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比喻成学习动力(他让学霸变回贬义词)

把他比喻成学习动力(他让学霸变回贬义词)(1)

在美丽的象牙塔里,生活着一群独特的生物,他们离群而居,早出晚归,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他们相信狡兔三窟,穿梭于宿舍、教室、图书馆而不绝乏味。他们在课堂上享受老师赞许的目光,在课堂下接受同伴羡慕的眼神。他们看似高冷、孤傲、不近人情,讲到学习却头头是道。他们外貌与常人无异,一进考场便似无所不能。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学霸。

即使受到学渣们羡慕嫉妒恨般的调侃,在学生党的话语体系里,学霸一直是个褒义词。

可是因为他,学霸这个名词突然变成了贬义词。没错,他就是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约炮”门的男主角王学敏。他是学生会主席,多项奖学金的获得者,成功保研本校。根据其前女友的史料,他曾经求约300多位女性,成功40多个,其中一个还是14岁的少女。

他之所以能一“炮”而红,除了其行为令人不齿以外,一是因为武大,二是因为学霸。

很多人指责其道德沦丧,多是因为他居然欺骗14岁少女,完全没有底线可言。如果是其它那些,我觉得如果不是出于强迫,其实是无可指责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又没谁规定学霸不能有性生活。

学霸这个词,本来就是贬义词,本义指学界的恶棍,《二刻拍案惊奇》: 其时属下有个学霸廩生,姓张名寅。民国时期,学霸用来指称破坏学术氛围的学界流氓。学霸成为褒义词是近几年网络用语的普遍,学生党们用来指称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一群人。到了王学敏这里,好像又成了贬义词。

这正是我想说的地方,我们似乎总有一种以标签看人的陋习,用简简单单的几个标签,就想囊括芸芸众生。 我们的传统里,太多强调共性,而不是个性的东西,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总会下意识的把自己集体的一份子。

跟学霸一样变成贬义词的还有“9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在大众的视野中,他们随着网络成长,叛逆,颓废,啃老,打上了许多标签。但事实证明,顶着污名成长起来的90后不仅玩的酷,而且靠得住。

说起来,那些自诩为学渣把别人呼之为学霸的人,本身就语带贬义。学渣们不理解学霸的生活方式,想成为学霸又吃不了苦,典型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学渣们看来,学霸某种程度上是书呆子的代名词。

大多数学霸是普通的,他们优异的成绩都是用刻苦努力和时间精力换来的,当学渣们吃喝玩乐的时候,学霸们在埋头苦读。所以,哪有什么学霸,只是别人更为专注,目标更为坚定罢了。

所幸,我从来不是学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