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

南昌起义: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1)

朱德与毛泽东

在官方认定的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中,朱德排名并不靠前。

一般认为,在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中,排第一的是周恩来,他是代表中央的,可以说是起义的最高负责人,排在第一毫无争议;排第二的是贺龙,因为他是起义的总指挥,虽然当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已经决定跟党走了;排第三的是叶挺,他是起义的前敌总指挥,另外,起义主要依靠的对象就是贺龙和叶挺的正规军,所以他俩排名靠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周恩来、贺龙和叶挺之后,才是朱德。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2)

电影《建军大业》中的南昌起义

朱德在起义领导人中排名不高,主要是因为他不像贺龙和叶挺那样有强大的正规军可依靠。当时贺龙和叶挺都已经是军级将领,贺龙指挥下的第20军有7000多人,叶挺指挥的第11军有5500多人!

这在人民军队还没有正式建立的时候,上万军队已经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而朱德手下队伍人数比起贺龙和叶挺要少得多,朱德当时能够调动的全部家当是军官教育团的3个连和南昌公安局的2个保安队,一共500人。

500人,这才是贺龙和叶挺部队的一个零头!而且,贺、叶的部队都是正规军,朱德的队伍只是二线的武装和警察部队,战斗力和贺、叶的部队也是不能比的。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3)

油画《南昌起义》

所以,在起义的初始阶段,朱德的作用并不很突出,在起义即将爆发的当晚,他的作用并非指挥部队冲锋陷阵,而是利用他在南昌城的“地主”优势对敌军将领进行麻痹,以掩护大部队准备起义。

当时朱德接到的首要任务是:切断南昌驻军长官与部队的联系,使敌人群龙无首。

朱德接令之后,立即动用他的社会关系,利用他在南昌城的人脉,把国民党第3军第23团团长卢泽明和第24团团长萧日文以及两名副团长请到嘉宾楼大摆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又请他们到南昌大士院32号打牌,并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他们的枪。

就在这些敌军的头面人物沉浸在朱德的“热情”中时,起义军已经悄然完成了暴动的部署。南昌守军在关键时刻失去首领,立即陷入极大的混乱和惊慌,在经历四个小时血战之后,南昌城落入起义军之手!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4)

贺龙和毛泽东

在起义最重要的时刻,朱德立下大功。如果不是朱德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特殊贡献,起义军只能在战场和敌人一刀一枪地拼杀,那样不知要损失多少兵力,牺牲多少将士!朱德此举,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在尽可能减少牺牲的条件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但如果你认为这是朱德对南昌起义的最大贡献的话,那明显是小看朱德了。

朱德对起义真正巨大的贡献,是在起义的后期。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5)

朱德与康克清

按照起义之前制订的计划,在顺利拿下南昌城之后,起义军随即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广东。希望在革命气氛十分浓烈的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大本营,再次北伐。

在起义军南下的过程中,朱德仍然保持着热情低调的本色,在起义中他的500人基本都失散了,他成了光杆司令。在队伍中,朱德扮演了螺丝钉的作用,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当前锋,当殿后,当后勤,任劳任怨。

南下广东的过程中,朱德的作用由前锋变成殿后。

他的任务是率领极为有限的部队阻击国民党的优势敌人。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6)

朱德和周恩来、毛泽东以及刘少奇

在三河坝,起义部队分开了。

周恩来、贺龙和叶挺等人率起义大部队南下作战,而把第25师交给朱德,让他率领这支部队阻击国民党钱大钧的部队。

第25师是叶挺的部队,起义前夕经过聂荣臻的多方争取,第25师成为起义主力之一。因此,朱德对这支部队并不算很熟悉,但他还是毫不犹豫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而且,朱德非常清楚,他对第25师的指挥权是临时的,阻击任务完成之后,指挥权要还回叶挺的手中。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7)

叶挺纪念邮票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朱德指挥第25师在三河坝血战三天三夜,河水为之变赤。在经历了重大伤亡,朱德在终于完成阻击任务准备南下追赶队伍时,他听到了一个令人极度震惊的消息。

据从南方逃回的败兵说,起义军的大部队已经在南下的过程中遭遇惨重失败,几乎全军覆没!

朱德大惊,急忙追问几位主要领导人的消息,回答说已经分散突围了。经过多方打听,朱德才得到他们的确切消息,生了重病的周恩来和聂荣臻去了香港,叶挺到了东南亚,贺龙回了湖南,而刘伯承则去了上海。

得知起义领导人是安全的,朱德松了口气。但自己手下这些部队往何处去呢?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8)

项英、周恩来和叶挺

大部队既然已经失败,显示再南下广东已经没有意义了;回南昌更不可能,南昌已经高度戒备,成为死地……

很多人说,大部队都散了,我们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干脆也散了算了,大家各回各家,该种地种地,该做生意做生意,干什么都不能留在这深山老林里。

这种看法非常有代表性,也非常有蛊惑力,这几乎是绝大部队士兵的想法,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人高喊一声散伙,队伍就面临崩溃的危险。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9)

周恩来、毛泽东和朱德

最关键时刻,朱德站了出来,他说队伍不能散,主力部队虽然打散了,但我们不能散!

朱德告诉大家,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我们还有人,还有枪,有人有枪就有办法,我们是一个组织,组织就比个人强。如果你们现在回家去,反动派一抓一个准儿,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而我们留下来,结成一个集体,敌人就拿我们没办法。

大家听了朱德的话,勉强留下来了。说勉强,是因为朱德本来并不是他们的领袖,第25师是叶挺的部队,而不是朱德的。

但现在叶挺已经不在队伍中,大部队也打散了,除了听朱德的话试试干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于是,三河坝失败之后的朱德,带着这支为数2000人的队伍继续前行。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10)

三河坝

起义是在8月份,正是南昌最热的时候,部队都穿着夏装,短衣短裤。但这些人跟着朱德在大山里转了两个月,到了10月份的时候,天气转凉了,部队却没有秋冬装可换。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看不到希望,很多人悄悄离开了起义队伍。

没有后勤给养,没有秋冬军装,没有武器供给,没有作战目标,没有医药用具……这支军队越走人越少,越走人心越散。等走到江西安远时,连一半人都没有了!

在起义军生死存亡时刻,朱德敏锐地感觉到,必须要对队伍进行一次整编。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11)

南昌起义领导人群雕

他把所有人聚焦起来,决定对仅剩的不到一千人进行“瘦身”:愿意继续跟着走的,欢迎;想离开革命队伍的,欢送,有朝一日想回来了,大门仍然敞开!

朱德当众发表演讲激励大家:“大家知道, 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1927 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会有办法!”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12)

南昌起义旧址

大家对朱德所讲的话并不能全懂,特别是俄国革命,好多都没有听说过。但朱德的坚定信心感染了大家,很多有摇摆心理的人看着朱德刚毅的面孔,逐渐对革命的前途重新产生了信心。

经过整编之后,朱德所率队伍只剩下了800人!

然而,正是这800人,传承了南昌起义的全部火种——这已经是起义所仅剩的火种了。

随后,朱德把这支队伍带到湖南南部,在进行了著名的湘南暴动之后,他听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之后在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于是决定去找毛泽东。

1928年4月28日,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两位历史巨人的手握在一起,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战斗情谊,“朱毛”组合成为让所有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组合。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13)

朱毛井冈山会师浮雕

朱德很早就心向革命,曾向当时党的负责人陈独秀要求入党,但被拒绝。后来还是在周恩来等人的介绍下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之后,朱德一直是军中的最高负责人之一,不久第一支红军队伍“红四军”在朱毛的手中诞生,在后来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里,朱德先后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解放军总司令,成为名符其实的“红司令”。

1955年,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全军高级将领授衔,朱德作为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成为十大元帅之首。而在名垂史册南昌起义中,共走出了四位顶级军事家,他们是:朱德元帅、林彪元帅、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

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为什么说朱老总的作用被严重低估)(14)

十大元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