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十佳勤廉典型余新刚(铁面无私铸忠诚)

在广州市城管执法系统,有一个闻名的“请不动”人物,他就是现任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指导处二级调研员的刘可文认识刘可文的人都知道,要请他吃饭,比什么都难,“请不动,说破嘴皮都请不动”“诓他来个饭局,说不定朋友都没得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谷城十佳勤廉典型余新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谷城十佳勤廉典型余新刚(铁面无私铸忠诚)

谷城十佳勤廉典型余新刚

在广州市城管执法系统,有一个闻名的“请不动”人物,他就是现任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指导处二级调研员的刘可文。认识刘可文的人都知道,要请他吃饭,比什么都难,“请不动,说破嘴皮都请不动”“诓他来个饭局,说不定朋友都没得做”。

“吃请不去、说情不听、送礼不收。”这是刘可文给自己定下的“三不原则”。在城管执法队伍工作二十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铮铮誓言,负责执法查案数千宗、罚款数百万,无一因错漏被投诉,从未出现吃、拿、卡、要违纪违法现象。在情与法、名与利、权与钱面前,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永葆一颗勤政廉洁的赤子之心。

“军功章有我一半,也有妻子一半”。这是刘可文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离不开妻子姚惠英的默默付出。“我能干的我都去干,不给他压力,不影响他的工作”,为了全心支持丈夫工作,姚惠英主动当起全职太太,肩负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做好贤内助、廉内助角色,牢牢守好家庭“幸福门”。

结婚近30年来,刘可文与姚惠英勤俭持家,廉洁自律,同心经营着这个平凡而又温馨的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广东 “最美家庭”,聆听他们“勤廉齐家”背后的动人故事。

他,公正无私铁面执法,被称为“请不动”的人

走进刘可文家,窗明几净,清一色老旧木质家具不见奢华,客厅里唯一一样看上去较为崭新的家电,还是购置于十几年前的一台老式冰箱,卧室房门用简约的布帘代替……在这套几十平的老旧楼梯房里,刘可文一家已经住了二十多年。

“房子不在大小与华丽,够住,住得舒适就好了。”在刘可文一家看来,“钱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们不会和别人攀比,这样日子也才过得自然、真实、轻松,不会因为压力大而诱发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既然当了一名公务员,是一名共产党员,就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刘可文勤廉节俭品质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亲就是我学习的对象,从小就耳濡目染了,他每次出差采购,不会占用公家分毫经费,有时还自付车费和餐饮费。”从父亲身上,幼年时的刘可文就懂得了“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拿去占。”

近20年的部队生涯,进一步锻炼了刘可文严于律己、勤勉廉洁的作风品质。当时,部队每个月发放10元津贴补助,有的战友不够花销,但刘可文每个月还有一半节余,他把钱只用在了采购生活必需品和书籍上。“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天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看书充实自己。”一次,从书本上看到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后,刘可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焦裕禄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放在超越生命的高度,他那种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鼓舞我引导我怎么做一个好的人,一个好的领导干部。”

2000年,刘可文从部队转业到城管执法系统工作,这一干至今已有21年。部队铁的纪律、严谨的作风,被他带进工作中来。二十多年来,他事事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时时严于律己。同事朋友都称赞他:“很守得住原则”。

熟悉刘可文的人都知道,要请他吃饭,比什么都难,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请不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刘可文说,他紧紧牢记“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的道理。在执法工作中,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吃请不去、说情不听、送礼不收。

在刘可文推拒“信封”的众多事例中,有一件广为流传,他曾将一个“信封”从楼上退拒到了停车场。2011年9月,时任广州市城管执法局直属三分局副局长的刘可文带队在广园路开展“泥头车”整治行动,连续3晚查处了某运输车队30多台违章运输车辆,该运输车队队长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刘可文,并将一个厚厚的“信封”硬塞给他,刘可文当即回绝,并先行离开,谁知那人也跟了出来,硬要把“信封”塞给刘可文,一直跟着他到停车场,一路上,不停想把“信封”塞到他手里,刘可文便和对方说:“你再塞,我就交到纪检部门去!”见到刘可文态度如此坚决,对方既尴尬又敬佩,只好带着“信封”离开了。后来,得知这事的朋友问他:“那个信封有多厚?你摸过那么多钱吗?”刘可文回答说:“没摸过,那个钱不是我的,不能摸。”

工作中,刘可文“5加2”“白加黑”成为常态。在单位,平常都是最早一个上班、最迟一个下班,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郎”。尤其在担任中队长期间,他经常刚上完夜班又接着上白班,工作强度非常大。同事们每次见到他因严重睡眠不足,而充满血丝的眼睛和疲惫的身体时,都很心痛地劝道:“也该休息一下了,别累坏了身体。”他总是笑着说:“现在工作任务很重,我身体挺得住,吃得消,等忙完工作后再好好休息几天。”

有一年夏天,全市建筑工地开展大普查,天气非常炎热,工地气温经常在40度以上,当时担任中队长的刘可文每天和队友们一起在烈日下开展工作。突然有一天,刘可文中暑病倒了,连续拉了三天肚子,但考虑到任务繁重时间紧,又觉得自己应该能挺住,他吃了点药便又带队检查工地。但是,刚到工地不久,便觉得头晕眼花,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救治,谁知他在打完吊针后,只休息了半天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她,默默奉献无私付出,当好“贤内助”“廉内助”

数十年来,刘可文之所以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离不开妻子姚惠英的默默付出和坚守。对于妻子,他深感歉疚也充满感激,“军功章有我一半,也有她一半,我这生有她,是我的福气。”

刘可文从部队转业到城管队伍工作时,家里有四位年迈体弱的老人需要照料,孩子也尚且年幼。为了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姚惠英放弃了续签劳动合同,当起了全职太太, 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任。

“我能自己干的我都自己干,不去影响他的工作,不给他压力。”姚惠英坦言,起初对丈夫不是没有过抱怨,特别是家里急需有个人帮手的时候,他却总不在身边,“刚开始我真的有些不理解他这样干工作,老是一干就是一天,没日没夜地干,常常通宵加班。”有好几次,姚惠英悄悄地打电话到刘可文单位询问,丈夫是否还在单位工作。每次,丈夫同事都会证明刘可文还在岗位上,她还尝试打过电话到丈夫办公室,电话那头,确实是一片忙碌的声音,她这才安下心来,确定丈夫没有说谎,的确是工作真有这么忙,“慢慢地,我知道他工作就是这样,所以也理解了,一般自己能干的事我就自己干好,不去让他分心。”

不仅尽心照顾好一家老小生活起居,姚惠英还主动安抚好家里老人和孩子的情绪,劝说他们多多理解刘可文的工作。

“为什么爸爸总是不来开家长会啊?”孩子读书期间,学校的家长会基本都是妈妈姚惠英参加,刘可文就仅仅去过两次。面对孩子一次次的质问,姚惠英非但没有丝毫抱怨丈夫,反而耐心劝说孩子要多多体谅理解,“爸爸实在太忙了,没有办法,我们要多多理解他,妈妈来参加也是一样呀。”

2005年1月,刘可文父亲骨椎增生需要做手术,从增城老家到原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住院,起居饮食都需要人照顾。此时正逢单位有突击任务,刘可文只好让妻子帮忙照顾父亲。

住院一个多月时间,刘可文因为工作繁忙,就只赶到医院探望过父亲两次,便又急匆匆赶回单位。父亲渐渐有些生儿子气,质问儿媳:“可文真的有那么忙吗?别人怎么没有他这么忙?他爸生病都没时间来照顾!”每每这时,姚惠英都是流着泪对家公说:“可文是真的在忙,他说,等忙完这阵儿,再好好陪您。”然而,刘可文却始终没有兑现这个承诺,直到父亲康复出院,也没空请假过来探望父亲一次。

谈到对父母的愧疚和亏欠,刘可文双眼通红,眼里泛着泪光。特别是对母亲,老人家去世时,作为儿子,却因为工作忙,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来不及见。2005年7月,刘可文母亲病重住进了医院。当时,正在开展全市工地大普查,因为中队人手少,队员又普遍比较年长,身为中队长的刘可文任务特别繁重,照顾母亲的重任又落到了妻子身上。

当时,医院连下了三次母亲的病危通知书,为了不影响队里的工作,刘可文一直没有把实情告诉同事,还装着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和队友们继续投入工作。每天深夜,等手上工作忙完后,他才匆匆赶往医院看望陪护母亲,次日一早又赶回单位。2005年7月20日,这是让他痛彻心菲、永生难忘的一天,当他正在检查工地时,突然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家人在电话中还告诉他,“妈走的时候还在喊你的名字!”刘可文痛彻心扉,泪如雨下。可考虑到工作还处在关键时期,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他第二天又强忍悲痛赶回单位上班,“我知道,只有我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才不辜负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他和她,以身作则注重家教,守住家庭幸福门

从一名城管队员到中队长再到分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刘可文坚持不赴饭局、不收礼、办案时不接陌生电话,职级越来越高了,但“朋友圈”反而越来越小,因为坚持原则得罪不少亲朋好友,他们都怪刘可文太过铁面无私甚至不近人情,但妻子却一直十分理解他、敬重他、支持他。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靠自己双手挣来的才用得踏实、心安。”妻子姚惠英和丈夫一样,勤俭持家过日子,看着丈夫拎着东西进门,她会问清是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别人送的不准进门”,因为用得不踏实,不值得。她时常提醒丈夫:“违规的事千万不要做,违规送的东西千万不能要。”

有一次,刘可文的朋友给姚惠英介绍了一份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原本,这份工作很适合姚惠英,工作任务不重,既能挣钱,下班准时又有时间照顾家庭。但刘可文考虑到该物业管理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下属公司,以后可能会和自己执法工作有冲突,便毫不犹豫当场回绝了。事后,他回到家和妻子提起这件事,姚惠英并没有责怪丈夫,她赞同丈夫的做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受了别人的恩惠,那到时可文的工作就很难做了。”

多年来,妻子为了这个家的无私付出,刘可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跟我在一起委屈她了,她为撑起这个家付出太多太多,平时买件衣服也不舍得,出去玩就更不用说了。”刘可文一边说着,一边擦拭着眼里的泪水,“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她都是用手洗衣服,哪怕冬天手上长冻疮,也不舍得用洗衣机。”结婚至今,一家人去外地旅游仅仅就只有一次,还是十几年前因为孩子一直很想去看海,去了趟海南三亚。

虽然生活简朴,但夫妻俩从来不曾想过要靠权力获取不义之财。“违法乱纪这根高压线,是万万不能碰的!”刘可文说,“我是全家的经济来源和精神支柱,一旦收了别人给的好处,东窗事发,我的家人怎么办?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况且,我们一家也满意目前的生活状况,日子过得很充实,精神也很富有。”“是啊,我们虽然不富裕,但是我很满足,当初嫁给他并不是图荣华富贵。”姚惠英点点头,握着丈夫的手说道,“我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事业有成,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父母,他们以身作则注重家教,从不忽视对孩子的廉洁教育,让孩子明白幸福是靠奋斗来的。在夫妻俩的影响下,儿子勤劳节俭,自强自立,不慕奢华。大学毕业后,靠自己努力找到了一份传媒行业的工作。

“努力工作,简单生活,守住底线。”这是刘可文一家的家风家训。“我们家有两个共识,第一就是穷就穷一点,千万不能做违纪违法的事;第二就是宁愿得罪人,也要坚持原则,守住底线。”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结婚近30年来,夫妻二人永葆廉洁自律之心,勤俭持家,齐心共建勤廉家风,生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样子。

[人物简介]

刘可文: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指导处二级调研员,曾任广州市城管执法局直属三分局副局长、机动分局副局长。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入伍,在武警广东省总队二支队服役,受到嘉奖12次。2000年,转业进入城管执法队伍工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转业干部、“廉洁广州2014年度人物”。

姚惠英:待业在家,默默奉献,积极支持丈夫工作,孝顺父母、严教子女、关爱家人,做好贤内助、廉内助角色。

刘可文与姚惠英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广东十大“最美家庭”。

文/章程

(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