了,马上要离她而去——她在还未长大的年纪里承担起了大人的责任,让人心疼之余又为她的坚强而骄傲。

我太爱英子这个姑娘了,她是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坚强。

她的童年丰富而有趣,她既有个性,又不乏真诚。

透过她的眼睛看世界,这世界都显得更为生动,哪怕快乐中伴随着伤痛,但是因为有她在,一切都显得活泼而有希望。

我们爱读《城南旧事》,是因为我们从中寻找自己的童年,也从中感受孩子的世界,感受那些长大后无意中被我们忽略的情感。

就像那么多人喜欢《小王子》,其实就是在寻找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初心。

很多人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慢慢地丢掉了本心,有时蓦然才发现,那些最珍贵、最真诚的东西也被我们无意中丢开了,所以,我们才需要重新去寻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