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主要思想(达芬奇传自由的心灵)

生活在15世纪的达芬奇距离我们当下并不算十分遥远,然而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身后,却给世界留下了诸多的谜题。

或许“艺术家”这个标签并不能完全定义达芬奇,在艺术家之外,达芬奇还是科学家、发明家,以至于人们会用“天才”二字来对神秘的达芬奇盖棺定论。

但正如另一位达芬奇传记作者兰克福德所说,“过分地赞美天才,对我们而言似乎是一种伤害。”我们用天才来定义达芬奇,从中看到的只是我们自己的臆想,达芬奇并不在其中。

因此想要走近真正的达芬奇,首先要做的就是破除天才的标签,了解达芬奇真实而复杂,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经历。

达芬奇的主要思想(达芬奇传自由的心灵)(1)

这正是传记作家查尔斯·尼科尔想要在《达芬奇传》中所呈现的。

查尔斯·尼科尔是著名的传记作家,在这本达芬奇的传记中,查尔斯按照时间顺序事无巨细地回顾了列奥纳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的一生。包括他的人生经历,创作生涯以及他情感世界的绯闻。

1452年,达芬奇出生于芬奇小镇,他是一名私生子。列奥纳多神秘而又传奇的一生从他的身世就开始显露端倪了。

在列奥纳多的童年,父亲和母亲均没有扮演重要角色,陪着列奥纳多长大的是他的祖父和叔叔,一直到他十五岁前往佛罗伦萨做学徒。

从列奥纳多日后取得的成就来看,我们很自然地会认为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否则怎么会在诸多领域都能卓有建树呢?

但事实上列奥纳多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自称是“不识字的人”。当然,查尔斯认为这并不是列奥纳多在贬低自己,而是在嘲讽自己未能接受正规教育。列奥纳多是“经验的学徒”。

这样的经历有利有弊,由于“不识字”,列奥纳多头脑里没有堆积如山的教条,他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器官是眼睛而非大脑。

同时也让他形成了“镜像书写”这一独特的手写笔迹,这是理解达芬奇的另一难点。

至此,列奥纳多身上已经表现出了诸多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性,私生子、未接受过教育,再加上围绕在他身边的性取向传闻,查尔斯认为达芬奇有一种“局外人”属性,他将自己隐蔽起来,不为人所理解。

这在他的手稿中多有体现,手稿中有这样的句子:

“当你独处时,你才完全属于自己”

“我告诉你,别人会认为你疯了”

“如果自由对你来说是珍贵的,请不要揭穿,我的脸即是爱的牢笼”

……

15世纪60年代的一天,少年列奥纳多离开芬奇镇,前往佛罗伦萨,成为雕刻家韦罗基奥的学徒。

但学徒生涯似乎并非是列奥纳多艺术之路的开端。根据兰克福德在《成为达芬奇》中的表述,列奥纳多在乡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绘画的尝试,在那个时候绘画就已经成为他了解世界、抵御世界的一种方式。

但无论如何,学徒生涯都是列奥纳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那时起,他一步步走向公众面前,一步步领受公众对他的赞扬与嘲讽。

在我们当下看来,作为画家,列奥纳多无疑是个天才,他笔下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都是举世名作。

并且在列奥纳多还活着的时候,他的《最后的晚餐》就已经获得了公众认可,成为他的杰作之一。

达芬奇的主要思想(达芬奇传自由的心灵)(2)

这样的经历应该是很幸运的,毕竟有些艺术家至死都没能得到认可,诸如梵高。

但事实上,列奥纳多在他活着的时候,也远远算不上一位天才,即便他完成了《最后的晚餐》这样的杰作。但比起他完成的,那些他没有完成,或者说被他放弃的作品,数量要更多。

细数列奥纳多放弃的项目,包括1482年的《三博士朝圣》,斯福尔扎的铜马雕像以及与同时代另一名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同台竞技的《安吉亚里之战》。

这些被列奥纳多放弃的项目成为了他人生无法抹杀的败笔,我们无从得知为什么列奥纳多总是会半途而废,但在这些行为之后,列奥纳多的“天才”之名就显得名不副实,起码在他生前是这样。

除了列奥纳多的这些未竟之作,列奥纳多人生中另一引人瞩目的经历在于他的屡次漂泊。根据计算,列奥纳多曾8次开启新的生活,甚至在他去世的前几年,他依旧奔波在路上。

芬奇,佛罗伦萨,米兰,罗马,以至于法国,列奥纳多的一生堪称是漂泊的一生,每一次漂泊,往往就意味着重头再来。

或许在年轻时,重头再来并不算什么,但进入暮年呢?在暮年重头再来的滋味会好受吗?答案只有达芬奇自己知晓。

1519年,达芬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年他67岁。兰克福德在《成为达芬奇》中说,在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40岁。

这样看来,列奥纳多在当时算是一个长寿的人,然而一直到死前三年,列奥纳多依旧没能定下来,在他人生的多数时刻,列奥纳多都与“天才”二字无缘,这一点倒是和历史上许多的伟大人物很是相似了。

列奥纳多的声名鹊起,同样也是在他死后才开始发生的。列奥纳多留下了为数不少的笔记,然而在他生前,列奥纳多从未出版过任何作品。

列奥纳多死后,将自己的笔记、画作和实验设备留给了弟子梅尔齐,但梅尔齐也并没有整理这些笔记。一直到梅尔齐死后,他的孩子们开始出售这些东西,最终达芬奇的笔记散落到了整个欧洲。

300年后,只有一半的东西得以重见天日,这就是我们对达芬奇的全部了解。

作为一本近六百页的传记,查尔斯·尼科尔在本书中提到了列奥纳多人生的诸多细节。但查尔斯在本书中也不断提醒我们,关于列奥纳多的许多细节,并非言之凿凿,因为关于列奥纳多真实人生的可靠史料实在太少太少。

这无疑是一种遗憾。然而对于将达芬奇奉为天才的人而言,这或许又是一种便利。正因为达芬奇的真实人生隐藏在模棱两可之后,更方便他们用臆测和标签来丰富达芬奇的“人设”。

但正如《成为达芬奇》中所说,“将列奥纳多的形象描绘的无比高大,就像是把他具化成了杂志里的插页,会使他沦为某种文化色情。”

达芬奇的主要思想(达芬奇传自由的心灵)(3)

我们对达芬奇的这种理解恰如对其画作《蒙娜丽莎》的理解一般,与其说我们喜欢蒙娜丽莎,不如说我们是爱她“不愿告诉我们的那些事”。

蒙娜丽莎的神秘与沉默让她成为世界名画,同时也成为了“主观解读和二流理论的容器”。

列奥纳多的遭遇同样如此,我们用主观解读和二流理论企图来确定列奥纳多人生的真相,用标签的笼子来固定达芬奇,然而达芬奇自由的心灵早已飞走了。

当我们凝视达芬奇,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达芬奇从来都无法被定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