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

自古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每个强大鼎盛的朝代之前,都会有那兵阀割据,动乱非常的年代。“隋末唐初与汉亡。干戈此际最抢攘。一时人物尽鹰扬。”

隋唐时期,便有着这样一群盖世之才,有了后世的盛唐之威。

不过有竞争自然成王败寇,有所定数,尤其是后世之人的评价,多受其成败有影响。王世充便是这样,在隋唐的演义故事里,他多数的人设都是奸诈狡猾的模样。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里,他虽然品行略有不端多被人指摘,但是他也确实是为巾帼枭雄为人称道。

外邦胡人,入仕逆袭

听名字这人感觉就是最常见的汉人名字,可惜这个名字并非他的本来名字,这话要追溯到他的奶奶。

王世充的祖辈本来是胡人,姓支。不过隋唐时期多生战乱,胡汉交杂也多生通婚,王世充的亲祖父支颓耨,当时定居在了新丰,后来不幸早早亡逝。

他的祖母一个古代女子带着孩子也实在难过,便改嫁到了霸城王氏族人做妾,王世充的父亲也便随了继父王粲的姓,改姓了王。

便是这样,原本是个入不了仕的氐族人,机缘巧合改姓了王,也有了仕途的机会。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2)

而后王世充便成为了王家的一份子,他的父母只是王家小小的普通的一支,外姓人的父亲也不是很受待见,不过父亲为了生存也是十分的努力,凭着自己还做到了汴州长史。也是为了王世充的未来铺了一个还算顺遂的起跑线。

小时候的王世充日日见到这许多世家大族之人,看着父亲的功绩,也一心也想凭着自己的本事混出一番名堂。

为此他十分热爱学习,还格外爱好一些天文历法、占卜算卦的外道学问,同时有关君子的六礼学问也都是没有少学。

这么一来王世充慢慢地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全才。为了搏出自己的名声,王世充和家人商量,让自己从一个小小兵士开始磨练。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3)

借着家族的功勋,王世充被委任做了左翊卫,成了皇帝手下的防卫兵士的一员。慢慢的攀升也确实有了王世充的一片天空。

隋文帝时期,王世充凭着自己的战功被授予了仪同三司的官职,而后更是进了六部,做了兵部员外郎。

这样的职位,相比起他们的出身,那是要好了不少的,借由这样的努力,他们成为了霸城王氏家族有名有姓的一份子,真正迈入了高官厚禄,荫封受赏的行列。

虽然比起李渊、李密等人,自己的身份还是低微了些,可是靠着自己的积攒,王世充还是走到了和他们相同的起跑线之上,而后,他便靠着自己在官场上的权谋,更上一层楼。

逆天改命,心机上位

真正让王世充拜托了外族血统桎梏,深得皇帝重用的机会,还是要说起隋炀帝时期。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4)

大业初期,王世充出京前往了江都担任了江都赞治。从这个官职也能看出,隋炀帝对于能言善辩,嘴甜如蜜的王世充的喜爱。

因为隋二世正是出征平乱的时候,隋炀帝觉得当时的首都洛阳城也就是洛阳离着敌寇太近并不安全,多生迁都的打算,定位的地点就是江都。

而王世充的上位机会,就是这战乱的时代中生起。因为与高句丽的多年混战,隋炀帝十分不喜,一心觉得自己兵强马壮,定能攻破高句丽的防御工事,一次大手一挥,隋炀帝亲征。

隋炀帝这么想,当真是看不清局势。当时的隋朝内忧外患根本不断。

外患很好说,单说一个高句丽,从文帝时期就多有交战,隋朝人士一心认为高句丽不足为惧,苛捐重税,一心就想一下子打服对方。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5)

可惜高句丽也不是吃素的,硬是这么熬着熬着熬到了炀帝时期。

炀帝杨广年轻时也是深受父母重用,听了这么多年与高句丽的战时情况,心下就留着铲除的心思。

加之为君之后无人节制的性情,便是要不管不顾的亲征灭了高句丽。

内患方面,因为战时牵连,男丁都被要求服兵役上战场,家中田粮缺少劳动力很难有好收成,可是上位者不管不顾的心态,让农民都是苦不堪言。

越是暴政,越容易生出起义。就这样,隋末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也是一环。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6)

王世充看在眼里,也知道情况紧急,但是一切都要照着上位者的心思去做才能讨得他老人家的欢心,所以王世充也是装作两耳不闻,一心想着自己的高官厚禄。

更巧的是,王世充的表现机会来了。正是隋炀帝亲征的阶段,留守洛阳的杨玄感见机造反了。

杨玄感的起义带动了在江都附近就有余杭的刘元进、昆山的朱燮、常熟的管崇三支起义军。王世充当时处在动乱的风暴中心圈,只好开始平叛叛军。一个文官,做起了偏将。

这个时候的隋炀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发雷霆,派出了名将吐万绪、鱼俱罗前去镇压。二人盛名在外,历经百战,和起义军那些匆匆组建起来的自然不同,三下两除二的便镇压住了叛军。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7)

当时正是年底,叛军也已经基本收束,难有回天之力,两位老将想着兵马辛苦,便上书提出暂时休息,过了年便一举剿灭。

本来很是体恤兵士的极好之举,但是在暴躁的上位者看来,这就是不听上领,肆意妄为,怠慢于军政之事。

隋炀帝一气之下,撤了二人的职位,捧了王世充作为主将统兵调令。这统兵的淮南军,就成为了王世充逐鹿天下的最原始本钱。

据魏征所著《隋书》记载,王世充带军期间擅长笼络人心,在平叛杨玄感期间,基本上所有的战时所得,王世充都会给到自己手下的将领兵士,其他军将官员听说这件事,觉得王世充值得跟随,很多人给他效力。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8)

江都附近的起义军,本来也是强弩之末,加之王世充多年训练,军事才能也算不差,这场战事不出意外的圆满结束了。

就是这样,本是个文官的王世充,一下子成了隋炀帝平除叛军的红人大将。

大业十年,隋炀帝第三次进攻高句丽,同期内忧未加节制更加严重,6月建安郡发动了大型的农民起义。

同时期的江都,王世充依旧带兵坚守其中,齐郡的孟让多次攻打周边的其他城镇,江都便是其中之一。为此,王世充得令带兵剿灭乱党。

孟让看着前来攻打自己的王世充大笑不已,一心觉得王世充一个文官不懂兵法,那里有他这种将领带兵打仗来的经验丰富。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9)

王世充眼看着孟让死命进攻,大意摸索了孟让的性格急躁且缺少冷静判断,叫着手下的兵将假意退守,逃回了营地。孟让见这个阵仗,以为王世充胆小怕事,更加松懈轻敌。

王世充见时机正好,便开始了自己的排布。填上灶坑,撤掉营帐,毁了墙垣,发起致命一击。如此一来,瓮中捉鳖,王世充大获全胜。

由此看出,王世充当真是懂兵法,会看人心。

他杀了一万敌军,同时俘虏了十万小兵将,这些兵将在后续的驯化之后都成为了他淮南军的一员,这么一时间他的淮南军反倒是愈见壮大,成了隋朝的一派强大势力。

这一时间王世充还只是屡立战功,他最受隋炀帝喜欢的原因,是因为他在隋炀帝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0)

次年,隋炀帝不知为何被突厥人围攻,进而困在雁门地区,这个时候远在江都的王世充本不是第一救援部队,但是王世充却并未多想,便组织手下兵将带领大家前去“救驾”。

据史官所写,当时的王世充在军中“蓬首垢面,悲泣无度,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

如果不是后世史书工笔清清楚楚记载了王世充的所作所为,只怕所有人都会觉得,王世充真是大隋第一忠臣了。

不过史书既然这么写,这也代表着统治者所见所闻,隋炀帝见这蓬头垢面前来救驾的王世充,感激涕零,更加器重与他。

其实突厥根本没有围多久,早早的就主动撤出去了,这一次的行动不过是探探隋朝的虚实。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1)

而王世充呢,一早可能也觉察出了端倪,这次的救驾,也不过是一场赌局,事实证明,他这位军事家与权谋家,这次赌对了。

大隋陷落,自立称帝

大隋的气运,有说是京杭大运河破了龙脉,有说三次攻高句丽耗尽了国力,有说天子暴政尽失民心,反正无论如何,隋朝已经是大势已去。

不过身在庐山中的王世充并不知道。他只知道,这几年伐乱除贼,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大业十三年,王世充的好日子也确实到头了。

势力和名声都颇具影响的起义军,在李密和翟让的带领下,开始正式攻打当时隋朝的首都洛阳。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2)

起义军声势浩大,为了洛阳,隋炀帝还没觉得怎么样,叫着距离更近的名将薛世雄前来守护洛阳。可惜薛世雄还没到洛阳,就被窦建德给除了去。

这么一来,隋炀帝只好叫远在江都的王爱卿再次前来救驾。王世充得令当着两万精锐淮南军前来,也正是这个时候,遇到了他的一生之敌——瓦岗军的李密。

随着援军齐聚洛阳,被委任洛阳军总指挥的王世充看着这个自己带领的这个阵仗,只是简单地分析了一下战局,在并未摸清对方主将排兵布阵的策略之前,便匆匆地开始了作战。

王世充原本打算渡洛水攻打李密军,没曾想李密方战策清晰,兵士强劲,一下打的王世充军溃不成军。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3)

更何况天公也不作美,这时候反倒下起雪来,冰天雪地的,冻死了不少将士。反看李密早早观察到了天气变化,做出了防护,并未出现大伤亡。

王世充羞愧不已,自己将自己囚禁了起来。

当时困守在洛阳的是杨广的孙子杨侗,杨侗心知如今堪用之人不对,便自请回了王世充,不过自小心高气傲,未吃过败仗的王世充,如今也霜打的茄子提不起精神了。

就在这个时候,更加晴天霹雳的事情发生了。王世充一直跟随的主子杨广,本来出事了之后远逃打了王世充原来管辖的江都,没曾想禁军生了贰心,发动了政变,反倒杀了杨广。杨广手下的禁军,如今都成了宇文化及的部下。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4)

王世充这下真是如临大敌,本就是兵临城下,如今再加一伙,这洛阳怕是保不住。

他没曾想,深谋远虑的李密,如今已经到了他的帐下。李密前来,同他商议,如今宇文化及叛逃大隋,不如洛阳禁军与他瓦岗军合力先去剿灭宇文化及,再来商谈后续安排。

王世充一听敌人调转枪头,自己自然也是一口答应。

这么一来,两方一同去攻打宇文化及,洛阳地区得以喘息,王世充趁机杀了些与他不是一心的隋朝旧臣,拥立了没有实权一味依附自己的杨侗为帝。

洛阳休养生息,修正禁军,一时间反倒逆转了局势。李密带领的瓦岗军,成了攻打宇文化及的主力,虽然最后大胜而归,但也是死伤不少。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5)

王世充见此时机,不顾其他撕毁了停战歇息,带着强大起来的洛阳禁军,开始攻打起来了瓦岗军。

一开始有胜有负双方还打的有来有回。未曾想李密自视甚高,有着和当初的孟让一样的毛病。

就这么的,李密不顾占据情势,一味作战,最终力破王世充十万大军的瓦岗军,还是被灭在了王世充手里。

也正是如此,李密只好前去依附李渊,有了后来的许许多多事。

不过那些都是后话,洛阳这边,王世充军功至伟,本就把持着朝局的他如今也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推翻了杨侗自己做了皇帝,国号为“郑”。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6)

这个时候自立称帝的王世充,成为了隋末乱世中的一位强劲的枭雄,而这时候,实力最强的三家,分别就是关中的李渊一脉,山东的窦建德一脉以及王世充的洛阳。

就是这个时候王世充重遇自己的宿敌李密,不过这时候他已经不是主将,现在的主将,是为了的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李世民年纪虽小,但是军事能力却在王世充之上,王世充费尽心力扩张的地盘,不过多时便被李世民分割占领。

都最后一如刚称帝之时,王世充又只剩下洛阳一座孤城。

李世民为何没杀王世充:历史上真实的一代枭雄(17)

这时候的王世充明白势头不好,便想着另一头的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有心要救,维持三家格局,更想着削弱王世充的势力,狮子大开口。

可惜窦建德还没实现想法,他也便失利了。他算的尽,只可惜他没算到,李世民的个人实力如此强劲。

窦建德本想驰援王世充,没想到李世民早早在虎牢关蹲守,给了窦建德一个措手不及,反倒生擒了窦建德。这下子的王世充,除了心灰意冷别无他法。

最后王世充只得开门投降,成了李世民的俘虏。

虽然王世充最后的结局并不算好,但是成王败寇总有一个结果。可是纵观王世充这一生,从一个外姓之人成了守国大将,在最后圈地称君,他这一生,不可谓不传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